查莉
【摘要】在科創時代背景下,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活動開展應當緊緊貼合幼兒發展實際情況,合理開設早期閱讀課程,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以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情感為主。教學內容設計為輔,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學思想。就當代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開展新思路進行具體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思路
一、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意義
幼兒教育,我們又稱之為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和智力得到科學的開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在孩子幼兒階段就加以灌輸和鍛煉。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幼兒關注點,培養幼兒的相關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曾經,有一位記者采訪過一位科學家:你認為對你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么。那位科學家說:我認為我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學到了對我最有幫助的東西,細節的閱讀習慣,字句的斟酌習慣等組合起來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幼兒通過接受學前閱讀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提前接觸到小學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適應和調節小學教育。如果家長直接將孩子送入到小學學習,孩子一開始沒有接受過幼兒教育,很容易在新的團體生活中產生恐懼和抵抗,這對于孩子小學學習階段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幼兒的學前教育是具有調節性的,在幼兒學前教育階段,我們首先交給孩子的就是認知能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之下決定了幼兒教育的成功與否。本文就科創背景下最大化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二、提升幼兒閱讀興趣的幾點建議
(一)利用技術手段激發幼兒閱讀和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被應用于幼兒閱讀教學之中。目前,幼兒教學課堂中使用較為常見的有多媒體投影,2D投影等先進技術,通過這些視聽設備,可向幼兒展示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以及游戲,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幼兒園閱讀課堂不僅僅需要孩子掌握閱讀的技能,教師還需要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知識,常規對話,語言表達等各種基礎技能。閱讀課堂也不能是沉默無聲的閱讀,幼兒的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遠遠達不到直接文本閱讀的能力。教師需要發掘幼兒閱讀教學的意義,指導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激發幼兒自發性學習能力的完善,培養幼兒讀書習慣的養成。
(二)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階段,進行鼓勵式閱讀教學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是不能過于急功近利的。切記為了完成閱讀量,積累量的目標而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目前,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依舊停留于一個較弱的階層,教師對孩子如若給予過高的期盼或者是壓力過高的要求,會導致幼兒出現自閉,自慮等不良心理反映。筆者建議教師尊重幼兒智力發展實際情況,對幼兒進行鼓勵式的閱讀教學。
鼓勵式閱讀教學主要是幫助幼兒塑造閱讀信心和閱讀競爭意識,教師不提倡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比較,但是可以提倡幼兒自身的比較。鼓勵幼兒每天都可閱讀一些自己沒有閱讀或者不認識的字符,長期以往,幼兒必然形成一定的積累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對幼兒施加實際獎勵,促進幼兒閱讀自信心的養成。
(三)選擇課堂主題,制定課堂計劃
教師將PBL教學方法應用于幼兒語文朗讀教學。主題的選擇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效率和幼兒朗讀的積極性,選擇一個良好的主題能夠引導幼兒主動加入課堂,加快教學進度。如在學習“樹葉”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利用電腦搜索各種各樣的樹葉讓幼兒欣賞,在幼兒學習和了解這個詞語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提前讀一篇小學低年齡階段的書本課文《一片樹葉》,進而進一步拓展課文情感和課文思維:“一片樹葉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小動物們懂得愛護樹木的道理嗎?”并且遵循以讀為主線,以感悟為手段的新課標理念,讓幼兒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一片樹葉所傳遞出的我們應當嚴于律己,學會真正的愛護樹木,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雖然幼兒由于年齡限制,可能暫時并不能理解深層的人文含義,但是起碼幼兒在這樣的朗讀過程之中能夠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這會幫助幼兒逐步形成一種文化觀和價值觀,讓幼兒逐步愛上朗讀,愛上誦讀。
三、結束語
利用科技作品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規劃合理的閱讀內容,豐富閱讀題材,激發幼兒閱讀積累興趣都可有效的幫助幼兒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教師要突出幼兒自主閱讀的主體性,改變以多次閱讀,反復記憶的教學方式,以游戲,興趣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適當加入一些低年級階段的小學閱讀資料進入幼兒教學課堂之中,也有利于幼兒提前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和作用,也能幫助幼兒在未來更好地融入到小學的學習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1]周奕欣.家長引導幼兒早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讀與寫,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