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高
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期以來普遍弱于城市小學生,這一方面與農村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學條件、教學方法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農村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及學習能力等息息相關。而閱讀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對學生學習語文、培養良好語感、增強積累、培養思考能力等都大有裨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認為閱讀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本文從當前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途徑。
一、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
要探討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首先要找出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發現如下問題。
1. 農村小學生缺少課外讀物。農村小學生缺少課外讀物,這是造成他們閱讀能力較為薄弱的重要的客觀因素之一。大多數農村小學生僅有教材,閱讀素材就是課本里的文章。除了紙質書的匱乏外,農村小學生也較少接觸互聯網。對他們而言,外面的世界是比較遙遠的。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網絡上的資訊時刻更迭,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接觸新聞、瀏覽視頻、觀看各類節目等,也是一種開闊視野、提升閱讀能力的途徑,而這些農村小學生是缺乏的。
2. 農村小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農村小學生對閱讀缺乏必要的興趣。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只要完成家庭作業,就是完成了學業任務,對閱讀不夠重視,也沒有興趣主動、積極地去尋找有益的書籍來閱讀。久而久之,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越來越弱了。
3. 農村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便有部分農村小學生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籍,但由于閱讀方法不恰當、閱讀習慣不正確,閱讀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如在選擇書籍上,很多農村小學生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漫畫書、圖畫書或是比較適合低幼孩童的童話、繪本,導致閱讀不能帶來良好的積累和提高的作用。
此外,農村小學生閱讀時較少能有意識地做讀書筆記,如摘抄好詞好句、邊閱讀邊思考、對有感觸的內容做標注、將一些好句運用到作文里等。對他們而言,閱讀已經是比較勉強的了,更別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
4. 教師和家長沒有正確引導農村學生閱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亟須家長和教師積極引導的階段,而農村學生的家長往往工作繁忙,有些人在外工作,孩子則留在家鄉讀書,家里的長輩又缺乏引導孩子閱讀的意識。另外,一部分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以考試為導向,更側重于課本內容的教學,往往忽視了對課外閱讀的指導。缺少了家長和教師等有能力的成年閱讀者的正確引導,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偏低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針對農村小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 為農村小學生增設課外讀物。為農村小學生增設課外讀物,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首要途徑。只有閱讀量提升,閱讀的“質”才能得到保障,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從學校到教師,從家長到學校,所有農村小學生教育的參與方都要積極參與,通過建立圖書館、圖書室等方式,為學生購置新書、辦理借書卡,讓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如果經費有限,也可以通過在每個班級里建立圖書角的方式來實現,一排書架、一個柜子,就可以擺放各類圖書。還可以發動學生將自己家中的舊書拿到班上,并選取一名喜愛閱讀的學生擔任圖書管理員,或采取輪值的方式來管理圖書。將每個學生捐書、借書、還書的信息登記好,方便學生借閱、交流。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量便能得到提高。
2. 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做任何事的關鍵因素和內在驅動力,教師要著力提升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興趣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開展“讀書打卡”活動,向學生推薦好書,敦促學生閱讀書籍,每周評選一名“閱讀之星”,并予以獎勵。也可以讓學生撰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感想,挑選寫得好的心得在班上朗讀,并在“開放式書吧”里展示。鼓勵學生多讀、多思、多寫,這樣,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此外,還可以每月或每季度開展“閱讀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鍛煉閱讀能力。在指定時間內,閱讀書目數量最多、撰寫讀書心得質量最高、讀書演講表現最好的學生,給予嘉獎。還可以讓學生針對閱讀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互動探討、話劇排演等,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讀書,從而自覺、主動地去尋找更多閱讀素材。
3. 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說增設課外讀物是提高農村學生閱讀的“量”,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增長他們的見聞和增強他們的思考能力,那么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則主要是著重學生閱讀“質”的鍛煉。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一定深度、廣度的書目,還可以在每節課上課前3分鐘,分享一段書籍中的好詞好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將閱讀融入課堂,學生對閱讀的接受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指導學生對閱讀素材做筆記,讓他們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故事情節摘抄到周記、日記里,并且引導他們運用到作文中去。對書籍里的一些開放性話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思索更多的可能性和答案。教師不需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判,只要學生提出想法,就應當給予鼓勵和肯定。
4. 家校聯動引導學生讀書。雖然很多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在外地打工,但家長并非不關心孩子。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聯動,呼吁家長為孩子購置新書,與孩子聯系時多多關心孩子近來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想法,鼓勵沒有外出打工的家長多陪孩子一起閱讀。家校聯動,雙管齊下,這才是最有效的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專門的閱讀課,如每周一至兩節,讓學生自由閱讀書籍,或閱讀指定書目,并在課堂上分享讀書心得。教師也可以帶學生外出觀察大自然,將所看所想與閱讀內容相聯結,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與閱讀息息相關,書中的世界雖然別有洞天,但都源于生活。如此一來,學生會對閱讀素材倍感親切,畏難心、不適感也將得到有效緩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閱讀。
總而言之,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從學校到教師,從家長到學生都要真正重視閱讀的重要性。此外,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僅靠教師個人力量便可達成,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這樣,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