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為春季做好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本文對中耕劃鋤,肥水調(diào)控,化學除草,預防春霜凍害和病蟲害的防治等方面,以供參考。
春季小麥生長期非常關鍵,做好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工作必須因地制宜,小麥春季的苗情、墑情和土壤的供肥能力有很大的差異,必須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2018年阜陽市秋季作物后期雨水較多,秋播小麥比往年稍有推遲,這一時期土壤墑情較好,有利于出苗。春季氣溫逐漸回暖,小麥開始進入生長旺盛期,是小麥穩(wěn)健生長,由弱轉壯的關鍵時期,為小麥優(yōu)質高產(chǎn)打下良好基礎。先將小麥春季的管理技術進行總結如下:
一、中耕劃鋤,科學肥水調(diào)控
1、中耕劃鋤
麥田翻鋤不僅可以松土、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地溫、消除硬結、通風保墑,而且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除草、深鋤控制旺盛生長。同時,能促進苗情轉化,提高小麥抗旱性,對各類麥田具有促進分蘗的作用。如果在干燥的天氣里,麥田在田間灌溉后特別容易出現(xiàn)土壤硬化,澆水后地面出現(xiàn)白色,就要及時進行翻耕和鋤草,同時進行追肥。要根據(jù)土壤水分和耕作質量,進行翻耕和鋤耕,抓好深度,特別是晚播小麥,及時進行淺翻和鋤耕。鋤地時,要防止斷根和埋麥苗。如果田太大,就必須割根,以減少春季分蘗的數(shù)量,控制小麥幼苗的旺盛生長;如果田強,就要適當?shù)剡M行中耕,割斷部分根系,以抑制無效分蘗;如果田大弱時,應進行淺中耕,避免破壞根系,以達到促進溫度和水分保持的效果。
2、科學肥水調(diào)控
拔節(jié)期是小麥全生育期肥水管理重要時期,是小麥分蘗兩極分化,小穗小花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于苗弱苗小,次生根少,受到凍害和干旱的田塊在春季氣溫回升的時候要抓住時機,兩肥并用,肥水齊功;利用肥水因地制宜進行調(diào)控,使苗情的轉化升級加快。
具體追施拔節(jié)肥實行分類管理:小麥生長過旺,拔節(jié)時若葉片未褪淡,葉片披垂,拔節(jié)肥可以少施或不施,如果需要施用,應在小麥拔節(jié)定長后進行施肥,施尿素60~75kg/hm2;一類麥田,管理上要提高分蘗成穗率,促穗大粒多,起身期前后實施化控,防止倒伏,小麥拔節(jié)時第二節(jié)開始伸長到孕穗初期施肥,追施尿素90~120kg/hm2;二類麥田,屬于弱苗與壯苗過渡類型,在小麥起身初期施肥,追尿素150~225kg/hm2,三類麥田,屬于晚播弱苗,春季追肥應分兩次進行,反青期追尿素75~120/hm2適量磷酸二銨,提高分蘗數(shù),增加穗數(shù),拔節(jié)中期施尿素120~150kg/hm2,增加穗粒數(shù)。
因苗控制旺長,防止小麥倒伏,對群體大,長勢旺有倒伏危險的麥田,①運用肥水調(diào)控技術,春季第一次肥水應推遲拔節(jié)以后進行。②運用化控防倒伏技術,可在起身或在拔節(jié)前5~10天每畝用多效唑40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灑。它能使植株矮化,增強抗倒伏能力,并能防治小麥白粉病。
二、預防春霜凍害
近年來,由于晚春天氣寒冷,所以要做好春季小麥霜凍的預防工作,灌溉是防止小麥春季霜凍的有效措施。此外,還需要保持土壤濕度。寒流過后,要及時檢查苗情,發(fā)現(xiàn)葉片凍害現(xiàn)象,要及時采取補施氮肥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措施,促進苗木迅速出苗,最大限度地減少凍害損失。
三、化學除草
當日平均氣溫達到5℃時,對多年前未除草的麥田應及時進行化學除草。對于有闊葉雜草的農(nóng)田,可使用75%的甲基三苯脲或20%的氯氟吡啉酸;對單、雙子葉混合生雜草的麥田,可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也可用6.9%精惡唑禾草靈濃乳劑或15%炔草酸可濕性粉劑+20%氟氯吡氧乙酸乳劑油兌水噴霧;對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6.9%精惡唑禾苗靈(驃馬)濃乳劑或15%炔草酸可濕性粉劑兌水噴霧。時間一般掌握在9:00~16:00無風時進行,噴霧要均勻,不要漏噴和重噴。
四、病蟲害防治
近幾年來,阜陽市春季小麥病蟲害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紅蜘蛛、蚜蟲和麥蜘蛛等。
小麥銹病有三種:條銹病、葉銹病和莖銹病,是國內(nèi)最嚴重的病害。條銹病主要危害小麥,葉銹病通常只感染小麥。莖銹病除侵染小麥外,還會感染大麥和一些禾本科雜草。秋、早春發(fā)現(xiàn)疫源地,及時實施噴藥防治。如果發(fā)病率為5%,嚴重程度在10%以下,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20%粉銹寧乳油每畝40毫升,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5~30克,小容量噴水50~70公斤或噴水15~30公斤低容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超過25%,嚴重時超過10%,應加大劑量。
紋枯病在小麥越冬期、反青期、拔節(jié)期均可發(fā)生,小麥起身前是防治紋枯病的最佳時期。紋枯病主要發(fā)生在植株基部,下部葉稍產(chǎn)生中部灰白色,葉柄邊緣有紅棕色條紋的損傷,其中許多連接成多云紋狀的花桿,嚴重時造成頸部腐爛、倒伏。
防病蟲害要積極做好田間管理,因地制宜科學用藥。當田間紋枯病發(fā)病株率達到15%~20%時,用20%粉銹乳油750~900g/hm2或20%井岡霉素可容性粉劑600~750g/hm2兌水噴防。田間蚜蟲量達500頭/百株時,用20%吡蟲啉30~105g/hm2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20~150g/hm2兌水675~750kg/hm2噴防。
小麥受紅蜘蛛危害較大,當1m行長蟲量為600頭時,噴施40%樂果乳油1500倍液750kg/hm2,也可噴施甲維鹽、噠螨酮等。為提高防效,一般在無風中午前后噴施,為減少施藥用工,可采用“一噴三防”方式。
(作者單位:236000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qū)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