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桃
草地貪夜蛾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熱帶地區,同時在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它是一種對農業造成嚴重危害的害蟲。聯合國糧食組織將其定義為重大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又稱秋粘蟲,該種害蟲具有適應能力廣泛,飛行能力強,繁殖效率高,危害嚴重,防治難度大的特點。2019年1月以來,已相繼侵入我國云南、廣西、貴州、廣東等13個省(區、市)的260個縣(市、區)發生危害,發展速度之快、波及范圍之廣十分罕見。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分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征,然后論述了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技術措施和保障措施,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防控該種疾病降低發病率有一定幫助。
一、生物學特征
1、害蟲特征
成蟲翅展32~40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蟲翅膀外觀呈現棕灰色或者灰色,雄蟲翅膀外觀呈現深棕色,并且在翅膀上能夠看到黑色的斑塊和淺色的斑紋,熊熊具有灰色的尾狀突起,尾部翅膀呈現白色,翅脈呈現透明裝。雄蟲的生殖器呈現抱握的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緣刻缺。雌蟲交配囊無交配片。蟲卵呈現卵圓形,高和直徑大小分別在0.3和0.4mm,一個雌蟲一次可以產下100~200個蟲卵,蟲卵堆積成塊狀,上方附著有一層鱗毛。剛產下的蟲卵呈現淺綠色,出殼前呈現深棕色。幼蟲劃分為5~6期。初孵時全身綠色,具黑線和斑點。生長一段時間后,逐漸呈現淺黃色,并且在蟲體的背部會出現黑色的背中線和氣門線。老熟幼蟲體長35~50mm,在頭部著生一個道Y字型的斑塊,被毛片呈現黑色,在背毛片上著身有很多剛毛,在腹部的末端排列著正方形的4個黑斑。如密集時(種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時),最后一期幼蟲遷徙過程中身體顏色幾乎成黑色。草地貪夜蛾幼蟲最明顯的特征是其腹部末節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黑斑,頭部呈明顯的倒“Y”型紋。蟲蛹外觀呈現橢圓形棕紅色,最長18mm,最短14mm,寬4.5 mm。成熟的幼蟲落到土地上后,會借助淺層的土壤做一個蟲蛹,土沙粒包裹的蛹繭在其中化蛹。
2、生物學習性
首先,寄主廣泛性,具有很強的危害性。該種害蟲主要對玉米造成嚴重危害。據統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20%;其次,生態多型性。草地貪夜蛾分為了以危害玉米為主的品系和以危害水稻為主的品系。第1種害蟲除了危害玉米之外,還可以危害棉花,高粱等多種作物。而第2種害蟲除了危害水稻之外,主要危害各種牧草。這兩種害蟲的外部形態基本一致,但是兩種害蟲的交配行為和寄生范圍存在一定差異;再次,適生廣泛性。適宜各種害蟲生長發育的溫度在11~30度,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害蟲只需要30天就能夠完成一個世代。在低于11度的條件之下,一個世代往往需要經過60~90天你好;第四,遷飛擴散性。草地貪夜蛾遷飛擴散性特征明顯,它可以漂浮在空中,借助風力實現遠距離的傳播,最長傳播距離超過了100公里。蟲蟲在遠距離傳播過程中還會產下大量蟲卵,從而造成害蟲,在經過地區危害嚴重;最后,趨光性。該種害蟲的交配遷徙產卵都在夜間進行,將蟲卵產在農作物葉子的背面。
二、危害癥狀
又從危害農作物葉片之后,會造成整個葉片脫落,隨后又重轉移到其他作物上,繼續危害。當田間蟲口密度較大時,幼蟲會以切根的方式對農作物造成危害,造成農作物攔腰折斷。玉米進入孕穗期之后,幼蟲可以鉆入到玉米穗當中取食,影響到玉米穗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嚴重減產。當田間害蟲數量較多時,害蟲呈現成群擴散勢態。在玉米上,通常以3齡期的幼蟲夜間威海玉米葉片造成玉米葉片被啃咬成半透明狀,幼蟲還可以借助風轉移到周邊的植株上,繼續危害。4~6齡期的幼蟲對玉米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采食玉米葉片之后會造成葉片形成不規則的孔洞,影響到玉米的正常光合作用,嚴重的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
三、防控措施
1、成蟲誘殺
首先,成蟲發生期,在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夜蛾。每30~50畝一盞燈,離地面高度1.5~1.8米,呈棋盤式分布,掛燈時間為5月初至10月下旬;其次,在田間配備蛾類誘捕器,搭配性誘劑提升防治效果。誘捕器1~2套/畝,離地面高度約1.2米,4~6周更換性信息素誘芯。定時檢查誘捕蟲數,清理蟲袋;最后,配置糖醋液誘蟲。取白酒、紅糖、醋、水按1∶1∶4∶16混合,加入少量生物殺蟲劑,攪勻后分裝到敞口容器中,放置在害蟲發生嚴重區域。
2、幼蟲防治
加強田間調查,發現有幼蟲為害,且當幼蟲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應立即用藥防治,卵孵化初期可選擇多殺菌素、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農藥噴施;在低齡幼蟲的最佳防控時期,選擇清晨或傍晚噴灑玉米的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的 1~3 齡幼蟲,每畝用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劑12g,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每畝10mL, 6%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每畝25~30mL;4~6 齡幼蟲可使用 10%蟲螨腈(除盡)懸浮劑每畝20mL,20%甲氰菊酯乳油60~75mL/畝, 10%蟲螨·茚蟲威懸浮劑30~40mL/畝,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5克/畝。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兌水40kg噴霧。
四、保障措施
1、強化調查監測,密切掌握傳入動態
在害蟲進入流行高發期,要立即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一次全面普查,調查作物以玉米為重點,其他禾本科作物為輔,摸清該蟲的發生與危害分布情況。開展定點監測,嚴格蟲情一日一報制度,要及時主動報告當地政府,防止漏查漏報貽誤防治時機。各地要強化病蟲防控屬地管理責任,借助政府行政推動,要充分發動群眾,開展群測工作,全面開展調查監測和應急防控處置工作,務必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避免出現蟲口密度劇增、危害范圍急劇擴大的惡劣局面。
2、突出重點作物,制定科學防控措施
針對草地貪夜蛾遷飛性、突發性和暴食性等危害特點,各地要突出重點作物,及早制定防治預案,充分做好應急防控所需的農藥、器械等防控物資和人員準備。要抓住成蟲、低齡幼蟲期等防控最佳時期,做好科學防控。要加強技術指導,發揮好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主導作用。
3、培訓宣傳指導,推廣普及防控技術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發生的害蟲,各地要及時組織技術人員學習掌握草地貪夜蛾的特征、習性、為害癥狀和防治技術。針對農戶識別難、防治難、認識不足等問題,各地要立即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培訓等活動。同時,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形式,開展宣傳普及,讓廣大農戶充分了解草地貪夜蛾的形態特征、發生危害習性和防治方法。
(作者單位:673203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大興地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