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洪斌 郝靜
摘要:農村消費結構的逐步優化,能夠有效拉動農村經濟增長,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本文著重分析了農村金融市場結構與農村消費結構的關系、金融效率和農村消費結構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希望能夠為農村消費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提供良好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市場結構;金融效率;農村消費結構
一、前言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建設取得良好成效,農村金融規模快速擴大,與之相應的農村居民消費規模也在擴大,農村消費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當前農村居民總消費中,發展型消費所占據的比重在不斷上升,而生活型消費占比有所下降。農村金融市場結構、金融效率會對農村消費結構產生重要影響,細致分析其內在關系,將能夠為農村消費結構的優化與改善提供良好支持。
二、金融市場結構與農村消費結構的關系
目前,農民在金融服務的理念方面還較為傳統,多數認為銀行儲蓄可以給未來收入提供一定保障,可以應對未來發生的一些不確定風險[1]。隨著農村金融產品的逐漸豐富,農村金融市場結構不斷優化,農村企業和農民個體能夠通過多種類型金融產品獲取到信貸資金,這樣不但能夠增強農民應對風險的能力,還可以促進農民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新型金融方式,如消費貸款、理財等,在很大程度上調整農民消費觀念,使得農民能夠越來越轉向到新型消費領域[2]。此外,在金融市場結構持續優化的過程中,催生出多種便捷支付方式,并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加快農民消費,這對于調整農村消費結構也具有積極意義。
三、金融效率和農村消費結構的關系
當前,農村消費結構升級受到資金流動性的約束,主要原因是農民、農村企業缺乏足夠的發展資金,且沒有足量的正規信貸扶持渠道作為支撐,這給農民消費活動造成了一定制約。當金融效率逐步提高,農村地區資金的流通速率也會有所加快,農民、農村企業也會獲得更多的貸款支持,這樣不僅會減少資金流動性約束,促進農村消費,使得大額資本型消費比重有所增加,還能夠積極建設商業設施,拓展農民消費渠道。總體上看,隨著金融效率的提升,農村消費需求會有所擴大,會較大程度促進農村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四、優化農村消費結構的建議
農村金融市場結構和金融效率,都會給農村消費結構產生一定影響,科學有效地調整農村金融市場結構、提高金融效率,將能夠支持農村消費結構得到更好的升級。這其中需要結合農村金融發展實際,采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策略。
(一)優化農村金融業態
想要優化農村消費結構,需要高度重視農村金融市場結構的變化,合理優化金融市場結構,促進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壟斷性金融市場體系不利于農村消費結構的健康發展,以農村商業銀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作為主導,會導致整個市場結構不具備較強的活性和流動性,無法順應農民金融市場的發展需求[3]。針對這種情況,農村農業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積極引進并構建完善有效的市場體制,借助于市場化、多層次金融機構的發展,給農村金融市場增加新的經濟活力,從而促進農村金融的總體競爭力的提升。不僅要充分利用傳統金融體系中的農村合作社機構的作用,還要積極發揮其他金融機構的優勢,重點是引導大型銀行服務重心下沉,讓其主動把業務發展與國家戰略相結合,積極踐行新金融發展理念,重視被傳統金融“冷落”的農村領域,真正意義上完成鄉村現代金融服務的全覆蓋,進而促進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
(二)提高農村金融效率
農村資金流動性受到約束,不利于農村消費結構升級,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效果。為促進農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盡可能緩解農村資金流動性的約束情況,核心是持續優化的農村金融效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全面細致地分析農村經濟發展、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著力提高農村金融效率有效性。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積極出臺一些關于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給農村經濟提供良好支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便于金融機構順利發展,從而增加農民和農村企業的融資渠道,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經濟金融資本規模擴大[4]。
其次,創新農村金融模式,適應農村經濟生活。建行“裕農通”平臺是依托新一代金融科技搭建的縣域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共享平臺,該平臺秉承“開放、跨界、合作、共贏”理念,與合作機構共同布局縣域市場,為縣域鄉村地區建行物理渠道無法覆蓋到的廣大基層農民提供實惠、便捷的金融與非金融綜合服務,能有效解決縣域鄉村地區金融服務不足的社會痛點問題,是農村金融模式創新的典型案例。
再者,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要注重加強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將傳統農業加以科學改造,從區域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給農村金融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前提。
(三)統籌農村金融資源
農村消費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需要高度重視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需要科學統籌不同區域之間農村金融資源,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農村消費結構會受到區域性農村金融市場結構、金融效率的影響。區域之間經濟增長點、資源、經濟結構以及經濟基礎都存在著較大不同,當區域經濟間保持著較高程度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建設基礎設施,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將能夠促進金融資源得到良好流通,使得農村金融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村區域間消費結構都得到良好調整和優化[5]。
五、結束語
農村金融市場結構、金融效率與農村消費結構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兩者都能夠對農村消費結構升級產生重要影響。為達到農村消費結構調整的目的,不僅要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業態,還要關注農村金融效率、科學統籌農村金融資源。
參考文獻:
[1]孟守衛. 農村金融市場結構、技術創新與農業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9(8):168-172.
[2]唐志祥. 安徽省農村金融發展、就業結構與農民收入增長——基于2003-2017年數據的實證檢驗[J].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2):230-231.
[3] 高維新, 馬詩寧. 廣東省農村金融信貸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 2019(2):127-128.
[4]任維哲, 劉莉, 張淑慧. 陜西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 資本論研究, 2018(1):111-122.
[5]錢晨月. 我國農村金融規模與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J]. 對外經貿, 2017(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