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霞 李光英
摘要:自我國公立醫院進入綜合改革階段以來,管理工作涉及的項目日益繁雜,尤其在財務管理工作當中,需要針對醫院內部的各項經濟活動情況進行統計與核算,工作量大且對精確性要求高。而透過管理會計視角,可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環節進行細化控制,提高財務報表精準性,為公立醫院的有序運行提供可靠依據。因此,現以管理會計視角為立足點,針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調整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創新路徑
信息化背景下,財務數據的處理面臨著質的改革,尤其在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運作過程中,財務信息處理的效率、質量均極大影響著醫院的有序運行,因此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程度、精準程度至關重要。管理會計作為一種為決策者提供合理依據的管理手段,主要通過圍繞公立醫院戰略決策,結合相關財務數據,形成符合醫院發展需求的綜合體系,可作為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撐。現基于管理會計視角,提出關于如何在公立醫院現有財務管理體系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的相關策略,概述如下。
一、管理會計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支撐作用
(一)提供戰略依據,梳理價值要素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需要通過邏輯清晰的頂層設計作為依據,戰略方向的明確性至關重要。透過管理會計視角,財務管理行為可被劃分為獨立體系,由全局戰略角度出發,將與醫院發展相關的價值要素梳理清晰,并由此為后續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與發展提供相應依據,同時也能夠為資源分配要素的規劃帶來一定參考[1]。
(二)優化信息處理,推動效率升級
公立醫院運行過程中涉及的項目元素較多,財務管理工作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量也不斷攀升,信息處理效率升級需求明顯[2]。管理會計在管理決策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能夠針對大量財務信息及非財務信息做出綜合處理,并幫助決策者在其中快速篩選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降低決策難度。同時,在財務信息的加工與整理過程中,管理會計能夠透過表象挖掘資源總量及使用率,進而達到挖掘長效發展潛力的目的,滿足效率升級的訴求。
(三)評估資金體量,緩解運營壓力
公立醫院規模的擴大必將帶來資金體量的增長,醫保付費政策的變化等原因,使得財務管理與運營工作面臨的壓力隨之加劇。管理會計視角下,公立醫院整體運行過程中的資金流動情況、體量變化均能夠得到全程的監測與評估,在實際情況的預期與判斷中將大大降低偏差概率,進而提高管理決策的精準性[3]。當內部管理工作趨于有序的情況下,運營壓力隨之緩解,財務管理工作所需處理的多余信息項目也將得以銳減。
二、當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運行現狀分析
(一)組織管理框架混亂,缺乏管理會計體系
由于管理會計在國內發展時長較短,目前并未得到大范圍的廣泛普及,尤其在公立醫院當中,受財務管理觀念及其他管理事務的限制,所采用的組織管理框架均相對滯后,在項目交錯的情況下極易出現混亂狀態,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根本提升[4]。在這一趨勢下,國內公立醫院難以形成系統且規范的管理會計體系,對于所需的資源投入也缺乏到位的理解,致使管理會計效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甚至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陷入流于形式的僵局,財務管理的運作缺乏有力的支撐。
(二)財務管理職能弱化,相關部門配合不當
財務管理工作運行過程中,需要與其他部門工作形成緊密配合,從而高度發揮管理職能,推動整體運轉。但從當前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運行現狀來看,各部門大多處于各司其職狀態,相互之間的配合、協作相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財務管理職能的弱化,且過于明顯的邊界劃分也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時常陷入孤立無援境地[5]。同時,在這一趨勢下,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往往與醫院其他管理環節容易產生割裂,獲得的會計信息時常出現缺失狀態,職責履行的難度隨之增大。
(三)財務人員素質欠缺,難以跟進標準變化
財務管理作為一項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的工作,無論在數據信息的采集方向還是在會計資料的整合與處理方向,都需要以規范的操作與嚴謹的態度做出影響,且需要及時結合市場變化,跟進工作標準的改革進程,進而達到行業要求。而在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針對人員隊伍質量的革新優化并未予以足夠重視,且對于現代環境下市場要求的會計信息化處理技術也沒有做到及時構建,導致在面臨部分處理要求時缺乏足夠的技術作為支撐,直接導致財務管理工作效率處于滯后狀態。
三、管理會計視角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創新路徑
(一)推行精細管理制度,完善組織管理體系
基于管理會計視角,針對當前公立醫院缺乏財務管理框架體系的問題,可從當下管理需求出發,推行精細化管理制度,填補以往制度體系方面的不足之處。首先,依照我國醫療體系改革要求,成立對應的獨立化財務管理團隊,并將資源調度轉換等決策工作納入其管理范圍,拉近與其他部門間的工作距離,以維護整體運營為最終目標,逐一修補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潛在漏洞。其次,將總會計師制度應用于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并在此基礎上將財務管理工作細化分為不同的環節、分支,分別擬設配套管理條例,用作后期管理行為依據。另外,為滿足公立醫院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及效益升級需求,需通過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為各項財務經營活動的決策與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并通過總結開展成效,提出結構優化方案,使財務活動在高效管理過程中趨向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總之,制度體系的完善是財務管理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管理會計所強調的重點,應結合公立醫院的行業特色與現代化經濟模式的主要優勢,完成具有針對意義的頂層設計,以便支撐后續財務管理各環節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著重突出管理職能,落實相互協作機制
管理會計的核心在于管理職能的發揮,而要保障財務管理職能的高度發揮,還需從協同多方配合的角度出發,立足于統一戰略,突出工作重點,由根源上推動配置功能升級。一方面,切實立足于醫療行業與管理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以總會計師為核心,實行分級制管理,使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管理部門形成既相互協作又相互獨立的配合關系,以信息共享等形式拓寬資源分享渠道,使會計核算結果的精準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需將相互協作的調度機制、管理機制落實于管理會計體系當中,對公立醫院的資金流向、資產規模及功能定位重新完成評估或定位,并以專崗專用的形式合理分配職權,并將責任分別落實至個體。總之,管理職能的高度發揮需要依托于多個部分、多個崗位的共同協作,公立醫院應在確立戰略方向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發揮協作力量,立足管理會計視角,確保最終管理操作能夠與醫院發展的本質訴求相匹配。
(三)建立專業人才隊伍,優化人力儲備質量
為滿足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力資源需求,財務部門需根據自身職能轉化結果,設計預期儲備力量,并依照計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其有效轉化為管理會計建設中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可從人才培養方向出發,利用公立醫院良好的信息搜集優勢,將信息經濟技術、管理技術等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當中,以培育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防止財務管理力量與公立醫院管理力量發生脫節。另一方面,可從人才引進的方向出發,利用公立醫院的人才吸引力,不斷加大人才選拔的力度,同時根據市場經濟變化發展,及時在現有薪酬制度體系基礎上進行改革,提升人才吸納方面的市場競爭力,為人力儲備質量的進一步優化奠定基礎條件。總之,人才隊伍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有序運行的基石,需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升級。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的創新優化是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的必經之路,關系著醫院的長期化建設及發展,需透過管理會計視角展開深度研究。結合公立醫院具體的財務管理需求,在后期創新發展進程中有必要始終以管理會計視角為導向,綜合推進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完善,并高度發揮價值創造功能,使創新改革成效能夠真正作用于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當中。
參考文獻:
[1]鄭大喜.公立醫院發展轉型、財務管理升級與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7 (36):81-83.
[2]許晶晶.淺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8 (15):147-148.
[3]宋安麗.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院財務分析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22.
[4]肖燕霞.公立醫院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18:16-21.
[5]李冰潔.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現代商貿工業,2019 (1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