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春明 李月秋
[摘 要] 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建立為中俄經貿合作提供政策便利,為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走向國際化帶來新契機,中俄比較會計教學研究恰逢其時。通過探討會計學專業知識體系構建的一些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和提升教師文化素養來保障會計的教學質量提升。使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強大的動手能力,為社會培育會計匠人。
[關鍵詞] 會計;教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 F7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3-0187-02
一、組建滿足地方需求的科研團隊
針對地方政府和企業在自貿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科技的迫切需求,結合會計專業在科學研究中的具體工作,依托在張春蓮老師《“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路徑與戰略研究》和尤春明《中俄財會制度差異性研究》課題基礎上繼續走對俄比較研究,對俄特色研究,沿邊經濟研究。
依托校級引導課題《中俄邊貿企業財務決策咨詢服務》為政府部門的財會制度制定提供建議,促進中俄兩國財會制度交流,通過制定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財會政策促進中俄邊貿交流,為地方政府和邊貿企業提供財務咨詢,審計,決策服務。
二、強化教師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智力服務
2018年6月,黑河市中小企業協會主辦《企業家與企業文化建設、行為、思維模式》專題講座,會計專業尤春明老師應邀參加此次講座,以《公司財務中公允價值引用及部分疑難會計處理解析》為題做了專題講座。
2018年3月會計學專業教師孫磊、尤春明于受邀培訓合作區會計局及下屬單位財務人員培訓,本次培訓內容是新時期新政府會計制度,是我國政府會計制度一次歷史性變革,打破以往單一的預算報告體系,引入財務報告體系,完整的記錄我國大資產負債表。本次培訓是院政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體現了我院服務地方的辦學特色。下一步經管學院將進一步鼓勵教師赴機關、赴企業進行講座活動。
三、選派學生赴地方政府頂崗實習
2019年8月28日,會計學專業經過前期周密安排,積極選派優秀畢業生參加黑河學院第二批大學生入駐北安市機關事業單位頂崗實習。此次經管學院一共派出41人,占全校派出學生三分之一。此次集中實習是我院落實服務地方爭創一流的辦學理念的一次具體實踐;是我院推動校地合作機制的一項扎實工作。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一次難得鍛煉機會。
四、建立服務地方的課程體系
既要立足北疆服務地方,又要面向全國。既要發揮區位優勢培養知曉俄羅斯國情文化制度的財會人才、培養知曉電子商務,跨境電商財會人才,又要看到我國財會實務界發展共享財務的需要培養會大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的財會人才。2019人才培養方案增設共享財務模塊,增設大數據處理,俄羅斯語言情景模擬,財務共享課程。
五、堅持對俄教育特色
(一)對俄模塊進入18級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18級人才培養方案,外向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國際前沿的學科理論知識與方法,了解國際經貿規則及會計準則,具有國際事業、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據此會計18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對俄經貿”限選模塊。設置了諸如《俄羅斯商務禮儀》《俄羅斯國情與文化》等特色課程。
(二)積極與俄羅斯院校開展交流
為了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經濟系做好專業合作對接,積極引進俄高校優秀師資與教育資源,經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協調溝通2017年6月28日,管理系2人赴俄高校參觀考察,在考察期間,參觀了阿穆爾國立大學會計專業論文答辯過程。阿穆爾國立大學經濟系主任介紹了答辯流程,了解到參與答辯的人員除專業教師外還聘請企業經理參與,對論文答辯優異的同學提供企業鍛煉機會。
(三)積極編寫對俄特色教材
現已出版兩部對俄特色教材《高級會計學與對俄貿易核算》、《中俄合作企業財務報表分析與實例》。
(四)積極申報對俄課題
2017成功立項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路徑與戰略研究》,2018成功立項黑龍江教育廳高校業務費項目《中俄財會制度趨同性研究》。2019成功立項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中俄財會制度差異性研究》
六、積極適應國際化辦學定位和黑河自貿區發展建設需求打造對俄特色
在原有開發對俄特色教材基礎上積極申報中俄會計比較方向課題,截止目前已經立項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中俄財會趨同性研究》和黑龍江教育廳業務費項目《中俄財會差異性研究》積極申報黑龍江教育規劃重點課題《中俄財會教學比較研究》。
七、積極適應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我國在2017年以來對《企業會計準則14號——收入》《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進行大幅度修改,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為應對這些新變化,加強新準則學習和解讀,對高級會計學課程內容按照新準則進行講解,并制作配套習題。
八、積極適應教育部國教40條進行金課建設
積極進行案例庫建設,目前已經建設案例庫10項,為提高課程難度深度,是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租賃》《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講解直接按照新準則講解。通過準則講解的一個好處是知識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能學以致用。按照教材去講僅僅常規性案例,不具有通用性,遇到特殊案例學生就難以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其他章節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盡量使學生對財務會計有一個全面宏觀的認識、針對不同案例進行講解。知識點不僅僅局限于高級會計學而是縱深初中高會計。
例如:
企業合并部分涉及股票的核算、涉及引起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變動因素等知識。
所得稅會計涉及《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
租賃涉及現金流量的折現。
九、積極尋找課程中思政因素
課程中的思政因素包括:外幣折算—我國外匯儲備—中美貿易順差—貿易戰;所得稅會計—我國稅收負擔—我國稅收用途—我國政治體系效率;合并報表—企業合并模式—有些民族企業不上市—市與不上市孰優孰劣—華為;租賃—涉及融資費用的核算—融資費用由來—住房貸款—開發商貸款—住戶貸款—杠桿居高不下—去杠桿、穩金融風險;非貨幣資產交換—公允價值法—公允價值法列舉—我國公允價值引用—市場監管程度—我國市場成熟度提高—美國房地產金融危機—美國監管不利—通過期貨等金融產品包裝轉移風險—金融危機;衍生金融工具—我國為保障農民收益采取簽訂遠期合同模式,為保證鐵礦石價格話語權建立鐵礦石期貨市場—為保障稀土戰略資源是否有必要建立稀土期貨。
十、利用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競賽
2019年7月在中華會計網校杯第九屆全國校園財會大賽獲得省級二等獎、2019年4月在第二屆黑龍江省“企業價值創造實戰”財會競賽獲省級三等獎。
十一、嘗試利用藍墨云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利用藍墨云點名、上傳資源、留復習題、課堂討論。但效果并未有預想的好。傳統教學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例如小組討論會出現搭便車現象、翻轉課堂會出現學生自學能力不強的問題,尤其是理論較深的內容自學所占用的時間過多,不如聽教師講解接受的快。
十二、強化一流專業建設
以一流專業建設為目標,以專業認證為抓手,以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為方向,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努力建設三類校內一流專業,即新工科(校企合作類)一流專業,新文科(師范類)一流專業,中俄合作辦學(特色類)一流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在教學、科研、專業技術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創新幾大功能中,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始終是第一位的,評估一所好到的本科院校的標準,要看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成果,更要看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應用型院校的會計教育教學質量、會計專業建設發展水平,歸根結底是要依靠教師隊伍的總體質量與水平。
因此,我院會計專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于培養好新時代會計人才,為國家培養會計工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尤春明,李月秋.新時代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式與途徑研究[J].知識經濟,2018(7).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