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河南神火集團職工總醫院,河南 永城476600)
前置胎盤是產婦妊娠后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臨床一般采用剖宮產術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術中風險較多,主要會引起產婦大量出血,對產婦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因此,術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療及保障母嬰安全的關鍵。目前,臨床常采用藥物止血和手術縫合止血兩種方式。藥物止血主要為注射縮宮素,但單純藥物止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60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旨在觀察改良Hwu縫合術聯合縮宮素對其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 (n=30)和實驗組 (n=30)。對照組年齡25~33歲,平均 (28.41±4.26)歲;孕周33~42周,平均 (38.41±1.32)周;前置胎盤類型:邊緣型11例,中央型12例,部分型7例;孕產次數0~3次,平均 (2.14±0.51)次;既往有剖宮產史12例。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 (29.63±3.02)歲;孕周33~42周,平均 (37.24±1.27)周;前置胎盤類型:邊緣型12例,中央型10例,部分型8例;孕產次數1~2次,平均 (2.26±0.62)次;既往有剖宮產史1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通過彩超檢查及臨床確診為前置胎盤,有剖宮產手術指征;②單胎;③自愿簽署手術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血管撕裂大出血;②血液系統異常,凝血功能異常;③產道裂傷后引起的大出血;④術前有藥物及手術治療史;⑤瘢痕子宮;⑧患有精神障礙及神經系統疾病,不能配合手術。
患者均在分娩后于子宮肌層內注射縮宮素。對照組采用BLynch縫合術治療,以可吸收線進針縫合,在子宮切口右側下緣處進針,穿過宮腔到切口上緣側方出針,將縫線拉緊后,繞到子宮底后壁處,再從前壁進針,由宮腔內出針,逐步縫合切口,在子宮切口上緣進針,通過宮腔,與右側切口同樣方法進行縫合,將縫線拉緊后打結,最后鎖邊縫合切口,手術結束。觀察組采用改良Hwu縫合術治療,從腹腔內將子宮托出后,暴露子宮下段,在子宮下段前壁與宮頸下段后壁進針,穿過肌層,出針口在宮頸口外2~3 cm處,依次進行縫合;同法縫扎左側,保持兩側縫合處平行,完畢后關閉子宮切口,將子宮回納宮腔,密切觀察是否再次出血,關閉腹腔。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相關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后相關指標 (術后出血量、惡露持續時間、月經恢復正常所需次數、月經周期)及術后并發癥 (凝血功能異常、院內感染、產褥感染等)發生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較低于對照組 (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 (min) 術中出血量 (mL) 術中輸血量 (mL)實驗組 30 22.87±6.42 430.38±25.21 168.74±36.08對照組 30 46.67±9.62 633.73±27.71 354.87±48.06 t 11.271 29.731 16.964 P 0.000 0.000 0.000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術后出血量及月經恢復正常所需次數較少,惡露持續時間及月經周期較短 (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s)
月經周期(d)實驗組 30 86.67±10.34 28.21±2.24 2.11±0.12 28.86±1.87對照組 30 126.87±11.42 35.24±4.42 3.13±0.16 33.87±2.12 t 14.293 7.771 27.934 9.707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術后出血量(mL)惡露持續時間 (d)月經恢復正常所需次數 (次)
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院內感染1例,產褥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實驗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院內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 0.351,P= 0.554)。
剖宮產術是治療前置胎盤的主要方式,但引發術中出血較多,且難以有效控制,會對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3]。臨床上治療前置胎盤出血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通常采用縮宮素進行注射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有BLynch縫合術與改良Hwu縫合術兩種方式。臨床采用縮宮素在子宮肌層內進行注射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子宮收縮情況,但由于產婦個體差異,子宮平滑肌和子宮對注射縮宮素藥物不敏感,容易引起彌漫性出血,止血效果一般[4]。采用B-Lynch縫合術治療前置胎盤出血,通過縱向壓迫子宮切口,關閉血竇,從而達到止血效果[5]。但前置胎盤產婦出血原因是胎盤面積大或子宮收縮乏力導致活動性出血,因此B-Lynch縫合術的止血效果受到一定的局限。目前,臨床常采用改良Hwu縫合術治療前置胎盤出血,可及時縫合壓迫子宮肌層血管,減慢血流速度,形成局部血栓達到止血效果[6]。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給予縮宮素治療,在此基礎上,實驗組行改良Hwu縫合術,對照組行B-Lynch縫合術,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手術時間、惡露持續時間及月經周期較短,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后出血量均較低,月經恢復正常所需次數較少,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33%vs.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采用改良Hwu縫合術聯合宮縮素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的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改良Hwu縫合術聯合縮宮素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對保障產婦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