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普遍的三種閱讀方式是:整本書閱讀方式、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方式以及單篇文章閱讀方式。在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來加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所謂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正確地指導學生對具有關聯性質的一組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能準確地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和思想內涵,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1. 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閱讀的內容僅限于教材中的課文,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嚴重地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合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 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只有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效率,才能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刻意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慢慢閱讀,仔細體會文章的含義。雖然這種教學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學生閱讀的效率低。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群文閱讀方式,每天不斷堅持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3.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目前,有的教師依舊使用落后、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閱讀。而且,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的預期進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只是片面地解答或直接忽視,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群文閱讀教學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地探索,主動地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只要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都可嘗試。
1. 主題引導型閱讀。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地設置主題。群文閱讀教學主題閱讀主要包括提升型的主題閱讀與完善型的主題閱讀。提升型的主題閱讀方式是教師根據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采用特定的主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是以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各方面的能力為依據,開展更高層次的閱讀指導。例如,在學習《四季之美》這一課時,筆者就是采用提升型的主題閱讀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筆者先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生活中的四季之美,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體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對學生的看法進行歸納,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完善型的主題閱讀方式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各類主題的了解情況,對于較為薄弱的主題開展的閱讀指導教學。
2. 任務導向型閱讀。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的進度,開展閱讀活動。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一方面是復習拓展型閱讀引導,另一方面是預習型閱讀引導。復習拓展型閱讀引導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章內容的難度,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開展任務閱讀活動,完善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強化對文章內容的掌握與理解。預習型閱讀引導是教師根據課文的內容,為學生布置預習閱讀任務,通過預習類似的文章,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為學生學好課文打好基礎。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前,筆者為學生安排了關于生態類、環境類的群文閱讀任務,讓學生對生態、環保、資源的現狀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學習該課文時,學生就能深刻體會文中提到的各種危機,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3. 結構型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一地呈現文章,更不能將多篇文章以無序的方式呈現,而應具有一定的結構形式,如舉一反三式、反復重讀式以及分組遞進式,使文章的呈現更加有效,以提高群文閱讀效果。舉一反三式的閱讀,是教師先呈現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然后再呈現一組文章讓學生閱讀。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閱讀主題相同或表達方式一樣的同類文章。如學完《麻雀》,筆者深情朗誦法國作家羅曼·加里的《我的母親獨一無二》,學生認真地傾聽著。從他們所談的感想中,看出他們對母愛的理解加深了。接著,筆者推薦他們閱讀《父愛晝夜無眠》《母愛的雕像》等文章,讓他們從優美的語言中感受父母的愛。如此,閱讀方法得到應用,學生對父母的愛也加深了。
4. 沖突型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給學生提供多篇文章,這些文章既存在相同的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不同文章中的差異,設計沖突型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學習《精衛填海》這課時,教師同時為學生呈現了另一篇文章《女媧補天》。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知道這兩篇文章都是古代神話故事,都是古人通過自己的想象創作出來的,不是真實發生的事件。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沒有發生的神話故事呢?學習這些神話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實際意義呢?這兩篇神話故事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教師提出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在學生交流探討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5. 遷移型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遷移型閱讀方式。這種方式是先讓學生精讀一篇文章,學生學完后,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他文章中,加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深化學生的閱讀成果。如在學完了《慈母情深》這一課后,學生掌握了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反映人物心理和品質的寫作方法。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閱讀《父愛之舟》《“糟糕透了”和“精彩極了”》,并讓學生思考這兩篇文章是否也是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反映人物心理和品質。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而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在習作中運用。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群文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和歡迎。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梧桐中心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