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月 嚴楚天 王佳慧
摘要:如今,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存在具有一定的社會必然性,金融組織存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前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現狀,以差異性、多樣化、廣泛性和靈活便利性的特質較為突出,而且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存在形式也是主要現狀內容之一。針對民間金融組織存在的利弊雙方進行科學的分析,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秩序的穩定和發展。提高了社會民眾對金融理性對待,引導和規范我國民間金融科學和正規化的發展。但在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根據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發展的類型不同,制定不同的監管手段,是保證我國民間金融機構正規化發展的行而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民間金融;金融發展;金融監管
一、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現狀
(一)我國民間金融的特質
1.差異性
我國的民間金融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與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和金融關系發展情況密切相關,所以根據不同地域其經營的范圍涉及的業務以及廣泛程度均有不同。受到民族行為習慣、投資意識,以及個人信仰等經濟發展程度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也使得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滿足不同地區客戶群體的需求。所以我國民間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極大地方便了地區雙方交易,而且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2.多樣化、廣泛性
我國民間金融的多元化借貸轉變,借貸主體的范圍在不斷的擴大,甚至涉及到國家的公務人員、個體的經營業主等。金融活動從農村擴展到城市,使得民間金融活動呈現多樣性、廣泛化的發展。隨著借貸主體的多樣化發展資金的來源具有廣泛性特征,如來源于社會個體企業等外界銀行閑置資金,積極的成為借貸資金來源。致使我國民間金融主體明顯呈現多樣化廣泛性的發展情況。
3.靈活便利性
我國民間金融活動中往往存在借貸手續比較簡單、靈活的特征。而且借貸手續簡單快捷,靈活時的民間借貸得到長期發展,也是民間金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的重要因素。與社會正規金融機構的發展情況而言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民間金融發展過程中,抵押品靈活、甚至不需要抵押品、借貸成立約束條款較少,不需要各種審查手續、方便靈活。同時書面合同一般只需簡單的注明借款時間、借款金額、利息和借款日期等基本的信息。
(二)我國民間金融存在的形式多樣化
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而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發展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人的需求轉變成不同的金融融資方式,與時具進的進行創新和發展金融融資形式,也是實現民間金融得以不斷擴大的主要方式。我國民間金融私人借貸為主要的金融融資像是,也是我國長期存在的民間金融方式。另外,還包括民間集資等多種民間金融發展形式,尤其是在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民間信貸機構已經成為支撐其繼續發展運作的重要資金來源對象。而且隨著社會金融機構的正規化、銀行系統的完善性增強、社會擔保已經成為民間金融機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二、我國民間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
我國民間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由于存在一定的隱蔽性特征,并沒有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約束。這使得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的金融地位處于比較尷尬的局面。具體來說,在國內只有部分的法律法規對民間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進行了規范和調整,相應的規范性問題的制約也比較簡單,沒有形成法律體系,其具有的法律效率也比較低。國家并沒有對民間金融機構設立專門的立法部門,規范民間金融機構活動中相關法律責任。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民間金融活動只是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對涉及的本質性問題,并沒有形成詳細的法律體系的規定。如對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如何保證借貸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這就使得我國民間金融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缺少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據,在操作的過程當中容易出現混亂的局面。所以我國民間金融融資情況處于一種混亂的市場交易局面。其次,我國現存的法律法規并不能滿足民間金融機構發展的需求。對于現存的法律法規直接對金融機構的約束,存在一定的矛盾缺乏統一和邏輯性。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民間金融的交易雙方,更希望得到一個明確的監管主體,當出現民間金融交易糾紛時。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來判定雙方的權利和責任,獲取自身利益的保障。而且借助法律法規對民間金融行為主體進行強而有力的約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糾紛產生的金融風險。
(二)缺乏明確的監管主體
我國民間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之二,缺乏明確的監管主體。由于我國法律法規對民間金融機構的規范較少,使得民間金融機構缺少監管主體對其進行日常運作的監管活動。相應的強而有效的監管體系也并沒有得到確立。監管主體的缺失,使得金融監管主體職責不夠明確,導致我國政金融監管部門互相推諉、推卸責任,國家有關金融發展的方針政策無法落實到基層執行。監管上的協調配合作用,對于大多數的民間金融區域來說,民間金融的監管處于空白狀態,導致了民間金融出現的三無狀態,現階段民間金融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自發交易的行為,這使得我國民間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而相應的國家監管部門,則對民間金融監管持懷疑和質疑的態度。對民間金融融資發展在社會中的作用持以懷疑的態度,很少對其進行規范和正確的引導。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我國民間金融缺少具體的制度依據,在進行金融活動的過程中缺乏約束,這對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另外,我國民間金融發生交易風險時,交易雙方主體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由于民間金融糾紛導致的違法犯罪行為逐年的上升,民間金融急需相應的監管主體來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明確監督主體。且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監管主體的明確都對控制我國民間金融群體性活動產生一定的威懾力。
三、解決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完善我國民間金融法律法規
解決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問題的對策研究之一,完善民間金融法律法規。通過完善法律制度、法律法規,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規范。一方面,明晰民間金融機構的產權制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明確金融機構的產權機制,可以有效地與法律結合,激勵和鼓勵人們通過正規的渠道來投資。促使人們以正確的態度、科學的價值觀,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健康的發展民間金融機構。在不斷的完善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的運行問題時,需要遵循相應的法律規范內容,尊重法律的強制性規則,國家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條款進行修正。并確立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特有的法律規范條款,對民間金融機構的進行科學的管理。另一方面,不斷的完善維護民間金融市場秩序的法律規范內容。從我國民間金融的規模、形式發展、市場定位、服務對象等進行詳細的規范,并出臺相應的法律規范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控制。尤其是針對我國民間金融活動出現糾紛時,當事人可以利用我國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存在違法行為的負債人進行法律的懲罰。在法律層面對我國民間金融發展進行制度上的完善和法律約束,是對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地位的承認和確立,可以提高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使其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同時降低交易的成本。促進了我國民間金融整體發展,穩定了社會金融市場發展,促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推進了金融市場完善進步。
(二)明確我國民間金融監管主體
解決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問題的對策研究之二,明確民間金融監管主體。針對我國民間金融混亂的運作市場,必須確立民間金融監管主體對其進行管理。對民間金融監管主體的選擇是多樣性,可以由我國當前金融機構的主要監管主體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確立并成立一定的民間金融監管部機構,抑或是地方政府通過一定的形式承擔監管的職責。從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我國民間金融監管效果和監管成本上進行考慮、進行科學的分工,從而保證我國民間金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監管。對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部門進行分析,可知銀監會具有一定的監管體系規范,并設有獨立的監管機構,在地方政府不被政府干預的監管部門。因此,銀監會在監管領域對金融市場的信息監督以及監管經驗、風險控制等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綜合考慮,我國民間金融正規性發展的需要,銀監會對我國民間金融的監管更加合適,與其他部門相比具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對我國民間金融監管部門的確立,必須以銀監會為核心展開監管行為,以及確立高層次的民間金融監管體系,由銀監會對地方監管部門實行統一的監管,這對我國正規的金融監管機構形成金融上的互補,對民間金融在管理措施上給予一定的落實引導,有利于我國民間金融機構正規性的發展,有效地控制其發展方向和趨勢。
參考文獻:
[1]全銳,賀梅芳.民間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優勢和對策[J].時代金融,2020(03):10-12.
[2]虞笑慧.民間金融公司的風險傳導機制研究[J].中國商論,2020(03):63-64.
[3]李義奇.從小企業融資難看金融體制改革[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 (2).17-19
[4]唐盛鵬.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需要"八面來風"[J].中國農村金融,2019 (5).57-59
[5]肖杰.關于民間借貸的理性分析[J].海南金融,2018 (2).84-86
[6]段明貴.當前農村金融存在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8 (2).13
[7]朱文生.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8 (1).96-100
[8]趙勇.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機制[J].中國金融,2017 (5).86-87
[9]王軍.找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J].當代經濟,2017 (1).6
[10]金寶翔,楊偉坤等.合作金融的國際發展及在中國的時間[J].世界農業,201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