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海,楊芯,曾憲明
(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醫院 外一科,廣東 東莞523500)
腹股溝疝是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缺損而向外突出形成的疝,是普外科常見疾?。?],好發于老年患者,近年來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手段,以往多采用傳統開放式無張力手術,由于術后伴有劇烈疼痛,患者接受率較低[2]。隨著生物材料的研發及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腹股溝疝手術方法發生了較大變化,腹股溝疝修補術日益被廣大醫生和患者接受[3-4]。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對比分析腹腔鏡疝修補與開放式手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開放組和腹腔鏡組,各30例。開放組中,男23例,女7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 (70.3±3.2)歲;患病時間3.9~17.3 h,平均患病時間 (8.1±0.9)h。腹腔鏡組中,男22例,女8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 (69.6±3.5)歲;患病時間4.1~18.9 h,平均患病時間 (8.6±0.9)h。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平均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A)開放組:①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②切口:約6 cm斜形切口;③手術方法:切開腹膜于疝環腹壁缺損上方2 cm處,高位結扎于精索內后方分離至疝囊頸。置入聚丙烯平片行李金斯坦無張力疝修補術,逐層關閉切口,術后加壓24 h包扎。(B)腹腔鏡組:①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麻。②切口:CO2氣腹,建立觀察孔和操作孔。③手術方法:全部患者行經腹腔途徑腹膜前補片置入術 (TAPP),分離腹膜前間隙,弧形完整游離疝囊,聚丙烯補片 (10 cm×15 cm)完整覆蓋恥骨肌孔置入,展開鋪平,將補片完全覆蓋,解除氣腹,術后加壓24 h包扎。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便時間、術后臥床時間等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手術前后的VAS評分,以及切口感染、愈合不良、陰囊血腫、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情況。VAS評分分值范圍為0~10分,VAS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強烈。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開放組,手術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短于開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s)
術后臥床時間 (h)腹腔鏡組 30 48.25±4.11 3.73±0.54 28.03±2.94 14.45±1.31開放組 30 65.97±6.61 9.96±1.08 40.16±4.08 25.93±2.67 t 12.469 28.260 13.211 21.142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首次排便時間 (h)
兩組患者術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腹腔鏡組術后3 d的VAS評分明顯低于開放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術前VAS評分 術后3d VAS評分腹腔鏡組 30 5.68±2.07 2.03±0.24開放組 30 5.70±2.11 3.96±0.41 t 0.037 22.251 P 0.971 0.000
腹腔鏡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明顯低于開放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n(%)]
腹股溝疝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腹內壓升高,體內組織器官膨出腹股溝而引發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5]。腹股溝疝治療以手術為主,開放式手術創傷較大,術中無法保證不破壞腹壁結構[6-7]。對于身體抵抗能力較差、肌肉功能恢復較慢的老年人而言,切口越大越不容易恢復,且術后大切口的疼痛會影響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造成患者因懼怕排尿排便而不敢進食與飲水,導致其新陳代謝變慢,身體循環變差。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以其治療效果穩定、術中切口小、出血量少等優勢,在腹股溝疝臨床治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8-10]。與開放式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不會破壞原有生理解剖結構,能夠明顯減少對于患者腹股溝區部分血管以及神經功能的損傷。另外,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感較輕,康復時間較短,更適用于年老體弱的患者。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開放組,手術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短于開放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術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腹腔鏡組術后3 d的VAS評分明顯低于開放組 (P<0.05);腹腔鏡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明顯低于開放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傳統開放式手術比較,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更為安全有效,可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