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偉
小麥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一種農作物,其在我國種植面積很大,也被國民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關鍵的地位。小麥種植產量關乎到民生,同時也影響到農業經濟與國家發展。只有做好小麥種植工作,有效預防小麥病蟲害,才可以提升小麥的產量,滿足大眾對糧食的需求。因此,本文對小麥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小麥種植技術
為了可以保障小麥的產量,要在種植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做好工作,提升種植效果,使用良好的技術,實現小麥高產目標,小麥的高效種植技術如下。
1、規劃整地,優選種子
依據小麥成長要求,在種植之前要合理選擇種植的土地,并且要對土地進行有效整理,才可以全面促使小麥的成長。選地整地是關鍵點,選擇合適土地,才可以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堅實的保障基礎。小麥產量與土壤質量是不可脫離的,肥力高的土壤,可以確保耕層的厚度,也可以為小麥提供足夠條件,利于小麥后期的種植,保障作物健康成長。選地時要做好前茬處理,經過深耕,促使土地上虛下實,這樣可以讓種子迅速的發芽,并且根系也會更穩定,可以抵御住大風。選地整地之后,就需要選擇優質的種子。好的種子是高產的保障,種子若是不合格,則必定會影響產量。所以在種植時要合理選用種子,保障種子和土壤有機結合,符合種植條件要求。選擇種子時要明確多個方向,高產量、穩定性、高生產力與優質性等,都是選種的標準。同時還要在晴朗的氣候中曬種,時間大概是七天,可以有效預防發霉與蛀蟲,提升種子發芽率。一般情況下,經過曬種可以提升產量。
2、播種與田間管理
播種是種植技術中的關鍵環節,此階段中要做好科學管理,嚴格控制。選擇耕作方式時,要明確好正確方向,選擇適宜的方向才可以適宜成長,合理分析地勢地形。依據種植區域的情況,明確方向與方式。在一些高產田種植中,不用增加主莖穗,只需要依據正常播種量即可。若是超出正常播種量,則就會讓田間管理難度增加。播種時播種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不能夠密植也不能稀少,要依據不同小麥品種,選擇適宜的播種量。播種時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還要根據地區氣候來進行。高效的田間管理要可以實現增產目標,田間管理需要掌握好多個階段。比如在出苗分蘗時,葉片正處于發育階段,根系分蘗,小麥出苗之后要開展間苗工作,以此保障良好均勻度,方便小麥成長發育。還有是小麥拔節期這個時候田間管理要合理控制肥力,依據成長情況做氮肥施灑,施肥能夠和灌溉工作同步開展,以此保障肥料被充分汲取。最后是小麥成長時期,這個階段要掌握好噴灑工作,要科學配置與使用,依據種植密度選用一定比例的尿素溶液做施肥工作。若是土地的磷鉀這類元素比較少,就沒有辦法符合小麥成長中對微量元素要求。為了提高效果,噴灑溶液的時候可以注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此外還有管理后期,這個時期小麥已經逐漸成熟,為了保障迅速成熟,要對田間雜草做全面清除,依據品種選擇適宜的除草劑。
二、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在生產期間,因為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影響的原因,極容易出現病蟲害。而病蟲害出現會對小麥健康成長形成影響,從而降低小麥產量。所以,必須要做好對小麥病蟲害的預防,在預防治理時要分階段進行,其防治措施如下。
1、播種階段的防治
小麥播種階段中,加強病蟲害防治可以為小麥后面生長打下堅實基礎。在此階段中開展病蟲害預防技術,可以形成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讓小麥生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率降低。在病蟲害預防處理工作中,能夠實用化學與農業兩中防治技術相融合的方式,做好精耕細作與秸稈還田,以及晚播等方式,以此讓麥苗抵抗力加強,從而降低麥苗發病率。此階段中要對吸漿蟲和紋枯病這類病蟲害進行防治,其中可以使用藥劑拌種與種子包衣等方式。針對土壤下面存在的病蟲害,要做好土壤處理。比如在進行紋枯病的防治時,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三唑酮乳油,經過稀釋之后噴灑在地表上,以此來防治地下害蟲,同時還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辛硫磷顆粒劑拌和,然后吸收,并且在耕地之前均勻噴灑。
2、返青拔節階段的防治
在此階段中小麥容易出現麥蜘蛛和紋枯病等。在此階段中要做好地上與地下病蟲害防治,針對紋枯病的治理,要使用氟環唑等殺菌劑,經過兌水之后噴灑在麥苗的莖基部分。并且要每間隔7到10天做一次噴藥,并且要連續完成三次噴藥。這樣不但可以防治紋枯病,還可以預防白粉病與銹病。對于麥蜘蛛而言,要使用一定比例的螨特乳油噴霧開展防治工作,同時也可以使用除草與深耕等方式來綜合防治。對于地下害蟲,可以運用一定比例的甲基異柳磷來對麥莖根位置進行左右噴灑。
3、穗期階段的防治
穗期一般是病蟲害的多發時期,極易出現白粉病、條銹病與麥蚜等這類問題。對于銹病與白粉病的防治,可使用氟環唑與烯唑醇等殺菌劑,要及時完成藥劑噴灑。小麥抽穗時期中,若是堅持兩天都有陰雨與露水。還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灑藥之后的3到6天之后,若是遇到雨天,還需做及時病蟲害補治工作。抽穗階段也是麥蚜大量生產的時期,其中要有效使用蚜蟲與瓢蟲等這類天敵,以此對麥蚜進行生物防治。在防治過程中,還可以進行農業防治工作。農業防治是依據農業生態系統中昆蟲、作物與環境相互關系,使用合理的耕作栽培管理技術,讓生態系統可以促使農作物成長,同時預防病蟲害出現。比如適時播種,可以減少銹病與紋枯病出現。或者是適時中耕除草,減少自生的麥苗。秋播之前,控制菌源,控制小麥銹病與百粉病的出現。此外還可以進行合理的施肥與灌溉,以此來加強抗逆能力。
在小麥種植中,為了提升小麥產量,需要實施有效的播種技術。在種植時,要做好選地整地工作,選擇優質的種子,做好播種與田間管理,經過這些種植技術來保障小麥的健康成長。除了實施種植技術之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因為受到環境因素方面影響,小麥在生長中會出現病蟲害,病蟲害產生會影響小麥健康成長,所以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分階段進行預防治療,對不同的蟲害與病害實施對應性的防治措施,從而保障小麥產量。
(作者單位:466000河南省西華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