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教育改革中出現的重智輕德、重智輕體、忽視勞動教育等問題提醒我們,失度的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提出“合度教育”的辦學思想,以此為核心價值觀指導學校的各項工作,辦合度教育,實現兒童合度發展。
【關鍵詞】合度;學校教育;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0-0031-02
【作者簡介】李浩,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江蘇鹽城,224005)校長,高級教師。
鹽在生命中不可或缺,吃少了不行,吃多了不成,合度是生命的準則。教育如鹽,不能缺失,不可過度,不得偏向。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傳承集團百年來的優良文化傳統,強調自身內涵建設,以“鹽”“瀆”為核心,吸納地方“海鹽文化”的精華,凝練出“育晶鹽風骨,養海瀆情懷”為育人目標的校園文化。在“鹽”文化的啟示下,學校根據自身實際,結合當下教育面臨的問題,提煉了“合度教育”的辦學思想,以此為核心價值觀指導學校的各項工作。
員.教育應契合學校辦學的實際。
2009年9月,鹽瀆實驗學校全部建成并啟動規模化辦學。作為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的一個新校區,如何傳承百年一小的辦學傳統,讓鹽瀆在高位起步,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依慣性思維,照一小的辦學模式全盤移植,駕輕就熟,簡單易行。然而現實卻給了我們一記耳光:很多事行不通。一小教育模式對鹽瀆有許多的不適合,光繼承是不行的,還要有創新,要讓教育與鹽瀆的實際相契合。
2.教育要注意“度”的把握。
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課堂秩序混亂,教學內容嚴重脫離教學目標;過分強調自主、探究、合作,這些學習方式成為一種標簽,熱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過分強調表揚,大拇指、小紅花到處飛,只有“賞識”,沒有批評……新課改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沒有把握好“度”。
1.理念重構:以“合度”引領辦學方向。
契合兒童。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應該是兒童,合度教育必須契合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循序漸進,適時適度,讓兒童自然發展;要承認并尊重兒童的差異,因材施教。
契合規律。合度教育要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尊重學科的自身邏輯教學,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育人,讓兒童得到最適合的發展。
契合實際。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為社會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合度教育要契合社會的需求,根據社會新變化,研究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從而使學校教育的辦學理念、管理措施、教學方式等都契合社會發展趨勢。
合乎尺度。教育既不能過度,也不能不及,要綜合兒童的興趣、潛能、認知水平等情況,順應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采取適當的方式,營造一種輕松、和諧、自然的教育氛圍,對兒童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2.文化重構:讓校園成為陶冶心靈的合度樂園。
校門口柳斌題詞“育晶鹽風骨,養海瀆情懷”的文化石時刻指引著師生立高遠的人生志向,成為師生前行的精神動力;問海、品鹽、養正、厚德四座教學樓按“海鹽正德”的順序次第排列,昭示師生要以鹽養德;“海鹽文化館”引導師生用鹽、學鹽、做人間“真鹽”;漫步學校主干道“潤鹽大道”,猶如穿越鹽瀆文化長廊,“六德”園、“恬趣”果園、開心農場散布在大道兩側,“六德”文化石,猶如一顆顆文化的珠寶點綴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無聲地潤澤著兒童的心靈。
3.德育重構:以“六德”奠基兒童的生命成長。
在研究鹽文化的過程中,學校從鹽的純凈質樸、晶瑩剔透,鹽民的勤勞樸實、團結協作等精神氣質與文化元素中提煉出“鹽瀆六德”:明(明志、明理),勤(勤樸、勤進),信(誠信、自信),和(和諧、和善),智(尚智、益智),博(博取、博愛)。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合度”的理念,“六德”教育分六個年級安排,各有側重,既相互滲透互為支撐,又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我們編寫《六德歌》并譜曲傳唱,建設六德園,編排六德操,編寫六德校本教材,評比六德少年,精心組織六德活動,一年側重一德,六年形成六德。
4.課程重構:以“合度”課程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學校根據自身實際,以“六會”(會做人、會求知、會健體、會生活、會交流、會創造)為培養目標,以整合式、主題式、活動式、走課式為基本課程形態,努力構建國家、地方、校本三級互補的具有“鹽瀆”特色的立體化合度課程體系,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夯實基礎課程,為兒童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搞活拓展課程,孩子自主選擇,走班選課,讓課程更契合兒童;創新特色課程,開發海鹽文化、開心農場、家庭實驗室等校本課程,讓課程契合未來社會的需求。
5.評價重構:以合度的評價助力兒童的成長。
我們設計了課堂觀察評價量表、成長記錄袋、“六德”成長樹,讓評價方式多元;倡導教師、家長、學生多方面評價,采取自評互評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舉辦樂考嘉年華、古詩文考級等活動,讓評價載體多元,評價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更加關注兒童生命的成長。
遠.管理重構:凝練方略凸顯校園的溫馨和諧。
實施“陽光工程”,堅持依法治校,按學校章程和各項制度實施管理,讓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在陽光下運行。為教師的“三名工程”評選搭建平臺,為過生日的教師送上蛋糕,給留守學生爭取資助……柔性管理把關懷與溫暖送達師生心田,把尊重帶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