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軼
摘? 要:隨著新時期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要重視提高教學趣味化,通過進一步教學實踐,并結合浙江省小學體育趣味化教學開展實際,本文總結了趣味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浙江省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關鍵詞:浙江省? 小學體育? 趣味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b)-0067-02
趣味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利于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在浙江省小學中,要有效地開展趣味化體育教學活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借鑒。
1? 開展趣味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迎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浙江省體育活動的教學可適度建立在游戲的基礎上,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感與認同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游戲的進行要符合如下原則。
1.1 適應性原則
在體育教學游戲的過程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和年齡特點選擇契合度更高的游戲,確保其難度也在合理水平。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適度選用情節較為簡單、容易操作的游戲活動,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試試一定程度上放大游戲難度。需要注意的是,游戲的目的不僅僅是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更要以學習帶動學生的體育課程參與度,才能最大化游戲的價值。
1.2 安全性原則
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其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容易在游戲中出現意外。所以在具體進行活動前,教師要組織好學生的準備活動,排除潛在的不穩定的環境因素。其次,在組織游戲的時候要做好規則和注意事項的宣傳,只有教育學生正確的游戲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游戲安全。
2? 浙江省小學體育教學趣味化的策略
2.1 轉變教學思想,深入教學研究
浙江省小學在實行小學體育的趣味化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而強化教學的趣味性方法成為關鍵,教師需要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小學生盡管年齡較小且學習能力薄弱,但對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強烈,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地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布置趣味教學內容,深化教學的成效。同時,作為學生教學工作的直接引導者,教師的能力將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有意識地參與浙江省小學體育教師的課外培訓工作,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水平和專業素養,真正意義上達到多元化的課程的實踐效果,促進趣味性的小學教學工作循序漸進地落實。例如,教師要多加參與課程以外的培訓,與其他教師交流互動了解到學生思想的變化,明確小學生的所思所想及興趣愛好,同時在課程中進一步豐富教學的形式如啦啦操、武術等,都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認同的課程之一,只有做好教學內容的完善,才能契合趣味教學的目的。教師本身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潮流,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以求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殷實的基礎。
2.2 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拓展教學的內容,以求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適度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活動,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因此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就要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征,有意識地增加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例如,引入一定的“跳踢運動”——踢毽子、跳繩和籃球、足球為代表的球類運動,這類運動在進行的過程中也會在潛移默化間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了解到學生的想法與興趣愛好所在,才能在體育課程中篩選更多具備價值以及樂趣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課程,深化體育課程的成效。
同時,為調動小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熱情,教師應當創設合理的體育游戲情境,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基本出發點,力爭打造氣氛活躍、生動愉悅的小學體育課堂。為此,教師應當設計具有吸引力的體育活動,讓小學生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去,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講授有關“立定跳遠”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以分組組隊、沙坑練習為主的單一練習模式,采用模仿游戲的形式,創設“青蛙跳跳跳”的游戲情境:“小青蛙,跳跳跳,跟著老師一起跳,看誰跳的距離遠,看誰動作最規范!”如此一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激發,其往往會憑借爭強好勝的心理,主動參與到體育游戲中去。
2.3 教師選擇多樣性教學,激起學生興趣
為了更好契合浙江省小學體育課程的趣味性教學,教師不能只拘泥于一類的教學方法,而是要不斷創新和調整。只有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才能獲得學生認同,幫助學生成長。盡管針對體育活動的動作需要標準和一致,但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更為風趣幽默的語言,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要領,教師要利用游戲體育活動的方式。例如,“警察抓小偷”的游戲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反應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發出口令讓學生第一時間地做出相關的動作,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反應能力的目的。又如,長跑訓練一直是小學體育課程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為了避免學生對長跑的畏懼心理,教師可組織如蛇形跑、障礙跑等豐富多彩、形式不一的鍛煉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長跑積極性。在肢體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小球趕大球”等教學比賽,讓學生互相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良性競爭的方式調度學生的熱情,以求達到最佳的鍛煉、學習效果。小學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創新教學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提高素質,增強體質。教師采用游戲教學的方法,發揮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隨著教育觀念意識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3? 小學體育趣味化教學的保障措施
首先,趣味化教學的推進需要多方的共同幫助。盡管學生的體育課程是在學校進行的,但僅僅依托于教師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包括浙江省省政府、學校以及家庭的多方位努力,才能更好推動趣味化體育教學的推進。
其次,盡管趣味化體育教學依托于學生的作為主體,但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其學習能力相對較為薄弱,所以教師仍然要發揮最為主要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地參與培訓工作,了解最新的學習形式與趣味化教學的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完善備課工作,為后續的教學工作以及推動教學質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最后,要強化安全保護的相關工作。首先,作為趣味化的體育教學的實施,需求教師進一步提升對專業知識的積累,在工作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方法,能夠應對多元化不同的教育需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全新的趣味化體育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可能發生的危急情況,并出臺其專門的解決、優化策略,即使發現問題也能夠第一時間地予以優化和調整,將潛在的風險問題控制在最小范疇,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或其他問題。在具體課程活動之前,教師也要向學生強調游戲活動的規則和安全事項,避免任何風險問題的發生,造成危險事故。
4? 結語
總結了浙江省小學體育教學過程開展趣味性教學的策略,在分析過程中,作為相關教師,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有效地采取更加完善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趣味性,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孫紅偉.趣味化與生活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影響[J].黑河教育,2019(9):81-82.
[2] 杜純超.爭做“四有教師”——小學體育教育專業化與趣味化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8):207-208.
[3] 朱興亮.關于小學體育教學趣味化與生活化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