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東
目前,玉米是我國最大的糧食作物,總產量二十五萬多噸,單產四百千克/六百六十七平方米。近年來,這一數字逐年穩步增長,自然環境對玉米的生產有了嚴重的影響,讓玉米栽培技術有了新的挑戰。從品種選擇、土壤水分和播深、防病、倒伏等方面詳細分析了栽培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玉米是一種多用途作物,包括食物、飼料、能源和加工,它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硅谷之王”。玉米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作物,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三千六百六十六萬平方百米,居全國糧食第一大作物之首,在糧食安全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玉米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和健康,一般含糖類(百分之七十三)、蛋白質(百分之八)、脂肪(百分之四),含鈣、磷、鐵、胡蘿卜素、等微量元素。近年來,東北地區玉米主產區春播干旱嚴重,苗期晚,玉米生育期短,秋季降水過多,風力大,倒伏嚴重,導致玉米總產量相對下降。
一、品種的精選和處理
1、在品種的選擇上,一定要考慮播種前的土壤水分,根據天氣預報來選擇品種。由于前兩年春季少雨少旱,土壤墑情較差,播種后降雨量較前幾年晚,晚七到十五天,累計活動溫度下降一百五到三百攝氏度。因此,可以選擇適合該地區生長前期為四到六天的品種。
2、選種清除病種、破損種子、蟲蛀種子、雜質及大小種子,播種前七天,在干燥、陽光充足的地面上晾曬一到兩天,打破種子休眠,提升種子出苗率,殺滅部分細菌,有效減少害菌危害。根據每年發病情況、控制對象的確定,種衣劑應適當選用,從正規廠家應選用種衣劑,使用說明書應詳細了解,并嚴格按照說明書種衣劑,避免藥物損傷,降低種子的活性和適應性。
二、土壤
1、在降雨量小于四百五十毫米的半干旱地區和春旱嚴重地區,春季土壤含水量不足影響了玉米的正常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玉米的苗期。土壤含水量與播種深度密切相關。
2、土壤含水量為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如果你沒有測量設備,用你的手把土捏成一個球來表示土壤濕度良好,此時土壤充滿水分,透水性較好,種子的播種深度不宜太深。可在3.5-4.5厘米之間,有效提高苗木質量。如果播種深度、土壤滲透性太差,周圍濕度很高,使種子在缺氧狀態下泡了很長時間,延緩了種子的發芽,甚至導致種子粉、臭秧對玉米發芽的影響,播種后,注意風干的土壤表面。
3、由于冬春季降水較少,特別是地勢較高的土地,土壤含水量相對較低,相對干燥。此時應適當加大播種深度,控制在六到七厘米之間。如果種子種得太淺,玉米種子就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發芽,發育率低于百分之八十,苗期整齊度不同,造成減產。播種后要及時施壓,這樣可以增加上層土壤的壓實度,增加下層土壤的含水量,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出苗會更好。
三、預防病蟲
玉米生產中的害蟲防治是最首要的任務,生產者應當遵循預防的原則,農藥合理運用,防治工作到位。
1、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不要過度使用農藥,秋收玉米盡量不要燒秸稈,這不僅有助于控制玉米害蟲,也為明年提供了更多的昆蟲。當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超過百分之六十時,可以利用捕食者來控制危害,而無需藥物。
2、玉米螟的發生與當地氣候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七月初至八月底,降雨量過多,氣候相對溫和濕潤,加大了玉米螟的發生。如果不及時控制,玉米產量將受到嚴重影響。
3、病原菌嚴重附著在病組織上,以便在冬天存活下來,遇連續陰雨天,氣溫合適,隨著氣流的擴散,葉斑病將很快的生長,沒有氮肥時病情更嚴重。一般秋收后,農民可以深入土壤,完全消除田間病殘,第二年種植其他作物。
4、粘蟲是我國嚴重農業害蟲之一,幼蟲以玉米葉片為食時,會吃掉所有葉片,造成嚴重危害。控制方法是先誘殺成蟲,當昆蟲數量開始增加時,成蟲會被困在糖醋罐中被殺死。化學防治是幼蟲3歲前的最佳防治期,可噴施百分之五十辛硫磷一千倍液或百分之八十DDW乳油兩千倍液。
5、如果玉米種植不當或在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容易發生倒伏,嚴重影響產量。是否支持玉米倒伏,要根據倒伏時間和情況進行管理,不能盲目,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風雨過后,玉米的根很容易掉下來,根系統的一側被拔出并落在另一側。一般來說,程度不是很嚴重,閥桿與地面的夾角為四十五度到七十度。倒伏時必須從上通風口提起,兩到三個人應該一起工作,一個人應該輕輕地舉起玉米植株的上部,土壤的高度是五到九厘米。土壤耕種后,需要用壓具或腳固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當天支撐最好,不超過兩到三天,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能扶,在扶會傷到根,降低玉米的產量。
綜上所述,經過上面內容所講,我國東北玉米主產區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遭遇惡劣天氣,給高產栽培技術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怎么進一步協助農業生產者將玉米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怎么樣更好地提高玉米高產培育,已成為高校和科研院所需要改進的主要問題。
(作者單位:151100黑龍江省肇東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