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習芳
摘要:學困生是教學之中必然存在的,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使他們向尖優生轉變。要認真分析學困生的具體表現,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轉化策略。要給予學困生以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要注意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針,根據他們的學習基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才能使他們真正能夠學有所得。
關鍵詞:高中歷史 ?學困生 ?轉變 ?策略
實現教育公平,是當前的熱點話題之一。從教師的角度而言,當然是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人才。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學生在受教育程度、智力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這就決定了學習成績必然存在差異。任何教師都會遇到尖優生與學困生。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制定策略,如何使這些學困生都能學有所得。
一、 學困生在日常學習中的具體表現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個問題:何謂“學困生”呢?通常情況下也就是指那些在智力方面正常而在學習上出現了一定困難,并且暫時不能夠真正地達到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要求、學習成績又相對低下的一類學生。這些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通常表現為:①對中學歷史的學習情感出現一定障礙,不喜歡或者是害怕學習中學歷史的知識點;②嚴重缺乏學習歷史知識點的興趣和熱情;③學生的學習意志力相對薄弱,具體能夠在學習方面的是稍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④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合理,比較多的情況為采用記憶法;⑤學生的中學歷史學習品質叫差,對于歷史知識點的學習習慣不佳,因此注意力非常容易渙散;⑥在學習過程中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對低下,知識點運算推理水平比較差。
二、 中學歷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的具體辦法
自主學習作為學困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的學習能力,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將不僅有助于幫助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成績,并且還將發展成為學生終身學習事業以及終身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中學歷史教師下必須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終生發展并且不斷地跟上這個時代發展的腳步。
(1)加強和“學困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那么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首先加強和這些學困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以此來增進和學困生之間的友誼,從內心去幫助他們、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并且能夠做到熱情輔導,真誠地幫助這些學困生解決在中學歷史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困難題。同事還需要從精神上對其多一些鼓勵,學法層面多進行指導,樹立起學困生們的自信心和熱情,幫助他們提高對于中學歷史的學習能力。
(2)多給他們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困生歷史學業不良是一個相對的長期的過程。由于在學習上屢次失敗,使他們在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存在這一種失敗者的心態,學習自信心差。教師應該創設機會,小步子、多臺階,培養學困生的成功意識,增強學習自信心。
(3)多樣化教學,培養學困生對歷史的興趣。中學歷史學困生的認識水平通常比較差,對于歷史知識點的思維能力叫差,因此教師需要根據高中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方面還需要不拘一格,做到靈活多變。在其講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講解,盡量地降低歷史知識點的學習坡度,注意分散知識點中的難點,給予學生模仿性訓練的機會。與此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歷史知識點的變式訓練,使學困生理解以及掌握知識情況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在其講授過程中的速度還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一定放慢語速。歷史老師的講課語言應當盡量確保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除此之外,在中學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善于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真實事物去說明高中歷史知識的內容,使用歷史知識去闡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
(4)對于“學困生”需要使用激勵性語言,確保成功教育。著名學者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師的教鞭下有瓦特,那么你的冷眼下還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也有愛迪生。”中學歷史“學困生”于學習方面屢遭失敗,有可能導致他們在心靈方面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創傷”,因此存在著一種失敗者的失望心態,對于自己的學習自信心也相對較差。學困生們的學習不好,思想往往比較壓抑,因此可能導致思維靈敏度不夠,他們要比其他的同學更加需要老師的認可和鼓勵。在“學困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一定不要全盤否定,而應當挖掘出其中正確的一面進行贊美和肯定,激勵并且啟發他們去積極地修正自己的錯誤;在“學困生”取得了一點進步和成就時,歷史教師一定要及時對他進行贊許,“很有進步!”,一定要激勵他再接再厲,最終獲得更大的成就;在中學歷史“學困生”灰心失意之時,歷史教師還需要及時地從思想層面對他進行疏導,并且激勵他要重樹信心,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并且能夠有效地喚起他們在學習歷史方面的熱情與欲望。
總之,歷史“學困生”的轉化直接影響著我們素質教育的實施,直接影響著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每位歷史老師要以歷史背景,歷史名人故事等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改變那種“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局面;以知識應用的趣味性來培養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以廣開“言”路,生動通俗來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逐漸熱愛歷史;以例題的挖掘引伸來拓寬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足夠的耐心來提高差生成績,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董苗.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211
[2]吳櫻花.遭遇學困生:學困生的教育與轉化技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3]鐘杰.教育西游記:我和“學困生”的故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