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曉

山東省臨朐縣大白菜雜交制種有著30多年的歷史,常年育種面積近2萬畝,年產量在200萬公斤,2017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縣,結合臨朐縣大白菜制種的實際經驗,總結其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一、建育苗陽棚育苗
1、建棚 隨著大白菜制種育苗技術的不斷更新,現在流行一種簡單實用的簡便小型陽棚。陽棚建造一般在11月底選背風向陽處建棚,用竹弓插寬度為3.5m,高1.8m的弓架,一只竹弓長度不夠可以兩只用鐵絲綁緊使用,竹弓間隔1m,縱向用竹竿固定,頂端一道,兩側各兩道。外層覆蓋8m左右寬的無滴膜,一般在陽棚東側預留出入口,便于苗床管理。 陽棚內一般設有兩個育苗床,每個育苗床寬度在1.4m,苗床上插竹弓,弦高70cm左右,一般80cm插一只,縱向綁5道小竹竿固定,上覆蓋2m左右寬的塑料薄膜,陽棚長度根據育苗數量決定,一般移栽一畝地需要育苗盤苗床8㎡左右,兩個育苗床中間預留15cm寬的工作行。
2、育苗 利用育苗盤育苗,育苗用土需要精細處理,每10m2苗床充分腐熟的機肥10kg/m2、復合肥0.2kg/m2、拌入多菌靈粉劑50g,將過篩細土與肥料藥劑拌勻填入育苗盤。一般使用72穴育苗盤,移栽一畝地一般需要40個育苗盤,播種一般在12月5-15日,陽棚內兩個育苗床分別點播父、母本,播種前一周陽畦育苗盤澆透水,然后在每一小盤中間放1粒種子。播完后覆蓋0.5cm厚的土。覆土后育苗床上覆蓋塑料薄膜,棚膜四周用土壓實,然后覆蓋陽棚薄膜。
3、練苗 當大部分苗長出3片真葉時,在白天陽光充足、氣溫10℃以上時可以揭開育苗床進行放風煉苗,以培育出茁壯的幼苗。2月底到移栽大田前的10到15天,揭去陽棚薄膜,采取低溫煉苗,增加苗子的露地耐寒能力。
4、防治蚜蟲 苗期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發現蚜蟲,可以噴灑10%吡蟲啉5000~60000倍液防治蚜蟲。
二、移栽定植
1、整地
冬前耕地便于凍死蠐螬等地下害蟲,耕地時施土雜肥2000kg/667㎡。
2、造畦
兩畦壟距離1.2m,畦面寬1m左右,在畦面兩側開溝,每667㎡施入氮磷鉀復合肥50kg,尿素40kg,然后耬平待栽。
3、移栽
移栽前首先確保不同品種之間的安全隔離距離,一般要求不同品種之間安全距離不低于2000米。在3月5日春分前后移栽,最遲3月10號移栽完畢。在畦墻兩側相距(行距)50cm處,分別刨深10cm的小穴,早熟品種株距35cm左右,晚熟品種株距40cm左右,一般早熟品種每667m2不超過3000株,晚熟品種每667m2不超過2800株。移栽前切記拔除不符合本品種特性的雜株,只留下符合本品種特性的壯苗作為制種的父母本進行移栽定植。由于幼苗的葉片和根系還比較脆弱,非常容易受傷,而采用育苗盤育苗就克服這個缺點,保證苗子根系完整確保成活率,移栽時,將白菜苗從育苗盤取出栽在穴內,澆足還苗水。另外移栽時必須注意父本和母本的1∶1比例搭配,既一行父本一行母本間隔栽植。
4、覆地膜
苗子栽完后立即覆地膜,將地膜放在畦墻上滾放拉緊,將兩邊用土壓在畦壟下用土壤壓實。
三、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1、破膜取苗
栽后5~6天緩苗后,破膜將苗子取出,然后將種株四周用土壓實,以便于保墑和提高溫度。
2、澆水
大白菜種子整個生長過程需水量較大,定植后根據土壤墑情隨時澆水,一般從定植到收貨前一周大約需要澆3到5次水,干旱年份澆水還多。
3、大田去雜株
移栽后20天左右進行一次大田去雜,對于與不符合本品種特性的有差異的變異株必須全部拔除,保證品種的純度。
4、葉面噴肥
在盛花期結合防治害蟲葉面噴磷酸二氫鉀葉面肥。
5、蚜蟲和斑潛蠅防治
大白菜制種過程中的主要害蟲是蚜蟲和斑潛蠅,是減產的主要原因。蚜蟲往往成群密集在大白菜嫩葉、嫩莖和嫩莢上,吸食植株體內的汁液,造成嚴重失水和營養不良,除了為害植株外,還傳播多種病毒,斑潛蠅主要危害葉片,發現蚜蟲和斑潛蠅時必須早防早治,可用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霧,或用5%吡蟲啉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
四、收獲
一般于6月初收獲。當莢皮變黃、籽粒呈黃褐色時及時收獲,此期特別注意遭遇陰雨天防止發霉腐爛。
(作者單位:262600山東省臨朐縣種子與植物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