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倩
摘要:本文對低年級聽障學生人工耳蝸術后寫話現狀調查的調查目的、調查過程、調查結果等進行了闡述與分析,并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探尋提高研究對象寫話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低年級聽障學生 ?人工耳蝸術后 ?寫話
引言
寫話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夯實寫作基礎。本次問卷調查是基于“低年級聽障學生人工耳蝸術后寫話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的需要,對我校聽障部一至三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聽障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前測),有關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聽障學生由于聽力殘缺,接受語言信息的通道嚴重受限,只會把視覺接收到的信息轉化為最簡單、最直觀的手勢語言和肢體語言,要轉化成文字并成句、成段,有相當的難度,需要接受長時間規律、規范的系統訓練。低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聽障學生是指人工耳蝸植入后,接受過系統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溝通技能的學生。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對第一學段(1-3年級)聽障學生提出的寫話標準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愿意寫自己想說的話;學習運用基本的句式寫句子;能依據圖片內容或生活場景,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這次問卷調查(前測)的對象是我校聽障部一至三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聽障學生。
二、調查過程
1.調查準備
(1)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不記名的方式,由聽障部一至三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學生自填問卷,反映出其真實情況,具有可信度。
(2)問卷設計
本課題組在借鑒以往相關問卷的基礎上,結合低年級聽障學生的特點,自編適合聽障學生的《低年級聽障學生人工耳蝸術后寫話現狀的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寫話興趣、寫話習慣及寫話素材等方面的情況。
(3)調查對象
我校聽障部一至三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15名聽障學生。
2.調查實施
該問卷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發放,由每個班的語文老師(課題組成員)作為主試,采取主試讀題、被試答題的方式完成問卷。學生完成問卷后,老師統一收回,然后運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5份,收回15份,有效問卷15份。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如下:
1.關于寫話興趣
在日常的學習中,絕大部分學生把寫話當作一項作業、一項任務去完成,其初衷不是寫好話,更多的是得到老師的表揚。在喜愛程度上,可以看出不喜歡寫話的學生占到了一半以上,達到了53.3%,說明了學生的寫話興趣不高。
2.關于寫話習慣
從寫話習慣來看,高達53.3%的學生是老師布置了才寫,有33.3%從來不寫,有主動性和良好習慣的學生比例少之又少。
3.關于寫話素材
很多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自己的水平,絕大部分的學生對此都持肯定態度(覺得有幫助的占到60%,覺得有很大幫助的占到了33.3%)。因此,通過課外閱讀來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培養寫好話的主動性和良好的習慣性,是未來長期的工作重點。
4.關于標點符號
從書寫上來看,學生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如不會使用書名號。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窄、閱讀質量較差,有的學生甚至記不住自己看過的書。
四、提出對策
調查結果表明,我校低年級人工耳蝸術后聽障學生的寫話現狀主要表現為寫話興趣不濃、主動寫話意愿不強、寫話習慣差、寫話素材積累少等。為了改變現狀,有效提高研究對象的寫話水平,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研究,擬制定以下對策。
1.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強寫話的信心
(1)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以說促寫
低年級人工耳蝸術后的聽障學生經過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后,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這是他們相較于一般聽障學生的優勢。但是,他們在平時的口語表達中,常常出現表達不完整或不準確的現象。而寫話時就更語句不完整、不通順、不連貫了。因此,我們要發揮研究對象的相對優勢,鼓勵學生多說話、說好話,把準確的口語表達訓練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先說好話,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寫話練習,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2)豐富寫話素材,促進寫話生活化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寫話的積極性,要走出課本、走進生活,結合其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擬定寫話素材,擴展、補充教材內容,使教學內容更豐富生動。教師可以有目的地開展一些課內外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努力將活動的情況、收獲說一說再寫下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不斷提高說話、寫話的能力,增強寫作自信心。
2.發揮課外閱讀的優勢,豐富寫話語言
(1)選擇合適的課外讀本,以讀促寫
學生應當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挑選內容淺顯、活潑有趣的課外讀本。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讀過的書,說給同學聽或者寫在作業本上。這樣既可以預防學生們盲目讀書,又可以保證讀書的質量。
(2)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體驗分享的樂趣
教師在班級設立圖書角,考慮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閱讀的書籍。建議家長在家里設立圖書區,鼓勵親子閱讀。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書籍,體驗分享的樂趣,并記錄下來。
3.立足課堂教學,掌握寫話的方法
聾校新課標第一學段的教材很多以圖畫為主,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飽含了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新教材也充分考慮到聽障學生寫句困難這一現狀,特意安排了寫句子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更要充分利用新版教材,訓練學生掌握寫話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寫話習慣,逐步提高寫話的能力。
(1)夯實句式教學,從模仿開始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獲取知識的開始。對于低年級聽障學生人工耳蝸術后寫話的教學來說,仿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開始手段。例如對于學生在一年級課本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句式“誰做什么”,教師給出例句“媽媽吃蘋果”,可以請學生仿寫“( ?)吃蘋果”“媽媽吃( ?)”。
(2)習得寫作順序,連句成段
正確地寫好一句話或一段話,是寫話教學的目標。習得正確的寫作順序,就是將一句一句的話連成一段通順的話。例如寫《我的一天》,就是將一個個句子按照時間順序連成一段通順的話。“早上,我去學校上學。中午,我在食堂吃飯。晚上,我在家里寫作業。”這是較為簡單的連句成段。
(3)根據語意,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
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是寫好一個句子、一段話的點睛之筆。新課標中要求低年級的聽障學生要掌握常用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根據語意表達的不同,選擇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比如,疑問語氣的句末使用“?”,陳述語氣的句末使用“。”,等等。
4.倡導家校合作,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
鼓勵親子閱讀,保證閱讀時間。重要的是,讀完之后家長要和孩子交流讀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家長要認真做好孩子的成長記錄,除了填寫閱讀記錄卡,還可以以視頻、語音等形式將學生的閱讀情況記錄下來,并反饋給老師,構建學生與老師的溝通橋梁。
問卷調查只是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一種方式。將調查結果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才能探究出一套適合低年級人工耳蝸術后聽障學生的寫話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余敦清.聾校語言教學的現狀與挑戰[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6(4).
[3]卓超波.寫話教學“怎么說就怎么寫”策略解讀與實施建議.小學語文教師,2018(1).
[4]郭金波.看圖寫話的階梯訓練[J].小學語文教師,2018(1).
責任編輯:黃大燦 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