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華
摘 要:本文從物理學、方法論、教育學等學科,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深層次、多維度地探討中職物理教學的方法。物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科學發展,所以有必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了解優秀的物理學家的科研過程,掌握物理學家的科研成果,學習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此來探討中職物理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物理學史? 科學素養? 物理教學法
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通過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形成。物理學習過程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通過科學理論去豐富、同化原來的認知結構,并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中職學生原有物理知識儲備量不多,學習興趣不強烈。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講授感性知識,多結合實例,多做實驗。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綜合類比、總結歸納的能力,掌握物理方法,培養創造意識和創新思維,在頭腦中建立理想化模型,大膽猜想,按照教材中的物理知識和方法論進行科學實驗。
一、中職物理教學的意義
中職物理教學應向學生介紹為人類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物理學家,帶領學生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研究成果。物理學的發展歷經千年,承載著人類的智慧,是數代科學家共同的心血。
第一,要學習前人的理論知識和先進事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課成績不高、綜合素質較低和知識結構不連接的問題,對物理知識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了厭惡的情緒。 在進入中職學校后,這些不好的情緒給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帶來了阻礙。讓他們多了解一些前人的理論知識和先進事跡,可以增添學習的興趣,更加熱愛物理。
第二,發現前人理論中的問題,創造更為科學的理論體系。例如,亞里士多德提出,石頭比羽毛下落得快,所以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物體越輕下落得越慢。然而,伽利略否定了這一錯誤觀點,指出了亞里士多德的實驗忽略了阻力的影響,為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對中職生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
第三,完善科學體系,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綜合。如在開普勒、伽利略提出的力學理論基礎上,牛頓對其進行了綜合創造,總結出牛頓三大運動學定律和萬有引力規律,成為物理學的第一次大綜合。在學生掌握原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補充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第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的自然科學。實驗在物理科學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學生的文化成績不高,如果課程仍使用傳統模式,則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物理知識自身難學、難懂的性質。 這些都是導致中職物理出現教學效果普遍低的問題。實驗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教學當中普遍適用,能很好地提高中職物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中職生要了解實驗,并會親手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
第五,改革創新,在前人科學家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科學思想。每一個重大的發現,都需要突破前人固有的思維去進行創新。對于中職生也應該學習這種創新精神,利用這種創新精神來改變生活。
第六,大膽提出假設,創建新理論。例如愛因斯坦大膽提出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中職生也應該有提出假設的能力,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假設,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中職物理教學要遵循科學發展的需要
20世紀中葉以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時代就有新特點。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科學更加綜合化、高度化,并衍生出一些獨立的學科。然而各學科之間看似獨立,卻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依存,形成具有全新特質的綜合學科。各門學科仍然以數學和數學方法作為研究數量關系和事物現象的基礎工具。
步入新時代的今天,科技日新月異,傳統的知識傳遞方式,已經不滿足時代發展的形勢。所以,物理教學不能止步于物理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讓物理教育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以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學習能力為中心,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同時,運用這些方法和知識來關注生活、關心社會、解決問題,把學到的物理知識帶入生活,把生活里的現象用物理知識去解釋,不斷發現,努力實現更大的進步。
三、靈活安排中職物理教學的內容設置
物理教師需要制訂教學計劃,按計劃進行教學。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理解情況,根據學生現有的基礎進行教學。當學生出現問題時,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合理安排,調整修改教學計劃,加大難點教學,及時查找根源,解決出現的問題。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突發情況。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通過學生的細微動作、情緒變化來接收信號。師生交往需要構建交往型關系。教師需要擁有一顆理解學生、愛護學生、包容學生的心,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能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為學生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同時,要有一套靈活多變的運行模式,包括制定適合教師水平、學生水平的目標,提出評價標準,構建責任和任務機制。
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采取以下教學措施。首先,把握物理教學傳授的知識量。每節物理課,教師都要向學生教授一些物理知識。如果這些知識過于簡單,內容太少,或者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學生會提不起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但知識量過大、內容太難,也同樣有不少弊端,學生會感到無法接受,理解困難,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其次,把握物理教學中知識傳授的速度。每節物理課,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并且接受的速度還不平均。
一節課的前期,學生的注意力和狀態最好。因此,教師要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時刻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物理教學中,將新知識、新內容放在課堂前期講授,多在課堂的中后期添加一些實驗,講一些緊密聯系生活的實例。最后,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方法。物理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等等。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要讓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的精準把控。首先,設立目標。教師應根據物理教學計劃結合中職生的特點,制定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規劃。其次,科學選擇學習方法。教師根據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和所傳授內容的特點,設計出不同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最后,巧用評價。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效果,而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充分發揮對學生的評價作用,在作業評語、課堂教學、課下談心等方面,積極發揮評價的作用,提升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物理教學中,根據中職生的特點,為他們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歷史長河中了解物理學家的心路歷程,學習這些物理學家勇于探索、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對真理有一顆赤子之心。同時,在物理教學中,也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讓學生們能夠緊跟科學發展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列。靈活安排中職物理教學的內容,搞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構建交往型師生關系,用教師理解、愛護、包容學生的心,為學生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設置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跟得上、有興趣、愛學習,跟上高速發展的科學時代腳步,提高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新時代合格的中職生,最終成為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下的新型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亞軍.淺談中職物理教學的幾個策略[J]. 科技展望,2016(22).
[2]蔡鐵權.物理教學論叢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何勝紅.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J].物理教學探討, 2000(6).
[4]袁運開,蔡鐵權.科學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5]楊百輝.淺談中學物理教育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
(作者單位:遼陽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