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書節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今時代,中國各大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通過英文網頁展示企業形象。本文試圖對《中美網站企業概況的文本對比與外宣英譯》一文進行分析和討論,分析中美企業網站企業概況在文本慣例上呈現的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對該文章的優缺點進行討論。
關鍵詞:企業概況;文本語法;平行文本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過程
語料的選擇對于研究的結論來說至關重要,本文選取的研究語料是中國十家大型企業的企業概況。選取的中美企業均為2011年財富五百強企業,涉及石油,化工,汽車,電信,郵政,銀行,信息科技等行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中國企業網站企業概況中文本土文本(以下簡稱中文文本)與美國企業網站企業概況英語平行文本(以下簡稱英語文本)涉及的話題相同屬于相同的體裁和文本類型,具有相同的功能。對中美企業概況平行文本進行對比分析,對于評估我國企業概況英譯文本的翻譯質量,減少或規避各類翻譯失誤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指導意義。
本文的理論基礎是Werlich的文本語法,他認為,影響文本構建及文本分析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文本外部的制約,如語境及體裁等等;二是文本內部構成規則。文本構成的基本因素包括“開頭,文本順序形式,文本結構,文本單位和結尾等等。”就文本外部的制約而言,中美企業概況在語境和體裁上都頗為相似。在語境上,兩者都是為介紹宣傳企業產品和服務,展示企業良好形象,吸引潛在顧客,擴大企業間的交流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等而制作的。就體裁而言,中美企業概況文本都屬于信息文本和感染文本具有相同的交際功能。就文本內部構成規則而言,在參照Werlich文本語法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從文本內容、文本結構、文化規范、修辭風格等層面創建一個適用于企業概況文本英譯的平行文本比較模式。
首先文本內容方面,通過研究發現,中國的企業概況文本內容過于詳細,篇幅太長,內容不乏空洞虛泛。美國的企業概況比較簡短,通常只包括一些消費者愿意了解的內容,比如說企業性質成立時間業務范圍、目標愿景,等等,而且往往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多余的廢話。
就文本結構而言,中美企業概況的文本結構總體上都比較單一基本上遵照的是一種線性的推進方式,屬于普通的文本結構。中文文本除了開頭和結尾信息內容相對固定外,其余各段的順序形式比較隨意,不分先后順序。美國企業概況文本結構相對完整,不少美國企業概況各段前配有段落小標題,讓讀者一目了然非常人性化,而中國的企業網站文本一般沒有小標題,容易造成信息冗雜,重點不夠凸顯的問題。
從文化規范來看,中美企業概況體現了中美兩國各自的文化傳統、行為規范和價值觀。中國企業概況簡介強調企業發展的政治指導方向,強調企業所獲得的各種榮譽和獎項,等等。相反,美國企業概況中幾乎看不到任何表明企業性質的字眼。
從修辭風格來看,中美企業概況呈現了不同的修辭風格,美國企業概況大多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語氣親切自然,易于拉近企業和讀者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親和的氛圍,體現了顧客至上的企業宗旨。中國企業概況通常采用第三人稱的敘述口吻,平鋪直敘,措辭正式,語氣莊重,整個文本幾乎看不到任何修辭手法,如同新聞報導般真實客觀。
二.研究啟示
美國企業概況英語平行文本對中文企業概況外宣英譯能帶來至少以下四點重要啟示:篇幅信息的重新編排、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刪減,文本順序的整合,準確性和規范性的提高。
第一,借鑒英語平行文本的文本樣式,壓縮英譯文本的篇幅并適當選擇。增添文本信息內容,并以適當形式安排信息。針對應以文本在列舉信息時試圖窮盡所有內容,致使段落過于冗長。英譯時應考慮目標語讀者閱讀網絡文本的閱讀習慣,參照英語平行文本,進行簡化并以適當的文本形式呈現。比如說可以適當應用小標題,或者以列舉項目符號的文本樣式呈現。
第二,借鑒英語平行文本的文化規范,刪除或改寫英語文本中具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信息內容。在十分注重傳播宣傳效果和讀者反映的外宣英譯中,有必要對這些信息內容進行刪減或改寫,增強英語文本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以幫助目標語受眾理解相關重要信息。
第三,借鑒英語平行文本的文本結構調整文本的文本順序形式,整合相關信息。也就是說,將英譯文本的順序形式按照英語平行文本的結構來進行整合,使其更加適用于目標語受眾的閱讀習慣,有助于贏得目標語讀者的認同和譯語文本預期功能的更好實現。
第四,借鑒英語平行文本的表達方法,提高英譯文本表達的準確性和規范性。主要是受譯者母語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的影響,翻譯腔很重,或者搭配不恰當,用詞不準確,表達不夠自然。
三.討論
一般來說,目前不少中國企業英文網頁中的企業概況,大都是按照中文原稿逐字翻譯而來,沒有考慮到譯文的交際功能、中西文化差異和譯文受眾的需求、認知和價值觀等,存在各種各樣的失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譯文的質量。
本文的優點:
一,本文能從一個新穎的視角出發研究中美企業概況的文本對比,為中國企業外宣文本的翻譯提供了許多有實質意義啟發。
二,本文采用了許多豐富的實例,根據例子得出了有效的研究結論和啟發,易于讀者接受,語言通俗易懂。
三,本文思路清晰,作者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平行文本的對比分析。
本文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是定性分析,作者運用自己的思想來進行對比研究,在語料的選擇上科學程度欠佳,可能作者會專門選取一些支持自己論點的語料來闡述,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數據統計來顯示具體有多少百分比的文本意識形態濃厚或者修辭手法采用第三人稱,均是以“大多”“多數”來表示數量,較為籠統,缺乏可信度。
二,理論方面的應用。本文最主要的理論是Werlich的文本語法,但作者對其介紹蜻蜓點水,讓讀者對文本語法和全文的對比研究之間的關系感到迷惑。
三,結構上稍顯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作者很大篇幅用來展示實例,實例下面作者分析的部分太簡單,可以適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