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張存江
摘 要:上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通過對當時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的考察,提出了“生利主義”職業教育思想。他指出了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生利”,包括“生有利之物”和“生有利之事”兩個方面,他認為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要滿足個體的需求, 適應個體的發展,進而為社會、國家服務。時至今日,“生利主義”教育思想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現代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弊端普遍存在,需要職業教育界高度重視。
關鍵詞:生利主義? 職業教育? 中職語文
課 題: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8-2019立項課題《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財經素養培育的校本研究》(課題編號:XHYBLX2019088)。
一、中職學生由于財經素養缺失導致發展受挫
中職學生作為選拔體制下的“失敗者”,帶著被淘汰的隱痛,進入職業學校,很多學生自甘沉淪,把大好時光消磨在網絡游戲、追星等娛樂項目中;有的學生盲目樂觀,單純地被“藍領就業率高”的幻象所迷惑,不把精力放在腳踏實地學好專業技能上面,坐等入職高收入崗位;有的學生不顧現實條件,追求高消費,頻頻掉入各種金融陷阱,被“現金貸”“校園貸”“裸貸”所擾;有的學生走上社會后成為“月光族”“啃老族”“卡奴”,飽受生活壓力之苦,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
以上種種現象,都可以歸因為學生財經素養匱乏,不了解謀生之艱難,不清楚財富運動規律,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等他們在生活的磨難中醒悟的時候,大多為時已晚,很多人生困頓由此而生。
二、中職學生財經素養匱乏的原因分析
中職學生之所以缺乏財經素養,原因很多,綜合起來無非是以下幾點。
1.學生家庭對于財經素養培育的嚴重缺位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恥于言利”的文化基因,很多家長要求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為了不影響子女的學習,大多數家長不愿意讓學生插手家庭財務,導致學生沒有財務概念,沒有理財意識,特別是消費觀嚴重扭曲,缺乏擔當,有的學生跟同學攀比中出現落差后,遷怒責備父母,甚至產生怨恨情緒,做出極端的事情,這種扭曲的家庭教育觀對學生正確財富觀的形成帶來很大的影響。
2.學校在財經素養培育中缺位
中國傳統文人有“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視金錢為糞土”,有的教師認為學校是遠離俗世的清凈之地,應當遠離“凡俗”,極少有社會責任心的教師在課堂開展各種培育學生財經素養的行動;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財經素養培育是家長的事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教師關注財經素養培育問題,但也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認為此類教育和研究難登“大雅之堂”,因而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并未真正付諸行動。
三、語文教學培養“生利”之人的價值辨析
1.陶行知“生利主義”論述的現代解讀
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有兩種:一曰生有利之物,如農產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無,醫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產雖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則一”。因此,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利之人”,具體到當今社會,即培養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財富的人。
2.中職語文教學培養“生利之人”之必要性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中職語文的教學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針對目前中職生財商意識淡薄、財經素養不足的狀況,語文教學以培養“生利之人”為目標,結合學科的特點,發揮學科優勢,通過組織開展系列語文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財商知識、培育學生的財經素養,為學生的優質發展服務。
3.中職語文教學培養“生利之人”之可行性分析
對中職學生而言,語文是服務于學生就業及終身發展的一門基礎性工具學科,學好語文,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課程,而且會對學生以后的工作與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果說將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融合于語文教學是服務學生終身發展可行之道,將財經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服務學生終身發展同樣是可行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正因為中職學生財經素養缺失產生了很多問題,才有必要加大財經素養培育的力度,使之融合于各學科、各課程的教學之中,從這層意義上講,語文學科教學中融合財經素養教育是可行的。
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財經素養培育的策略選擇
《職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密切聯系現實社會生活和地方產業,注意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加強課堂訓練和課后實踐,為學生就業需要服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融入財商教育,既體現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又可以培養中職生的財經素養,幫助他們實現優質發展。
1.中職語文教學應當將培育“生利”之能作為重要目標
(1)培育工匠精神確立人生定位。“生利主義”注重個體的產出能力和利民利群的社會價值, 這與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一脈相承。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弘揚工匠精神的語文學習活動,獲得關于工匠精神的人文知識,從中汲取精神養分,提高精益求精的人文素質,在學習中思考人生的目的與意義,堅定人生目標,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社會價值。
(2)培養對于“生利”之事的認同感。在中職語文教材中,許多篇目是關于財經素養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文質兼美、膾炙人口,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底蘊。在教學中,教師牽引學生沉潛于墨韻書香中,通過文本解讀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藝術點化學生的心靈,孕育出他們對“生利”之事的美好情感,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2.在“讀”中培養財經素養
通過組織開展有關財商教育的讀書活動,對中職生滲透財經素養教育,加深對財商理念的理解。教師指導學生品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如《歐也妮.葛朗臺》《威尼斯商人》等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金錢和財富的關系,合理規劃使用金錢;同時引導學生閱讀《李嘉誠傳》《這就是馬云》《首富王健林》等財經人物傳記,學習他們的“開源節流”“精準投資”“珍惜每一分錢”等財商理念,學習他們創業過程中的艱苦卓絕、頑強拼搏精神,讓學生懂得只有通過不斷創新、不斷拼搏,才可能最大限度提升自身價值,實現成功人生。
3.在“談”中滲透財商素養培育
在學生們所熟悉的群體中,有許多職場人士功成名就,聲名遠揚,他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訪談身邊的案例,如成功創業的本校校友、鄰居、親戚等人,讓他們把訪談對象的成長歷程、創業經歷、經營理念等逐一記錄下來,并與全班同學交流分享,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成功創業者風采的同時,幫助學生們擴大職業視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嘗試開展創新或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4.在“練”中提高財經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⒇斏讨R應用于實踐,知行合一,是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財經素養培育的重要舉措。財商教育實踐包括幾個層次,一是“玩”中學。如教師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操練“富爸爸現金流”“ERP沙盤模擬企業經營”“模擬市場營銷”等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體驗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在反復試錯中增強學習體驗,在小組交流分享中探求實現財富自由的規律,在模擬財務決策中應用財商知識。二是“練”中學,就是練習編寫創業計劃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訪企業、社區,參觀創業實踐基地或創業園,瀏覽創業資源網等,通過調查研究確定與專業相關的創業項目,嘗試制定“創業策劃書”,在練習中應用財商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掌握創業規律,積累創業經驗,促進學生的優質發展。
總之,在陶行知先生“生利主義”職業教育思想指導下,利用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挖掘語文教育中的文化內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財經素養培育,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學生優質發展,能培養出“生利的創造者”。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東中學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