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水 李鑒方

蕭山區近10多年來,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有力地推廣應用了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全區農業機械化事業得到了又好又快發展。本文闡述了蕭山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分析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特點及今后工作重點。
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是落實國家扶農強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目前已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多級聯動的農機補貼政策。自2006年以來,蕭山區農機部門按照農業部和省市業務主管部門要求,規范有序地落實了這一惠農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2017年共補貼農戶(組織)317個,補貼機具968臺,補貼資金為580.3萬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資金374.14萬元,市級金158.46萬元,區級配套資金47.7萬元。2018年,通過手機APP和補貼系統共受理通過手機APP和補貼系統共受理農戶(組織)260戶,補貼機具1298臺,共補貼資金439.74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73.44萬元,省級資金38.1萬元,市級資金75.39萬元,區級配套52.81萬元。
據統計,到2018年底,蕭山區農機總動力達43.02萬千瓦,農機原值達5.87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87%,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36%,基本實現了糧食產業“機器換人”與生產全程機械化,進入了農機化發展的高級階段。
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情況
為扎實開展農機購置補貼陽光行動,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實施有序,蕭山區農機部門按照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政策到位,資金配套。區政府每年在農業農村扶持政策中單列農機購置補貼地方配套資金,2018年區級購機補貼資金為280萬元。與農村合作銀行聯合于2013年出臺了補貼機具貸款政策。同時,蕭山區2014年出臺了區級購置補貼政策,對全區主導產業迫切需要的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給予補助,糧油蔬菜機械補助50%、其中首臺補助80%;其他機械補助30%、其中首臺補助50%。2018年共補助4臺53.22萬元。
2、積極宣傳,惠農到位。為及時貫徹落實購機補貼政策,做好宣傳工作,蕭山區農機部門每年在收到省市有關農機購置補貼文件后,及時召開會議,下發相關資料,同時,結合5~6月、8~9月下鄉逐個鎮街開展的農機安全培訓,講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確保通過廣泛的政策宣傳,使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使更多農戶受益。
3、加強監管,規范秩序。由于浙江省和杭州市都對區域內重點的糧油生產機械提高了補貼標準,為杜絕個別農機合作社與農機戶貪圖小利對機具進行轉讓、轉賣;以及其他的違法違紀行為,蕭山區農機部門切實采取措施進行監管與防范:一方面,把好初次核實驗收關,小額補貼機具由鎮街負責現場核實,大額補貼機具全部由區農機、財政部門人員現場核實,拖拉機與聯合收割機在結算前必須辦理注冊登記。另一方面,每年對大額補貼機具進行跟蹤核查,小額機具適當抽查,主要檢查補貼機具完好情況、服務情況以及是否存在轉讓、轉賣等違法違紀行為。同時,蕭山區農機部門加強對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監管,做好補貼機具的價格質量和售后服務監管,使農民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特點
1、補貼政策不斷完善、規范。農機購機補貼實施10多年來,補貼中一些漏洞、問題逐步被克服、解決。整體來講,補貼政策更為透明、穩定,效果也更為明顯。目前,通過手機“APP”申請農機購置補貼,雖然工作量增加,而且農機部門、經銷商與農民還有一個適應過程,但最終是向規范化、“最多跑一次”方向發展的,有利于購機補貼事業的發展。
2、補貼資金使用量已經大為減少。近4年來,蕭山區購機補貼資金在600萬左右,比以前大為減少。2015年共補貼農戶或農業單位360戶(個)、補貼機具1409臺,各級補貼資金580萬元;2016年共補貼農戶或農業單位368戶(個)、補貼機具1081臺,各級補貼資金649萬元;2017年共補貼農戶(農業單位)317個,補貼機具968臺,各級補貼資金為580萬元;2018年補貼農戶(組織)260戶,補貼機具1298臺,共補貼資金439.74萬元。主要原因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大中型農機增量減少,主要用于更新;而烘干機農民雖想購買,但受場地制約,購買量也不是很大。
3、補貼機械重點應調整。蕭山區今后幾年,糧食機械增量不會很大。如要進一步提升購機補貼政策的效果,需要多推廣蔬菜機械,如蔬菜瓜果播種、育苗和栽植,蔬菜采收處理、運輸、冷鏈、加工等農機裝備;設施農業裝備,如適合棚內作業的農機裝備、高效節水灌溉設備;數字化農機裝備,如農業物聯網設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農機裝備等。
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今后重點
要根據中央和省市購機補貼相關政策精神,蕭山區重點做好三個方面:一是按照“陽光購機”的要求,規范實施購機補貼政策,并加強對補貼機具監管,確保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二是加強對補貼機具的跟蹤調查,加強培訓與技術指導,切實發揮補貼政策的扶農支農效果;三是進一步做好區級補貼機具選型與補貼工作,積極推廣農民迫切需要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促進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和農業“機器換人”工作更好地開展。
(作者單位:1.311228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新灣街道農業科;2.311200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機監督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