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摘 ?要:幼兒參加小籃球運動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近年來,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也得到了重視,并在各小學推廣。但由于認識不同,以及各方面條件差異,這項運動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成都市十所小學為例,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對幼兒小籃球運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剖析原因,提出對策。以期能為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發展提供幫助和建議,也為其他地區提供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影響因素;政府支持
一、前言
成都市作為四川省省會,區域交通文化優勢明顯,經濟水平較高,小籃球運動開展較好。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幼兒體育的重視,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也得到了發展。但與此同時,由于對小籃球運動在幼兒體育中的認識不同,以及各方面條件差異,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整體開展得很不平衡,迫切急需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加以解決,促進這項幼兒體育運動發展。相較于大球項目來講,小籃球更適合青少年進行開展,同時小籃球運動的專業性并沒有過多的削弱,也能夠有效的強化青少年對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在小學體育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小籃球運動的發展無疑是適合小學生體育運動改革與創新的高質量運動項目。
二、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開展情況
(一)開展小籃球運動的小學數量和效果情況
調查情況可知,8%的教師、家長認為效果理想,16%的教師、家長認為效果一般,62%的教師、家長認為效果不理想,14%的家長表示說不清楚。這說明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雖然開展得較為普及,但整體效果不理想。
(二)小學每周開展小籃球運動次數情況
參加調查的10所小學,每周開展1次小籃球運動的有2所,占20%;每周開展2—3次小籃球運動有7所,占70%;每周開展4次的有1所,占10%;其它為零。這說明成都市小學多數每周開展小籃球運動次數是比較合理的。
(三)開展幼兒小籃球運動學段
成都市小學開設小籃球運動的學段主要集中在中班、大班,小班較少。這說明該市各小學絕大多數均考慮到幼兒身心特點,3~4歲處于發育期,機體組織比較柔嫩,機能不完善,容易受傷;5~6歲盡管也處于發育期,但身體的靈活性、動作的協調性、運動的準確性都較以前有了提高,動作有目的,行為有控制。中班、大班兒童年齡均處于5—6歲非常適合開展小籃球運動。
(四)小籃球運動開展內容情況
教學載體是幼兒小籃球運動開展的載體。從接收調查的10所小學看,有4所小學教學內容為基本技術,3所小學教學內容為小籃球操,2所小學教學內容為小籃球游戲,其它1所。通過與各小學教師座談,她們均表示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幼兒小籃球運動的教材,可供參考。因此,日常教學內容均由教師自己上網查尋。
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考評選擇以幼兒體質測試為內容的占30%,選擇動作技能掌握的占20%,選擇身體素質、學習態度的各占10%,另外有30%的小學不考評。這說明成都市各小學盡管開展了小籃球運動,但由于考評內容不統一,導致各小學憑教師自己理解來開展。特別是幼兒各個年齡段的身體發育不一樣,個體有差異,這種開展內容狀況必須盡快改變。
(五)小學組織開展小籃球運動的教師情況
調查發現,25歲以下的幼兒體育教師占11%,25—35歲的幼兒體育教師占55%,35—45歲的幼兒體育教師占27%,45歲以上的幼兒體育教師占7%;從事教學5年以下的體育教師占22%,從事教學6—10年的體育教師占41%,從事教學11—15年的體育教師占23%,從事教學15年以上的體育教師占14%;具有中專學歷的體育教師占13%,具有大專學歷的體育教師占57%,具有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占23%,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占7%。這說明成都市小學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年輕化,符合小籃球運動這一項目的特點。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多數體育教師從教年限偏短,和老教師相比較,教學經驗欠缺。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學歷在大專以上,說明成都市幼兒小籃球運動教師具備這項運動所要求的文化素養。但結合對體育教師對小籃球運動的了解情況調查,還必須加強對體育教師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教學培訓。
(六)開展幼兒小籃球運動場地、器材情況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對開展小籃球運動場地器材非常滿意的僅占8%,滿意的占17%,認為一般的占32%,選擇不滿意的占43%。場地、器材是開展幼兒小籃球運動物質保證。多數體育教書選擇對場地、器材不滿意,說明成都市小學場地、器材不能滿足開展小籃球運動需要。
通過與體育教師座談,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成都市小學小籃球運動籃圈高度在2米以上,選擇的小籃球規格分別是青少年5號或小于5號。這樣的場地器材不符合幼兒身心特點。二是場地器材損壞后,維修不及時。幼兒小籃球運動要健康開展,這些問題就必須得到解決。
三、建議
(一)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場地設施器材的投入
一項全民運動的推廣與實施,離不開政府對其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小籃球這項運動中需要成都市政府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支持,一方面可以保證運動影響力的擴大,一方面又可以保證運動的順利實施。成都市教育、體育部門要對幼兒小籃球運動場地、器材做出統一要求和規定。小學要根據規定訂制器材,避免使用成人器材開展幼兒小籃球運動。除依靠教育部門投入外,還可多渠道爭取社會資金投入,保證幼兒小籃球運動開展的經費需要。
(二)小學要科學安排運動內容,同時保證幼兒運動中的安全
小學要根據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科學制定幼兒小籃球運動目標,科學安排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年齡幼兒有所區別,培養幼兒小籃球運動興趣,防止機械化訓練。同時,要加強師資培訓。另外,還可組織幼兒走出園門,在社會大型活動上表演幼兒小籃球,一方面提高本園知名度,另外擴大幼兒小籃球運動的影響。幼兒運動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在運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分組,同時積極觀察幼兒運動情況,拿掉危險設施和物品,保證幼兒活動中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譚蕾,馮振杰.小籃球運動對4~5歲兒童協調能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 2013(09)
[2]王懷燕.如何激發內向幼兒的積極性[J].學周刊. 2019(01)
[3]吳曉暉. 才智. 自然之淙淙細流匯聚教育之源泉——談如何在幼兒教學中讓幼兒親近自然[J]. 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