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蛋雞脫肛是養雞場中普遍發生、也是養雞戶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主要表現為蛋雞產出蛋后輸卵管或者是泄殖腔翻到肛門外且不能自然回到體內。對于這種病癥,若沒有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容易在雞群中迅速蔓延感染,導致蛋雞啄肛癖的出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蛋雞死亡,從而造成養殖戶的大量損失。因此下面將介紹蛋雞脫肛的原因及診療方法,以供養殖戶參考,從而最大限度保證雞群健康,確保養殖戶的財產安全。
一、蛋雞脫肛的原因
1、光照時間過長或者加光過晚
對于蛋雞來說,照明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要做到適可而止,且光照要有規律性。但有些養殖戶則在蛋雞開產期之前就將照明時間提高到14小時以上,使得雞群接受過多時間的光照,從而導致蛋雞性成熟早于體成熟,提前開產,引發脫肛。另外過晚加光的話會造成蛋雞腹部脂肪沉積增加,也會導致脫肛。光照時間的控制不足是造成蛋雞脫肛的主要原因。
2、蛋雞的日糧中營養成分不均衡
蛋雞的日糧配置應該嚴格按照配比執行,若是日糧中的蛋白質過多,會造成蛋雞提前產蛋或者雞蛋重大或雙黃蛋增多,較難產出,從而導致產蛋時脫肛。而若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含量過低,蛋雞攝入量不足,會導致性激素分泌不平衡,生殖道黏膜發炎變干并且出現角質化現象,從而造成輸卵管彈性降低,生產時出現脫肛癥狀。若是粗纖維含量過低的話,蛋雞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導致便秘,造成產蛋時泄殖腔干澀紅腫,出現脫肛現象。
3、雞群整齊度差,采食不均勻
如果養殖蛋雞整齊度差,會導致大雞欺負小雞,從而導致飼料采食不均勻,大雞采食過多,越來越大, 腹壁彈性下降,造成產蛋時脫肛且難以復位,而小雞發育不良,體積弱小,性成熟早于體成熟,從而導致產蛋時腹腔壓力過大而脫肛。
4、疾病造成的蛋雞脫肛
蛋雞在產蛋期若是發生禽流感、沙門氏菌病、產蛋下降綜合征或者長期腹瀉等疾病均會對輸卵管以及泄殖腔造成危害,導致輸卵管粘膜干澀,潤滑能力下降,肛門周圍出現發紅水腫及炎癥,造成肌肉緊繃,收縮能力降低,從而導致蛋雞產蛋時由于生殖道干澀出現產蛋困難,泄殖腔翻出肛門外。
5、雞群運動量不足
雞群必須進行適量運動,防止體型過胖。如果產蛋雞運動量過少或者過早上籠,致使產蛋雞體型過大,體況過于肥壯,體內脂肪的積累會越來越多,脂肪會對輸卵管起到壓迫作用,造成蛋雞產道堵塞,在產蛋時由于強力努責致使脫肛。
6、雞群過于擁擠,衛生差
蛋雞養殖有著規定的養殖密度,其中對于1-2周齡的蛋雞進行平養時要控制在每平方米30只以下,籠養則60只以下;3-4周齡的蛋雞進行平養時要控制在每平方米25只左右,籠養則40只左右;5-6周的蛋雞平養每平方米20只以下,籠養則30只以下。雞群密度過大會影響發育并且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且容易出現雞群整齊度差,采食不均等情況,這些都極易造成蛋雞脫肛。
7、周圍不利環境的影響
雞群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近至飼養員投放飼料,遠至路上行車鳴笛,都會使產蛋期的雞群受到驚嚇,另外有些患有啄肛癖的蛋雞會趁著其他蛋雞肛門外翻去叨啄,這容易造成蛋雞肛門脫落無法復原。因此在日常生產中應該注意避免應激因素的影響,為蛋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蛋雞脫肛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1、改善外界因素
對于生病的蛋雞來說,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改正錯誤的管理模式。其中光照時間應做到嚴格控制,保證生產中的育成雞每天接受光照時間控制在9個小時以內,開產后再慢慢將加長時間至14-16個小時,這個時間控制要一直持續到產蛋雞淘汰前四周。另外一般來說應該采用傍晚、午夜以及清晨這三個時間段進行照明:在傍晚剛天黑時不用急著開燈照明,應設置在19-21點開燈;午夜0-1點30分是最佳光照時間段;清早時則適合4點30分-6點進行照明。每天應定時定點開燈,要有規律性,不能想起來就開,想不起來就不開。通過對于光照時間的控制,讓蛋雞受到正常時間的光照,對蛋雞體內脂肪的沉積進行一定程度的緩解,另外可以加快蛋雞體成熟,防止由于性成熟過早造成蛋雞脫肛。
在蛋雞9-16周齡時要將日糧中的蛋白質比例控制在14.5%左右,17周齡后的日糧中蛋白質比例逐漸增加至17.3%左右,產蛋后期日糧中的蛋白質比例控制在16.3%左右,且應該增加維生素及氨基酸的配比,以減少彈機體內脂肪的沉積。為了防止蛋雞輸卵管角質化,應該適當加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E,其中維生素A控制在8000國際單位/千克,維生素E控制在10-30國際單位/千克,由此可以改善蛋雞肛門炎癥問題。另外也要通過降低雞群密度,改善環境衛生,增加雞群運動量等等,避免蛋雞脫肛的蔓延及病雞病情加重的情況出現。
2、隔離處理
在養雞過程中,養殖戶一定要勤觀察雞群,一旦發現出現脫肛癥狀的蛋雞立馬進行隔離處理,防止其他雞啄肛,避免蛋雞病情進一步加重。同時要盡快找到脫肛原因,及時改善問題所在,避免養殖場內病情的進一步擴散。
3、按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法
情況較輕的病雞在不產蛋時很難看出脫肛,但是會在產蛋時強力努責,或者此時才有輕微的脫肛癥狀,但能夠很快自行回到體內。此時需要盡快將病雞隔離處理并查明病因,對病雞進行改善治療。
對于中度脫肛病雞,首先進行隔離處理,而后可以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者生理鹽水對其肛門部位進行消毒,表面異物清洗干凈后將蛋雞倒提,用手將脫出部位重新復位,然后對其注射適量青霉素進行消炎治療。之后可以使用魚肝油精華粉加入蛋雞飲用水中,水粉比為5∶1,同時加入阿莫西林進行消炎處理,如此連用一周。
重度脫腔的病雞應立馬進行隔離,使用10%的溫高滲食鹽水對肛門部位及脫出物進行沖洗消毒,經過人工復位后注射青霉素,防止后續感染。若是經過一次處理后便不再脫出的,對其使用一個療程的土霉素(250mg每次)便可治愈。而對于處理一次后再次脫出或者雖無脫出但排便困難,發出努責聲的病雞,可以再對其使用一個療程氟苯尼考(250mg每次)。若有少量蛋雞病情再次反復甚至加重,此時就需要對病雞進行限制飼養或者停止飼養,因為此時的病雞已經難以治愈或者愈后不良,已經不具備飼養價值,所以要及時止損,放棄治療。
(作者單位:066301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