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心
【摘要】上市公司年報由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構成,相對于財務信息的數字化和標準化,以文本形式呈現的非財務信息,有較大的自由度和操作性,其可讀性對投資者準確、有效地了解企業的情況有重要影響。本文基于對年報文本信息的研究分析,探討影響年報可讀性的因素,并根據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對于完善年報文本信息可讀性提出有效措施。
【關鍵詞】年報;信息披露;文本信息可讀性
隨著中外學者對于年報可讀性的研究日益成熟,相關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對于年報信息披露也日益重視。但是,通過對近年來對于上市公司年報內容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的年報信息越來越繁復晦澀,直觀上來看年報的篇幅越來越長,文本信息日漸成為公司年報的主體內容。在此基礎上,選取公司年報的文本信息為研究樣本,對其可讀性與管理者自利進行研究分析。
一、影響年報文本可讀性的因素
(一)數字信息操縱的影響
在財報當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并不是獨立存在的,由于公司自身發展需求,管理者可能會在數字信息的基礎上選擇文本信息來替代,這是因為絕大多數投者一般難以理解復雜的財務數據,過多的圖表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都對投資者閱讀報表造成阻礙。有研究表明,普通的中小企業投資者更傾向于閱讀文本信息,然后對是否投資進行決策。
(二)管理者自利動機
管理者出于自利動機會刻意提高文本信息的復雜性,以掩藏對于不利于個人能力和公司價值評估的信息。在企業的激勵機制之中,管理者的薪酬與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鉤,盡管文本信息的操縱并不能改變盈余數字信息,但是管理者常常會使用晦澀難懂的文本信息,增加投資者的閱讀難度,難以識別出企業的負面信息,從而獲得更高的薪酬。
(三)公司企業的實際情況
要研究現今企業的年報文本信息的可讀性問題,那一定不能脫離對企業自身的研究。早在之前就有國外專家學者調查研究表明公司自身的業績、成長性和規模也對年報文本可讀性有著重大影響。由于管理者和投資者/決策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年報作為雙方信息傳遞的途徑之一時,如果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業績,那么管理層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訴求,比如期望升職加薪等,就一定會盡可能的將公司成效傳達給投資者和決策者,提高文本的可讀性,降低年報的閱讀難度。同樣,規模較大的公司對自身利益的維護,也對自身形象的塑造,年報的文本可讀性也一定較優于中小規模的公司。
二、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層面不健全
年報的文本信息通常被看作會計報表的解釋和說明,披露的內容和形式當中相對自由、靈活,沒有具體的規范要求和統一的標準。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11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對年報準則做了補充、刪減、調整和完善,其中一點就是對年報內容。形式進行調整,極大簡化。但是從上市公司年報的篇幅并沒有因此減少。制度層面對于文本信息的“忽視”,使得年報的可讀性的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
(二)信息披露范圍過小
由于當前沒有對信息披露的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只給了籠統的大標準,導致很多公司在實際的操作中擁有了過高的自由權,對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明確的經營方向、每一季度的盈利情況都存在闡述不夠明晰的情況。這樣有關監管部門和廣大投資者就無法根據公司所披露的核心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判斷公司的實際發展前景,這對雙方還有整個市場環境都是不利影響。
三、解決措施
(一)加大非財務信息披露
要解決年報文本的可讀性問題首先必須從年報本身出發,由于財務信息過于復雜而且其具有數字化和標準化的特性,所以在財務信息部分出現問題的概率較小,可讀性也很難有大的變動。那優化年報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就是解決年報可讀性問題的根本手段之一。在撰寫這部分時對于公司的核心信息我們要盡可能詳細、嚴謹的闡釋,比如公司的發展前景、公司近幾年規模的擴展、公司具體的經營方向及今后將要涉足的領域,這些不管對投資者還是監管者亦或是公司自身都有著重大意義,加大對這部分的信息披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司年報的文本可讀性。
(二)最大程度發揮聲譽激勵的作用
聲譽激勵就是指公司以聲譽向管理者提供行為激勵的機制。獲得良好的職業聲譽可使高層管理者獲得社會贊譽及地位,懷有成就感和心理滿足,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履行信息披露職責,從而提高文本信息的披露質量。對于在企業和公司工作的工作者們來說,良好的聲譽加上出眾的能力就成為個人在業界立足的資本,更何況,好的聲譽不光是在認知層面有所影響,同時能夠影響現實生活,拓寬個人的發展道理。
(三)完善監事會制度
監事會是公司內部選舉產生的權利監督組織,加強監事會的監管能力,就能限制經理人的自由權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經理人和公司其他高層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減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刻意降低年報文本可讀性,隱瞞不利信息,誤導投資者等現象。
(四)加強政府的監管
由于年度報告中非財務信息的可操作性強但又在投資者決策過程中起重大作用,十分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我們也應該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考慮年度報告的可讀性問題,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穩定。
四、結語
雖然本文的探討就此結束,但年度報告的可讀性問題依然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可讀性的指標等都需要市場、企業、政府三方合作解決,而“可讀”的概念目前也是十分模糊,這都對提高文本可讀性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最后,我們在目前各方面制度都不夠完善的情況還應該提醒投資者和決策者/董事會除了關注財務數據也要重視年報中非數據信息的部分,仔細分析切不可大意。總而言之,筆者的幾點建議和分析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現今可供借鑒的實踐案例也少之又少,所以在今后希望能后通過不斷探究得到更優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孫文章.董事會秘書聲譽與信息披露可讀性——基于滬深A股公司年報文本挖掘的證據[J].經濟管理,2019,41(7):136-153.
[2]葉勇,王涵.盈余管理對企業年度報告可讀性的影響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6):52-63.
[3]部寒.中美上市公司年報話語質量對資本市場反應的影響對比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