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澗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5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n=25)和研究組(n=25),對照組患者及研究組患者分別行常規護理模式及優質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更高(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促進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生活質量;病情康復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的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是因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使支氣管腺體慢性增生及黏液異常分泌所致,若未進行及時治療,則可能導致阻塞性肺氣腫、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日趨衰退,免疫力低下,是慢性支氣管炎的高發人群,除了臨床對癥治療外,還應輔助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保證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進行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5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相關檢查均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年齡60歲以上,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相關藥物過敏史、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肺癌、精神病史、認知障礙、溝通障礙及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4歲,平均(72.43±4.58)歲;病程6-19年,平均(13.45±2.64)年;文化程度:小學6例,初中12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5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n=25)和研究組(n=25),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模式,包括病情監測、飲食指導、環境護理、生活指導等。研究組患者行優質護理模式,具體為:(1)心理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特點,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訴求,給予針對性的解答,消除患者內心的顧慮,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堅定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臨床治療及護理配合度。(2)病情監護:強化臨床巡視次數,為患者提供專業性護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化需求,主動詢問患者有何不適,對于身體異樣者應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3)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以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防護措施、相關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并指導患者堅持腹式呼吸,避免用力呼吸而造成塵埃刺激呼吸道,有效改善肺功能。(4)用藥指導: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及體溫變化,及時了解患者的不適癥狀,指導患者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做好痰液的稀化及引流,預防感染。同時指導患者加強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
1.3評價標準
(1)護理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目標癥狀消失,X線檢查肺部炎癥吸收,痰菌培養陰性;有效:治療后目標癥狀明顯緩解,X線檢查肺部炎癥大部分吸收,痰菌培養弱陽性或陰性;無效:以上指標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之和的占比。(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從認知、軀體、情緒、角色、社會5個方面進行評價,共計30個條目,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數資料(n/%)行X2卡方檢驗,計量資料(x±s)行t檢驗,P<0.05時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1護理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老年男性患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的特點,目前臨床尚無根治的方法,僅通過藥物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對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具有推動作用。優質護理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干預模式,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根據患者的需求強化基礎護理,始終將患者的生命健康擺在第一位,盡可能滿足患者各方面的合理化需求,最大限度提高身心舒適度,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從而保證治療效果,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促進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