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
【摘要】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新一輪教學改革注重學生自身有效閱讀能力的訓練,即提升自身在閱讀中提煉、思考以及總結的能力,進而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致力于語文活力課堂的構建,通過對語文閱讀活動課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讓閱讀課堂充滿“生機”“動力”,營造出愉悅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完善他們的閱讀技能。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現代社會更需要具備綜合素養能力并能夠不斷自我學習成長的人才。此種背景下,要求現代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更加深入地開展富有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活動,以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特別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是學生應用語文思維的非常重要的活動,其質量和效率對于語文整體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應該在深入理解高中語文閱讀指導綱要的基礎上,積極地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閱讀心理理論等進行閱讀活動的開發,構建充滿“生機”“動力”的活力語文閱讀課堂,提升高中語文素質素養教育的成效。
一、高中語文構建活力閱讀課堂的必要性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應社會需求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新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以教會學生書本知識內容為目標,還應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其實,長久以來,語文科目的學習就與數學等其他學科有著明顯的區別,語文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樣同樣意味著語文知識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依靠對公式體系的把握就能學好的,而在于點滴的積累過程,而語文知識積淀的最主要途徑就是閱讀時間。因此,通過開發形式多樣、內容廣泛閱讀課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自我學習成長的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更深度有效的閱讀活動,從而幫助他們學好語文,并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進步。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盡管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改革與完善,但是閱讀課程的實際開發、實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校際和教育系統內的整體性的規范,因此課程實效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就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際來說,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閱讀教學過于強調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等掌握情況,而忽視學生自主探索、領會文章內涵的能力的培養;其次由于這種不合理的課堂結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調動自己的情感經驗去理解文章所敘所感,很難充分理解文章表達內容;再者,以往教學重點在于文本的分析,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修辭方式,怎么安排的結構等,而忽略了“閱讀”本身的完整性,一方面導致課堂枯燥無味,另一方面讓學生難于投入到閱讀當中,領會閱讀的快樂,同時也削弱了學生自身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高中語文閱讀活力課堂的內涵及構建活力課堂的有效策略
1.活力課堂的內涵。活力課堂,顧名思義,與傳統的教學課堂相比,它是靈活的、愉快的,在充滿活力的語文閱讀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成長情況等是閱讀活動的導向,課堂形式、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想要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活力課堂,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地把握學生現有的閱讀能力、閱讀水平,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與語文閱讀教學總目標相結合,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能夠適用于整個高中階段的系統的閱讀活動課程體系,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活動課程的體系性、完整性、科學性,從而徹底地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2.高中語文閱讀構建活力課堂的有效策略。(1)系統化、層次化閱讀課程的總目標。在高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整體設計時,教師就要有整體性意識,明確閱讀課程并不是高中某一年級的課程,課程設計的整體目標是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閱讀教育教學體系,達成相應的教育培養效果。所以,教師要依據不同年級的基礎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的閱讀推薦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學期伊始就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閱讀計劃,推薦他們相應的閱讀書目,幫助學生合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有效地完成閱讀任務。(2)開展豐富的、多類型的閱讀課程。語文閱讀課程缺乏趣味性,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就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來說,目前可以采用的主要有閱讀引導課、自主閱讀課、心得交流課等幾種形式。同時,對于學生閱讀成效的檢驗,教師也可以變化形式,比如,在學生有余力的前提下開展閱讀手抄報比賽、文本的朗誦賽等,盡量調動不同特點的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他們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享受精神生活的一種手段,讓他們養成在閱讀中主動思考、探索的習慣。(3)促進班際、校際交流和聯動。傳統的閱讀實踐課效果不明顯還在于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所以,為了互相學習、幫助,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推動關于閱讀的班際、校際交流,這也是國家全民閱讀推廣的一種內在需要,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優勢的方法、策略將會被推廣,存在的問題將會被解決和完善,非常有利于閱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4)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閱讀最終要的是要領會文本的情感內涵,對文本的分析解讀只是讓學生學會閱讀的輔助手段,所以教師應該在活力的閱讀課堂上針對學生的特點,幫助他們學會深入理解文章作者表達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而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教師在閱讀活動進行時,需要先為他們創設閱讀情境,這一情景一方面是客觀的環境,適宜閱讀的氛圍、輕松愉悅的心境等,另一方面是相應的知識儲備。在充分創設閱讀情境的基礎上,學生往往能夠被教師設置的背景情緒所感染,不自覺地融入閱讀情境,融入文本的情感中,從而增強了對文本內涵的領悟能力。
四、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活力課堂的思考
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活力課堂是創新教育方式,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和實踐,但是由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我們在活化語文閱讀教學時還應注意“度”的問題。首先,高中語文的閱讀歸根結底視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服務,我們不能為了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比如讓閱讀占據學生大量的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等,而應注意均衡閱讀與其他語文學習以及與其他科目學習的關系,使它們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而不是互相影響;其次,活化語文閱讀課堂應以語文學習為基礎,不應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而毫無目的地開展活動,或者援引大量與語文學習無關的內容,這樣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反而有害無利;再者,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閱讀的引導者、指引者角色,并不是完全放手,任由學生自由發揮,讓學生和課堂處于無法控制的狀態。
五、結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積極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對教學任務、目標的完成,更要積極地活化課堂,讓課程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能夠更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實現閱讀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活力課堂,我們應以科學的、系統的、層進的課程設計為基礎,積極地進行課程形式、內容的探索,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為導向,推動更大范圍內的教學聯動,形成閱讀氛圍,從而深刻地落實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龐蕊.芻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建構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
[2]梅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建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