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英
仔豬在一年四季都極有可能染上黃白痢疾病,但是在天氣較為寒冷的季節(jié),黃白痢發(fā)病率較高,若仔豬所在欄舍較為潮濕或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時,發(fā)病率同樣也會增加。因此本文通過探索仔豬黃白痢的臨床表現(xiàn),著重研究有效防治仔豬黃白痢的具體措施。
一、仔豬黃白痢的臨床表現(xiàn)
1、哺乳前期仔豬患黃痢
仔豬患黃痢常發(fā)生在仔豬出生后,短則半天長則三天之內,仔豬會受到疾病影響,突然發(fā)病初期時排泄黃色或淡黃色,糞便較稀并混有一定氣泡,味道極為腥臭,在一天之內,會直接對整個群體的仔豬造成影響。隨后,仔豬的病癥會加重導致肛門松弛,出現(xiàn)失禁病癥,糞水會直接流出,仔豬的毛色也會沾染上黃色的液體,由于腹瀉等病癥的影響,仔豬會迅速消瘦,畏懼寒冷,不斷顫抖,最終因腹瀉而脫水衰竭而死。哺乳前期仔豬患黃痢的發(fā)病率極高,死亡率也較高,達到80~100%。
2、哺乳中后期仔豬患白痢
白痢常發(fā)生在成長8日之后仔豬身上,仔豬會排泄出白色的稀便,有時會帶有黃色的糞便,呈糊狀,腥臭味極大,有時混有氣泡,此時,仔豬會生長緩慢,待到28日斷奶時,仔豬的重量不會超過5千克。白痢的發(fā)病率較高,可達仔豬總數(shù)的60%以上,但若不會有繼發(fā)性疾病或受到其他病菌病毒感染,白痢死亡率較低,一般不會超過10%。
3、仔豬腹瀉或水腫
仔豬出現(xiàn)腹瀉或水腫常發(fā)生于仔豬在28日斷奶之后,由于飼料中的植物蛋白與奶水中的蛋白質存在差異,植物蛋白中仔豬無法消化的蛋白含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若出現(xiàn)仔豬閹割、疫苗接種、環(huán)境改變等情況,都會導致仔豬出現(xiàn)腸胃消化問題,致使免疫力下降,導致水腫或過敏性腹瀉的問題出現(xiàn)。若腹瀉或水腫問題較為嚴重,將會激活仔豬體內的圓型病毒,進而發(fā)生血液圓蟲病導致仔豬出現(xiàn)衰竭,若處理方式存在缺陷,也會引起較為嚴重的死亡率。
二、仔豬黃白痢的有效防治
1、仔豬黃白痢治療方式
(1)母豬
海東鎮(zhèn)母豬飼養(yǎng)戶專業(yè)的極少,大多以散養(yǎng)戶為主,存在以農業(yè)生產、打工為主,附帶飼養(yǎng)母豬,認為母豬耐粗放,忽略了仔豬管理的細節(jié),導致此病發(fā)生率高。“母子同治”是對仔豬黃白痢治療的根本原則,因此在對仔豬的黃白痢進行治療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對母豬的防治操作。
①改善母豬飼養(yǎng)環(huán)境,給母豬創(chuàng)造足夠空間,老式圈不低于7平米的圈舍,干燥、清潔的環(huán)境。②改墊草圈為衛(wèi)生圈,并訓練母豬養(yǎng)成吃、睡、拉三定位的習慣。③加強孕期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精飼料、青綠飼料搭配要恰當,改單一飼料喂養(yǎng)為品種多樣化飼料的喂養(yǎng)法,確保營養(yǎng)豐富、全面,易消化,對母豬泌乳有促進作用,不喂霉變飼料。④母豬臨產前1周內減少10~20%的投喂量,以免產后母豬泌乳過多,少喂便秘性和輕瀉性飼料,以免造成消化道疾病。⑤在母豬產前半個月,需要在母豬的飼料中混有抗病毒藥劑、阿莫西林與保健藥,連用5天之后能夠有效凈化母豬體內可能存在的病毒與致病菌。在母豬生產當天,每產崽一頭,注射快康等藥物,等到將所有的小豬產下后注射第2次藥物,每天1次。在生產前1天與生產第2天,第4天和第6天,分別需要給母豬喂母子安之類的藥物,每天用兩次,用藥量按照說明書上增加一倍。
(2)仔豬
①仔豬黃痢:發(fā)現(xiàn)一頭,應進行全窩仔豬的預防性投藥;如用恩諾沙星、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可溶性劑灌服;讓仔豬充分飲用口服補液鹽進行補液或改善機體電解質。配方: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混合成溶液,每日5~6次飼喂。不自飲的每次灌服40~80毫升;注射弗本尼考、乙酰甲奎等,并防止繼發(fā)感染;使用獸用“殺痢王”(皮膚吸收劑),涂抹病豬背部皮膚,每頭1.2毫升。②仔豬白痢:可參照仔豬黃痢的治療,內服乳酶生、干酵母等調節(jié)胃腸功能;注射乙酰甲喹注射液2毫升、諾氟沙星注射液3毫升進行藥物治療。
2、有效防控仔豬黃白痢的具體措施
(1)抓好仔豬的初生關
①母豬臨產的準備:增加墊草保證臨產母豬圈舍清潔干凈、透氣、保溫、安靜,并定期消毒。②臨產時專人護守,用溫水清洗母豬陰戶、奶頭,進行助產。③仔豬出生后,用干毛巾擦凈口、鼻腔粘液和全身,臍帶停止波動時,在距腹部3~4厘米處剪斷,斷面用5%碘酒液消毒。④斷臍后輔助仔豬吮食初乳,產后3天之內,人工輔助仔豬固定奶頭,將大的、強的仔豬固定在后部奶頭,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面的乳頭。⑤仔豬3日齡時補鐵防貧血。剪齒,防止哺乳時咬破母豬乳頭。去尾,防止相互咬架造成損失。
(2)抓好誘食補料關
①從8~10日齡開始哺育料誘食(誘食有自由采食法、母教仔法、強制誘食法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誘食法。14~16日齡教會仔豬采食,開始補料量每頭每天60~80克,分4次投喂;逐日增加,同時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②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則,誘食固定時間、地點、次數(shù),同時保證哺育料的質量。③防寒、保溫:仔豬出生后,一定要注意保溫,這也是預防仔豬黃白痢的關鍵措施,產房溫度必須保持在30~32 ℃,出生前4~7 天溫度控制在28~25 ℃,出生8~30 天,溫度控制在25~22 ℃,以防仔豬受寒涼。
綜上,由于仔豬自身抵抗力較弱,導致黃白痢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也較高。養(yǎng)殖人員必須重視防控仔豬黃白痢的具體操作,有病情發(fā)生時要學會“交替用藥、母子同治”,才能有效提高仔豬黃白痢的抵抗能力,全面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作者單位:671006云南省大理市海東鎮(zhèn)人民政府獸醫(y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