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文
縱觀當前語文教學,教師對古詩詞的教學大多蜻蜓點水,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對詩詞本身的讀讀背背或文白互譯上,對古詩詞背后的歷史文化、人物情感知之甚少。那么,如何改變現狀,更好地以古詩詞教學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既要有古詩詞的品讀鑒賞能力,又要有古詩詞教學的獨立創新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做到群詩互鑒、文史結合、文典相長。
一、群詩互鑒,拓展古詩詞教學的廣度
小學教科書對古詩詞都有一定的編排,對古詩詞內容的編排都結合單元的主題。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立足教科書,以教科書為根本,但又不能只依靠教科書,教科書中的古詩詞應該只是教學中的范例,如何利用好這個“范例”,讓學生讀其文、悟其理,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抓住主題來拓展群詩教學,做到群詩互鑒,互相比較,相互借鑒。
如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主題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在《古詩三首》中,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跟中國傳統的節日有關。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為例,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在教學后,教師可進行拓展教學,推薦誦讀唐代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代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梢赃@樣展開教學——
師:學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除了領略到詩人介紹的重陽節風俗習慣——登高、插茱萸外,我們還看到了孤單一個的王維在登高時對遠在故鄉的親人的思念。請同學們再讀讀另外兩首同樣描寫重陽節的古詩,看看又了解到了重陽節的哪些風俗習慣?認識了怎樣的詩人?
師:你喜歡這兩首詩中的哪一首?你了解到了什么?又讀出了什么?
生:我喜歡《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我從“他鄉共酌金花酒”這句詩中了解到古時重陽節有喝菊花酒的習俗。
生:我喜歡《行軍九日思長安》,該詩前兩句同樣也寫了登高、喝酒,但后兩句還寫了詩人看到戰場旁邊的菊花開,想到了家鄉。特別后面這兩句,我感覺到了詩人淡淡的悲愁。
師:你從哪個字讀出來的?
生:“憐”。
師:你不光讀到了重陽節的風俗,你還讀到了詩人的心情,非常了不起。
生:我在讀《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時,也發現了詩人的心情很悲傷。
師:你從哪個字發現的?
生:“悲”。
師:是呀,重陽節身處異鄉,不管是王維、盧照鄰,還是岑參,他們的心中都帶著對故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所以他們的詩中都帶著“倍思親”,帶著“悲”,帶著“憐”。請大家帶著這樣的情感,一起來讀讀這些詩吧。
主題板塊的古詩詞教學,教師拓展充實了古詩詞教學的內容,強化了課內外閱讀的聯系,使古詩詞教學充滿了開放性和靈活性。
二、文史結合,強化古詩詞教學的深度
在古詩詞教學中,有的教師雖然在課前也有介紹詩人的生平和寫作的背景,但很多都只是用多媒體一帶而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寫詩時的精神狀態等,因此,在解讀詩詞時,存在很多誤讀、盲讀的現象。語文課堂在追求個性化解讀的同時,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解。因此,古詩詞教學需要做到文史結合、文史相通,把古詩詞與時代背景,與詩人的生平、心情相融合,通過背景知曉、內容理解、審美賞析、知識積累等環節進行古詩詞教學,努力落實“實”“新”“美”“活”“豐” 的五大古詩詞教學原則。
如教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時,如只就詩教詩,學生就只知道李白的所見所聞,只體會到李白喜悅的心情。但實際上,這首詩是不是就如此簡單呢?
李白在寫《早發白帝城》時已經58歲,因曾是永王李磷的幕僚,因此被判“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當他剛行到巫山時,皇帝宣布大赦,因此李白被赦免。李白立刻從白帝城東下,返回江陵。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深入解讀這段歷史,學生的學就只能停留在對字詞的表面理解上,這就會是一種沒有韻味和文化的學習,就無法體會這首古詩的深刻意境和詩中所蘊含的那份情感。
三、文典相長,提升古詩詞教學的厚度
古詩詞中也深藏著很多文學典故,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教好這些文學典故,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李白、王維都曾以玉壺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修身之風。王昌齡在寫這首古詩的時候,就引用了“玉壺”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君子風度——像玉壺一樣光明磊落,表里澄澈,像冰心一樣冰清玉潔,透亮明凈。在教學中,教師如果拓展了這些課外知識,對學生理解王昌齡和他的詩詞就會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在無形中也融入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起到了文典相長的作用。
四、文法多樣,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趣味
古詩詞教學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個性特征等學情特點,采用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古詩詞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如教學完孟郊的《游子吟》后,教師對學生說:“現在我們經常把康乃馨送給母親。在我國古代,也有一種代表母愛的花,那就是萱草。故萱草又稱母親花?!苯又處熡殖鍪久辖嫉牧硪皇住队巫右鳌罚骸拜娌萆秒A,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讓學生回家后,把這兩首《游子吟》誦讀給媽媽聽,作為送給媽媽的禮物。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節假日、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等進行古詩詞教學。如三月的驚蟄節氣,教師可推薦學生讀一讀唐代韋應物的《觀田家》。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讀出了初春的一片生機,讀出了農民的辛勞與喜悅,讀出了詩人的慚愧等內容。把古詩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詩歌走進兒童的生命,避免了學生形成為背詩而背詩的功利性目的,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承載著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更好地指導學生深入讀懂古詩詞、鑒賞古詩詞。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小柳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