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芮 周樂
摘要:互聯網平臺經濟是一種產業范式的變遷,突破了傳統組織模式的既有邊界,具有極強的網絡效應,互聯網平臺企業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用戶的持續增長和商業模式的變現。當前,互聯網平臺經濟過分強調商業模式創新,在資本的助推下,造就了諸多泡沫帶來了資源浪費以及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缺失的問題,當前急需采取審慎監管態度進行產業規制。
關鍵詞:互聯網平臺經濟;網絡外部性;商業模式
近年來,中國的信息技術出現了井噴式發展,與經濟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各類新型的經濟組織形式和市場競爭行為不斷形成,其中以電商、本地O2O、出行為代表的平臺經濟為發展尤為迅速。平臺經濟是數字平臺的各種經濟關系的總稱,是結合互聯網平臺以及數字技術而形成的由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等經濟活動所構成的新的經濟體系,推動了商品生產、流通及配套服務的高效融合,實現了產業跨界融合。
互聯網經濟打破了時空約束、地域約束、改變了交易模式、交易時效,減少了中間環節,平臺經濟的出現和高速發展更是對人們的工作、社交、價值創造和分配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平臺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組織形態上與傳統企業差異巨大。平臺作為市場的參與者,呈現出與傳統企業不同的特性,突破了傳統組織模式的既有邊界兼具傳統企業組織和市場的功能與特征。同時,平臺經濟具有極強的網絡效應,相比傳統企業對內部資本、人才培養、制度建設等傳統企業發展要素的重視,平臺企業更加強調對外部資源的利用,更多的將外部資源、網絡連接等內容作為管理重點。此外,傳統供應鏈和商業模式在平臺企業中不再是核心,資金及資產規模對平臺企業的束縛不再像對傳統企業的束縛那樣緊張。對于平臺企業而言商業模式和存量資產才是創造企業價值、促進企業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只要商業模式足夠好,平臺企業只要能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尋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從兩者之間的互動中找到價值增值的突破點,就能利用用戶的持續增長從市場上獲得資金并不斷實現商業模式的變現,為企業創造利潤。
一、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經過了幾年的野蠻生長,以第三方支付、網絡購物、共享出行、外賣點評、醫療咨詢為代表的各大平臺企業已遍布工業、零售、物流、金融等諸多領域,其中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模式更是實現了一段爆發式增長。北上廣深等大型城市的平臺經濟的發展速度及活躍程度極高,得益于國內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礎和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跨地區跨行業的各類平臺企業林立、發展迅猛,許多平臺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行業領頭,并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初創時期快速的野蠻發展也造成平臺經濟發展中出現了問題,面臨主體、制度與環境的多重挑戰。
首先,我國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對商業模式創新的過分依賴。平臺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傳統企業的商業邏輯壁壘和產業鏈依附邏輯,以互聯網為技術基礎、以平臺為中心的市場生態形成,雙邊市場中,平臺企業的創立和壯大發展過程中將打通商業模式、擴大用戶規模作為首要甚至唯一目標,在各類“偽商業模式”創新的推動下,搶占互聯“風口”、全民創業潮、資本催化下的企業速成等現象伴隨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不斷凸顯。平臺經濟的基礎競爭能力來源于關鍵核心技術,只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是遠遠不夠而且難以持續的。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互聯網行業泡沫的破滅成為學術界越發擔心的問題。共享單車業內平臺企業的多輪速起速落極具代表性,在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尚未被證實前,很多平臺經濟參與者就進入到擴大消費者規模、搶占用戶的競爭中,平臺企業的生命周期被極大縮短,多數企業在初創期為了跑通商業模式,在資本的推動下將積累用戶數量作為首要目標,粗狂的企業運營和不合理的融資導致這些企業內部治理混亂、持續運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極差,還未經過成長成熟即快速進入衰退期,并且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其次,平臺經濟的交叉網絡外部性不僅體現在正外部性上,還體現在負外部性上。有學者任務當前互聯網平臺市場存在嚴重的“檸檬問題”,盡管互聯網平臺模式在化解市場失靈方面存在一定效用,但互聯網平臺模式的代來的負外部性仍需要重視。以互聯網約車平臺為例,網約車模式的出現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同時激增無疑加劇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此外網約車司機的資質管理及乘客的人身安全保障難題也為社會安全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互聯網平臺經濟的規制及建議
當前,國內平臺經濟已經進入新的時期,亟需從國家層面對平臺經濟予以規范,對平臺企業進行重整洗牌,將落腳點從對規模和增速的專注轉變到行業與企業質量的管控上,從制度和政策安排的角度幫助平臺經濟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
2019年7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再次肯定了平臺經濟發展的意義,并將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壯大優結構促升級納入重點工作。會議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會議還提出了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具體意見,要求加大力度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推動平臺經濟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助“雙創”,為培育壯大新動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鑒于平臺經濟與傳統產業的不同,政府對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引導需要有針對性的新舉措。一方面,平臺經濟以各類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因此“互聯網+監管”技術手段是實現平臺經濟規范發展的基本保障,政府需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技術開發、配套建設、數據共享的能力,利用高技術含量的互聯網手段構建快速高效的監管環境和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平臺企業遍布經濟各個環節、各個產業,對平臺經濟的監管難以做到一套規制適應所有產業中的全部平臺企業,因此對平臺經濟的監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試錯,不斷調整修正。當前階段,尚需要用審慎的監管態度為平臺經濟所代表的互聯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調整提供契機,為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