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新常態下,中間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詳細闡述了中間業務對商業銀行在市場份額、市場適應能力、存貸利差變化應對、競爭力、優質客戶吸引力、業務結構這幾個經營績效方面上的影響,希望能夠為商業銀行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中間業務;商業銀行;銀行績效
引言:中間業務是指一種商業銀行通過為客戶辦理包括匯兌、代收、信托等各類委托事項而收取手續費的業務類型,它作為一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在存貸利差變化較大的經濟新常態下,發揮著優化銀行經營績效的作用,因此銀行要深入研究其對績效的具體影響,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間業務的效用。
一、在銀行市場份額上的影響
一直以來,商業銀行都主要以貸款、存款等業務為主,在傳統的市場狀態下,商業銀行處于一家獨大的狀態,但是由于經濟新常態下,市場開放性的增強,使得行業內外的競爭日益激烈,存款、貸款等業務已經難以支撐商業銀行的發展了,因此銀行需要通過中間業務,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自身在中間業務市場中份額占有率,增加銀行的經營績效。在此過程中,大部分銀行都開始推出自己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方便客戶利用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辦理中間業務,同時,鑒于定期存款的限制較多,且具有潛在的利息損失風險,大部分客戶都開始傾向于貨幣基金等中間業務,而這些業務除銀行機構還有一些其他的金融機構也在運作,所以銀行需要不斷創新業務,來擴大中間業務的覆蓋面,以便于及時搶占市場份額,保障自身經營績效水平的穩定和發展。
二、在市場適應能力方面上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飛速上漲的時期,商業銀行只需要依靠擴張規模,就可以獲得充足的績效收入,然而,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國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并采用去杠桿、去產能的方式,來協調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優化我國經濟結構。這一決策的落實使得貸方的資金需求持續降低,造成了銀行的資金需求缺口不斷加大,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水平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了獲得穩定的經營績效,各商業銀行開始陸續發展中間業務來獲得穩定的績效收益,使其能夠順利適應當前的經濟新常態。在此過程中,銀行借助客戶對中間業務的偏好,開始逐步創新、豐富中間業務類型,來滿足各類客戶群體的不同需求,為銀行經營績效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方向。而該發展方向使得銀行的經營模式更加契合經濟新常態下市場局勢的變化,推動了銀行經營績效的提升。
三、在應對存貸利差變化方面上的影響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提出,國家開始逐步放松對利率的管制,并且對存款金融機構也不再制定存款浮動上限了,這使得一直依靠存貸款利差來獲取績效收益的商業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為此,銀行不得不調整經營模式,并逐步從以存貸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轉換為通過中間業務提升經營績效的模式,同時,借助中間業務來緩解存貸利差降低對其造成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由于存貸利差的變化對中間業務的影響較小,大多數商業銀行都開始充分發揮自身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優勢,采用高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來塑造各類極具特色的中間業務體系,使中間業務為銀行創造出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弱化了商業銀行在應對存貸利差過程中的阻礙,有助于其順利的渡過存貸利差逐步下降的經濟新常態初期。
四、在競爭力上的影響
在以往的經濟市場中,商業銀行一直處于行業的壟斷地位上,但是經濟新常態下,市場開放性的加強,使得除我國國有銀行之外,外資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陸續地進入到經濟市場中,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市場局勢。為此,在國家放開利率管制后,商業銀行紛紛以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來吸引客戶,但這一舉措很快被其他銀行所模仿,形成了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局勢,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之后,商業銀行開始意識到了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并逐步通過不斷創新、豐富各類中間業務的方式,來拓展中間業務市場,與其他銀行金融機構競爭客戶,同時,由于群眾對我國有銀行的信任,以及國有銀行在中間業務上塑造的產品優勢,使得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不斷加強,促進了銀行在經濟新常態下自身經營績效水平的發展。
五、在優質客戶吸引力上的影響
一般來說,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績效主要來源于優質客戶,而當前的優質客戶群體比較傾向于全面性的資產管理業務,并且在投資、咨詢、托管等多個方面具有較大的需求,同時在服務質量上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銀行可以通過優質的中間業務使優質客戶群體逐步認同銀行的服務,進而與銀行長期的聯系,使銀行得以獲取穩定、可持續的績效收入,推動商業銀行的發展。此外,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人們的理財意識不斷增強,中間業務的創新進步會逐漸發展出潛在的優質客戶,擴大銀行的客戶規模,使銀行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增強其自主盈利能力,提高商業銀行的發展水平[1]。
六、在改善銀行業務結構上的影響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市場經濟下行的階段使得商業銀行中出現了大量的不良貸款,降低了銀行的經營績效水平,同時,現階段以存貸利差為主要盈利方式的業務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市場現狀了,所以各銀行逐步開始優化自身的業務結構,來緩解經濟新常態階段為其經營績效水平帶來的影響。在此過程中,鑒于中間業務對利率變化的不敏感以及人們偏好、觀念的改變,使得商業銀行紛紛開始利用中間業務來改善自身的業務結構,降低自身對存貸業務的依賴性,并且分散經濟新常態為商業銀行帶來的經營風險。此外,銀行通過在業務結構建設上融入中間業務,能夠使自身具備更強的風險控制、規避能力,以便于獲取更高的客戶信任度,優化自身的經營績效水平,維護業務的穩定發展。而對于中間業務本身所存在的風險,商業銀行可以采取規范化操作、強化信息披露的方式,來優化中間業務的可靠性,保障商業銀行的良性發展[2]。
結論:綜上所述,充分發揮中間業務績效提升作用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在銀行績效方面,中間業務可以擴大銀行的市場份額、促進銀行順利適應經濟新常態、緩解存貸利差下降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強化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增強銀行盈利能力、保障銀行的良性發展,從而提升商業銀行運營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曉微,蔣寧.中間業務對上市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1):260-261.
[2]樊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對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8,28(04):57-60.
作者簡介:
姜韜(1977-),男,漢族,籍貫:云南昭通,單位:富滇銀行總行財務會計部,研究方向:銀行經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