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摘 ?要:現在教育界廣泛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各地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的推進,取得不同的效果。但現行學校教學模式的推進中可能存很多問題,文章對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引言:
課堂教學以教師為講解主題、書本為中心。教師說了算,不容學生質疑、反駁,缺乏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課堂。教師看重教,輕視學生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過多是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少考關注教學對象。教師有教學的自由,學生沒有學的自由;教師只考慮如何教,沒有考慮學生怎樣學好,沒教學生學習方法等。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面對幾十名渴望學習的學生,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衡量所有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布置的作業,忽視了學生成長的個性差異,教學沒層次遞進性。教學課堂單一、觀念陳舊。教師多數采用講解法、傳授法,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扼殺青少年學生學習的活力,無視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發展規律。為解決以上所述的這些問題,我縣提出雙主互動的教學模式。
一、教師看重教學模式
(一)以合作開放的思想主導教學
在課堂教學上,提倡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通過學生學習的主體活動,才能達到素質教育循序漸進的教育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改變“獨裁”教學課堂,以心中有學生,尊重學生課堂上的活動,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全面發展,使教學課堂建立在師生合作的創新關系上,教師和學生親密無間,建立起民主平等師生的關系。另外,教師徹底改變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放下高高在上,唯我獨尊,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消除教師在學生之間的恐懼心理,使學生對教師培養起信任和尊重。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是在民主、合作、平等的氣氛進行的,知識是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取的。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覺到學習的快樂和興趣,真正體會到自己人生道路上發展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真正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了解學生生活,尊重學生人格,和學生交朋友,對學生和藹可親,即要做到嚴謹求學,以讓學生樂于接受自己學習行為。
(二)體現了學生為中心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居于核心地位,學生被動地聽課、寫做,教師的思維主導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主宰“教的自由和空間”,學生失去“學的自由”?,F在課堂教學中,打破教師中心論。以教師為輔,學生為主,教師著眼點應從重教轉變到重輔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學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有,給了學生活動空間。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扮演導演、教練,學生充當演員、運動員。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掌握方法后,主動參與、訓練、學習。教師不再越廚代庖,充分發了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三,學生自己思考。教師轉變了“講得多,手把手教”的思想觀念,以“多種答案、多種學習模式”占據課堂,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創造的天地、表現的機會,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質疑,學會學習,學到新知。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主動性、自學性、積極性才會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更強,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二、重個性化教育,注重個性差異
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個性、不同性別、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個性差異,因學生個人能力不同而施以不同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全面發展,以體現素質教育精神。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平等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的差異而厚此薄彼,即顧優生,又不對待優生歧視或放任自流,以轉化一個待優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重要、有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講究教育規律,既抓住學生的共同點,又要照顧個性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以適當運用教育機智,還講究教育藝術。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公正。以愛換取學生的真心,以理激其志,嚴導其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互動模式方法,使得人有千面,學法有千種,針對個性,恰如其分地開展教學,使不同差異的學生獲取相同的愛心、相同的關懷、相同的呵護。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教師摒除灌輸、填鴨式教學方法,糾正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改變僅以黑板、粉筆為工具的教學手段。教師首先轉變了教育思想,改變單向傳遞信息的模式,采取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實施教學,多途徑傳遞信息模式。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有的還借助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計算機等教學媒體進行教學,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的印象,加大信息傳遞量,使學生從各種感官獲取信息,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注重使用討論式、啟發式、演示式教學。教學信息除教師傳遞給學生外,讓學生互傳信息、討論、分析、評價,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講、評、析,互幫互學、互講互評、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二)教學模式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
雙主互動模使用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地獲取信息。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學生學得快、記得牢,有興趣、有享受。學生了解生活多了,了解社會,了解人生,熟知自然界現象豐富了。學生更喜歡有意義的活動,豐富知識、增加閱歷、培養情操、健全人格。雙主互動模式開放了教學,師生平等,關系融洽,學生大膽交流,敢于創新。給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學生敢于猜想、變通、求異、創造。學生思考問題多、新、奇、活,奇特聯想的熱情高了,駕馭課堂的技能熟了,放得開,收得攏,開關閉合,運用自如了。
總之,課堂教學存在弊端,要求教師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勇于開拓,敢于革新,把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從真正意義上全面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改變素質教育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尹曉軍. 貧困縣教育崛起的“西和模式”——西和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側記[J]. 甘肅教育,2017(8):10-11.
[2]張邦君. 教學改革,我們在行動——湖北秭歸縣郭家壩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側記[J]. 教書育人,2019(23).
[3]胡靜嫻. 慕課教育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途徑[J]. 時代教育,2018(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