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福
在小學教育中,學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育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關鍵所在。因此,不僅要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而且要注重學校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改變,適應時代要求,順應小學生的成長環境,確保教育工作能夠按照相關規定和制度順利開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小學生的發展需求,需要引進新的管理模式來促進學生學習和進步。激勵機制這種新型管理模式能夠在激發相關教育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的同時,規范其行為,使他們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熱情,促進小學教育工作的質量提升。
一、激勵機制的概念
激勵機制在整體上來說就是利用一定的激勵誘導方法以及管理機制,利用擴大員工福利的方法,激起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端正工作態度,把他們對工作的口頭承諾變為實際的行動,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激勵機制能夠在薪酬、精神或者出行等方面符合員工的期望值,不斷增強和激發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在這樣激勵機制的作用下,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成長,從而較大程度上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當然,激勵機制有好的一面,就肯定也有不起作用、不受約束的一面,這時就要加強學校的管理制度,對激勵機制做到更加徹底的強化。領導者要充分了解員工的內心想法和真實需求,然后制訂符合員工心理的激勵政策,進一步強化激勵機制的作用,使員工的需求與學校的管理目標完美融合,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小學激勵機制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個體激勵與團體激勵存在分歧。在學校激勵機制的管理模式中,首要問題就是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之間的關系沒有得到正確認識。學校管理中經常遇到將個人激勵與團體激勵相剝離的認識誤區,很多人認為個人激勵就是個人的福利,而團體激勵是組織的福利,與個人關系不大,這種認知會使個人只重視自我獎勵的爭取,導致個人與團隊和組織之間的關系淡漠疏遠,不利于員工之間的團結協作。要知道團體是個人組成的,個人的榮譽與團體的進步是不可分割的關系。
2. 激勵機制在實行中存在不公平現象。在學校管理中,各種制度的實施都要以公平公正為前提,這樣才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推動教師的全面發展。但在現有的激勵機制管理模式中,很容易受到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導致最終結果難以公平公正。比如,在一個辦公室,同事間的親疏遠近是影響激勵機制公平性的重要因素,在考核中未能按照付出和成績進行選擇,夾雜著個人感情,使激勵機制的公平公正性大大降低,影響真正應該獲得福利的教師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積極性。
3. 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相互脫離。外部激勵是指對教師的物質獎勵,如頒發獎金、提高薪資水平等。內部獎勵則是以精神激勵為主,用語言對教師進行激勵和引導,強化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教育工作的支持,使他們在精神和思想上得到滿足。但在現在的激勵政策中,大多是實行物質獎勵,對于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激勵并不怎么看重。這就導致現在的教職工對精神建設方面并不熱衷,而只注重物質方面的需求,使他們對教育事業的意義和教學動力的理解出現偏差和誤解,使他們只是為了物質需要而進行教學,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意義。
三、激勵機制融入小學管理中的實踐方法
1. 加強員工團體意識,統一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團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團體的幫助。因此,要積極培養員工的團體意識,避免員工因為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而做出損害集體利益的事情。這就要求學校的管理部門要改善和加強個體激勵和團體激勵的相關模式和方法,確定個體利益與團體共享利益之間的關系,明確個體與主體之間的主次關系,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合適的福利分配。
比如,可以制定打卡考核制度,通過對團體和個人進行分門別類的記錄和考核,按照每個員工所做事情的多少、完成工作的數量進行專門的考核,針對員工相應的工作值進行一定比例的激勵。將團體激勵放在主體地位,個人激勵放在主體之后,有利于加強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最大化團體的利益,有利于教育工作的發展。在比例分配方面,要實行重主輕次的分配原則,把團體利益的分配放在首要位置,強調和發展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2. 增強激勵機制的管理制度,實現考核的公平公正。在小學實行激勵機制的管理模式時,要確保執行過程中的客觀公正,加強監督,對考評結果、考核要求以及相關人員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平與公正。在考核過程中,要進一步提升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爭取讓每個教師和相關人員在激勵機制管理模式的實施下,都能得到獎勵和激勵,幫助他們在激勵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塑造自我,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道德素養,以滿足學校高質量教育教學的需求,促進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3. 同步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在對優秀工作者進行物質獎勵的同時,還要通過加強他們的思想建設來激勵他們在教育事業上的發展和進步。這種雙重的激勵模式,能夠使教師在用物質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素質涵養。因此,學校方面要創新激勵機制的管理模式,將物質獎勵和內部獎勵相結合,加強教職工精神層面的激勵。比如,在優秀員工的獎勵中,學校可以在給員工物質獎勵的同時,開展集體的思想教育活動,這樣可以使優秀員工對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和激情,還可以激勵沒有得到優秀工作者的教職工努力工作,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還可以設立教職工的優秀事跡或成績宣傳欄,樹立榜樣,激勵其他教職工對工作的熱情,從而實現對教職工心理上的激勵,加強教職工的精神體驗和情感體驗,使他們感受到在教學工作中的成就感,有利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的素質涵養。
小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學的學校管理模式是小學教育事業順利發展的保障。因此,要創新小學的管理模式,將激勵機制管理模式與現代管理模式相結合,加強教職工的團隊意識,統一個體激勵與團體激勵,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提高教職工的精神素養,保證激勵機制管理模式的公平公正,推動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蓬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