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雁楠
【摘 要】感覺與思維是決定聲樂演唱能否順利展開的重要因素,需要重點關注與培養。基于此,本文在明確聲樂演唱中感覺與思維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從內涵、種類、調控方面分析了歌唱感覺,并從內涵、理論構成、基本過程入手闡述了歌唱思維。同時,提出了歌唱感覺與歌唱思維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聲樂演唱;歌唱感覺;歌唱思維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8-0055-02
感覺和思維屬于人類的基本的生理機能,其隨時發生,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感覺與思維是人類認知過程的兩個階段,具有重要地位。對于聲樂演唱來說,演唱者的感覺與思維影響著實際演唱的全過程,影響著歌唱活動的順利展開,因此,對演唱過程中的感覺與思維進行探究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
一、聲樂演唱中感覺與思維的關系分析
感覺與思維是決定聲樂演唱能夠順利展開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由于感覺更難把握,且其產生、質量等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能單純依靠感覺完成演唱。為了保證聲樂演唱的質量,必須要推動感性認知升華至理性認知。
對于歌唱感覺與歌唱思維來說,兩者均包含在歌唱認識的范圍內,但是在歌唱認知中的存在階段有所不同。其中,歌唱感覺主要為個體對聲樂演唱、發聲的簡單認知,為個體深入感知聲樂演唱、發聲提供了必要的材料與信息。而歌唱思維屬于個體對聲樂演唱、發聲的高級認知,實現了對歌唱感覺提供材料的加工與概括,最終形成聲樂理解相關概念。從這一角度分析能夠得出,正確的聲音概念為個體感覺(歌唱感覺)與思維(歌唱思維)相結合的產物。
二、聲樂演唱中的感覺分析
(一)歌唱感覺
對于歌唱感覺來說,其主要指聲樂演唱過程中的演唱者的感覺,是演唱者的大腦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聲音的個別屬性反映[1]。相比于心理學中對于感覺的定義與概念內涵來說,歌唱感覺與其有著一定的聯系,也具備區別性。其中,感覺與歌唱感覺的聯系在于,感覺為歌唱感覺提供了基礎的理論依據,在實際的聲樂演唱過程中,不僅要接受感覺的指導,還要保持聲樂演唱的獨特性。感覺與聲樂感覺的區別在于,感覺是人類生來具有的生理機能,而聲樂感覺則需要演唱者在長時間的學習與訓練中實現逐步培養。
(二)歌唱感覺的種類
1.歌唱的內部感覺。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演唱者體會到的身體內部多個部位的運動感覺為歌唱的內部感覺,這種類型的歌唱感覺較為明確。對于演唱者來說,想要形成良好的歌唱內部感覺,就必須要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長時間的訓練獲取。
2.歌唱的外部感覺。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演唱者身體外部的感覺器官在受到外部刺激產生的對演唱外部屬性的心理反映。利用對聲樂演唱產生的不同感覺,能夠了解到演唱的多種屬性。
(三)歌唱感覺的培養
1.提升音樂審美情趣。通過音樂審美情趣的提升,能夠推動演唱者歌唱感覺的更好形成。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相關人員可以頻繁到現場聆聽音樂會,實現自身藝術修養的增強。同時,可以聆聽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的演唱者對同一首曲目的演唱與表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
2.保持歌唱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個體能夠更好地完成聲樂學習,促使其聲樂綜合演唱水平提升。與此同時,濃厚的歌唱興趣還能幫助個體順利克服聲樂學習中的困難,并更加容易形成規律的歌唱感覺。
(四)歌唱感覺的調控
1.呼吸感覺的調控。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個體呼吸的狀態感覺極為重要,其直接關系著聲樂演唱的音色、音質以及音量等。在演唱實踐中,氣息不夠用、氣息漏光等問題極為普遍,其均與呼吸感覺的調控有關。因此,演唱者要保證在吸氣時感受到口腔與鼻腔的開放,形成氣流暢通;在用氣時,能夠感受到呼吸器官的自然擴張,并保持用氣均勻。
2.共鳴感覺的調控。為了提升聲樂演唱的效果,必須要保證音域的寬闊、音量的響亮等,而這就需要演唱者完成共鳴感覺的調控。在聲樂演唱實踐中,演唱者不能夠過于片面追求某一共鳴腔體,而要實現共鳴感覺的協調使用。此時,必須要落實聯合共鳴,并結合演唱需求完成調控。例如,在低聲區的演唱中,需重視感受胸腔共鳴等。
3.情緒感覺的調控。對于聲樂演唱中的情緒感覺來說,其主要指演唱者在表達出某作品基本情緒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感悟與情緒狀態,屬于對音樂作品把握的表現。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演唱者需要在日常練習中思考、表達作品情緒,使得聲樂表演的情緒自然形成。
三、聲樂演唱中的思維分析
(一)歌唱思維
對于歌唱思維來說,其主要指個體在進行聲樂學習、演唱的過程中,綜合文字語言、音樂語言、演唱環境等因素,結合個體感悟、生理機能的調整、發聲本質及規律而完成符合個體審美的理想歌聲的演唱。與歌唱感覺相類似,歌唱思維與思維(心理學范疇內)有著一定的聯系,也具備區別性。在聲樂演唱實踐中,思維的全部過程與其中的多種活動均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具備著聲樂演唱藝術的獨特性。
(二)歌唱思維的理論構成
歌唱思維主要以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思維為理論基礎,其理論構成具體如下。在歌唱感覺的支持下,將其提供的原材料視為加工對象,結合演唱者在訓練中積累的感覺經驗與體現體驗,完成適宜特定作品演唱的感覺以及優質歌唱感覺的共同特征,通過思考得出作品的本質規律,同時應用語言表述,最終達到理性上的認識。
(三)歌唱思維的基本過程
1.分析與綜合。個體需要使用分析與綜合法完成其各級系統的研究,包括個體的共鳴系統、呼吸系統等。在分析中,要關注一個系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差異性,同時也要避免對其進行割裂,最終實現系統的綜合應用。在此基礎上,需要完成對特定音樂作品的研究。應當分析作品中的詞句、段落、結構、內涵等,并使用合適的聲音完成情感表達。
2.比較。用比較的方式,能夠確定作品、不同表達方式等之間的共性與特定,在此基礎上實現合適的演唱[2]。通過比較同一作品中的不同部分,能夠確定出不同段落使用的情感、演唱力度、速度等,提升聲樂演唱的感染力。
3.抽象與概括。對于抽象來說,其主要在分析與綜合、比較的基礎上,將演唱的本質與非本質內容在思想上加以區別,重點提取本質性內容,并將其放置在演唱的首要地位。對于概括來說,其主要實現了個體提取的客觀事物的共性特征與本質特征的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并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抽象與概括相互聯系,實現對事物本質的全面、正確反映。
(四)歌唱思維的培養
1.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相關知識的積累是提升個體演唱思維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個體需要通過大量的學習,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進行多種樂器知識的拓展學習,了解不同音樂大師的代表作、不同樂器的經典作品等。另外,還要通過豐富的名著閱讀、畫展欣賞等,實現個體文化素養的提升。
2.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想要形成更好的歌唱思維,僅僅通過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避免思維脫離實際。此時,應當展開大量的聲樂演唱練習,針對個體的歌唱感覺進行思考,并完成相關問題的解決,提升個體聲樂演唱的進步速度。
3.對不同歌唱家的演唱特點展開分析與學習。對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演唱家對同一作品的演唱展開聆聽、分析以及學習,能夠進一步推動個體聲樂演唱能力水平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點分析不同演唱家的表達方式、演唱特點,總結值得個體借鑒的經驗以及需要避免的缺陷,以此完善個體聲樂演唱,增強歌唱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感覺與思維是決定聲樂演唱能夠順利展開的重要因素,為了保證聲樂演唱的質量,要推動聲樂演唱中的感覺(歌唱感覺)向著思維(歌唱思維)方向轉變。在明確歌唱感覺與歌唱思維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提升音樂審美情趣、保持歌唱興趣、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對不同歌唱家的演唱特點展開分析與學習,實現歌唱感覺與歌唱思維的增強,進一步推動個體聲樂演唱能力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靜靜.聲樂演唱中的感覺與思維研究[J].黃河之聲,2019.
[2]鄭秋芳.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感覺與思維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8,(1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