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堅強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各個學校都已尋找新的體育活動形式,特別是在初中,體育俱樂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可,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下午體育活動采用以體育俱樂部的形式開展,希望通過初中體育俱樂部形式的課外活動實踐探究,建立起符合初中下午體育活動的開展形式,為初中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為更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交流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 體育俱樂部? 課外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50-02
1? 原先模式:“集合跑步再分散自由活動”的弊端分析
1.1 制約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先前的課外體育活動,組織開展的形式是輪到活動的年級,各個班級學生先集中跑步,再自由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前半部分的集合跑步活動強化了班級管理,培養了學生的紀律性,對部分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也起到了一定鍛煉的目的。但同時也存在活動課缺乏生機,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等弊端。而后半部分的分散自由活動,由于學生的個人活動相對自由度大,不容易規范管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運動興趣。
1.2 男女生參與活動的比例失調
先前課外體育活動受場地、器材和運動項目選擇性太過狹窄的限制,沒有針對學生的個性和性別差異來開展,導致在跑步結束后操場上只看到男生打籃球、乒乓球,女生基本上無人參與體育活動。時間長了對女生來講,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就是浪費時間,如此惡性循環,操場上就看不到女生活動的身影。
1.3 跟不上時代的變遷,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服務
由于缺乏相應科學的計劃和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再加上受場地、器材和教師系統指導的限制,很多學生感興趣的新興運動項目都無法在校園中普及,所以比較難以組織學生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因此在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運動能力和鍛煉習慣方面,幾乎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2? 以俱樂部形式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優勢所在
2.1 為學生能更快地適應高校的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在各高校俱樂部形式開展的體育活動,它能使我們初中學子與高中的學習生活迅速相接軌,這不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能充分利用學校師資,發揮各教師的專長,為學生提供系統全面的指導,能充分利用學校師資,發揮各教師的專長,為學生提供系統全面的指導,課外體育活動采用俱樂部形式。
2.2 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運動負荷
各體育俱樂部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計劃和培訓內容,能改變學生在活動課上悶頭轉向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的現象,是學生在每次體育活動課中都能參與其中,能有效控制學生參與運動的時間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有利于選拔學校體育苗子,為參加縣、市級比賽做好準備,挖掘出大批有運動天賦的學生,也為學校參加各項是集運動競賽提供后備人才。
3? 俱樂部形式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
3.1 確定輔導教師,確定體育俱樂部的職務及職責
各體育俱樂部涉職務若干個職務,經由會員通過招募選拔產生,由學生擔任,一個職務及職責如下。部長1名,全面負責俱樂部的各項工作,督促檢查各項工作的進程;副部長2名,組織會員注冊維護會員的權利,敦促會員完成應盡的義務;財務組2名,負責俱樂部的財務收支及上報;培訓組3名,按輔導內容安排成員進行體育俱樂部的技術戰術培訓;競賽組3名,安排組織與俱樂部內容相關的比賽。
由學校主管領導體育教研組討論決定擔任委派體育教師或有特長的教師,擔任體育俱樂部輔導教師,每個俱樂部落實1人,并給予輔導補貼。招募部長,由學生向各俱樂部輔導教師報名,體育組根據報名情況,統一時間和地點進行選拔,由此產生個體育俱樂部相應的部長及副部長人選。
3.2 制定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章程
無規矩不成方圓,開展一段時間的俱樂部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后,在研究討論吸收的基礎上,制定繼續六部章程,各俱樂部根據章程明確俱樂部組織機構經費考核獎勵,選修學分認定和會員的權利義務等,俱樂部章程制定中除了一般的終止會員資格組織方法開展形式等,還要特別注意建立科學的合理的考核評價獎勵機制,在章程的約束下,以保證俱樂部各項活動的安全有序高效進行。
3.3 確定會員入會的條件及程序,并招募會員
3.3.1 條件
凡本校在籍的學生均可申請入會,會員分為3個級別,高級會員,運動技術水平較高;中級會員,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初級會員,對俱樂部運動項目有興趣的同學。
3.3.2 程序
由學生個人向體育組提出申請,今年機組審核同意后,校體育教研組出具入會申請表,各俱樂部方可接納該生辦理入會手續。
明確入會成員的權利與義務:會員享有的權利為優先安排俱樂部利用體育部場地提供器材,進行培訓比賽;會員在俱樂部表現良好,并通過相應考核課的選修學分1分。
3.3.3 俱樂部活動安排
(1)活動時間安排,七年級安排在周二,八年級安排在周三,九年級安排在周四。
(2)活動內容,先集合跑步2圈,再分體育俱樂部活動。
(3)活動形式,先是根據學校的師資和場地條件,開設八個體育俱樂部,讓學生自主選擇,然后根據學生的選擇人數,那個體育教師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負責指導一個俱樂部,一個教師根據本體育俱樂部的項目做好,輔導綱要備案輔導綱要,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并要求在每學期承辦1次以上與俱樂部相關內容的比賽。
(4)活動要求,在規定的體育活動課響鈴后5min內集合完畢,開始點名;跑步要求,參照著跑,管理和考核辦法,并納入4項競賽考核;俱樂部活動由各俱樂部成員組織開展,原則上每月舉辦1次部內比賽,每學期承辦1次以上學校比賽。
(5)經費來源:校長室審批體育活動經費。
(6)考核評價:學校拓展課程相掛鉤,考核評價分為兩塊,培訓內容評價和參與活動評價,各占50%,采用百分制,兩塊考核,同時達到30分以上,給拓展課程1學分;獎勵制度:每學期評選一次優秀會員,由本俱樂部輔導教師提名,各成員投票方式產生,對表現優秀的會員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
4? 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課外體育活動的幾點思考。
4.1 歷經2年的實踐與探索
本校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課外活動已初步形成,通過對體育俱樂部活動開展的研究,筆者認為在初中以俱樂部形式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能有效彌補班級體育活動形式的不足,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能更快地適應,初中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能從體育課外活動中學到知識,學會交流,真正做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從本校的體育氛圍、體育參與人數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分析來看,課外體育活動以俱樂部形式開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繼續并推廣的。
4.2 為學校的體育活動多元化努力
經過1年多時間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教師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中,展現青年教師的青春活力與風采,也為學校的體育活動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使學校的群體活動的開展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多元性,為俱樂部順利進行提供了師資保障,同時通過培訓,讓這部分老師理解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開展形式和他們的職責。另外,組織這部分教師學習體育專項知識培訓交流,并組織學習體育競賽規則,提高特長教師的輔導水平,發揮他們的特長。
參考文獻
[1] 成輝來.以“俱樂部”形式推廣初中陽光體育運動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 高東亮.初中陽光體育與大課間體育活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3):8.
[3] 代宣.淺談課外體育活動對初中生的影響[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