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柳
摘 要 網絡的高速發展加速了辦公改革,同時也增加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老舊設備和用具的報廢需求。本文主要討論行政事業單位報廢資產的定點回收管理的價值、管理制度與實踐中的注意要點,以期為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產報廢處理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報廢資產 定點回收
一、地方行政事業單位報廢資產定點回收管理的價值
(一)以往分散管理的問題與影響
由于現階段我國僅有針對中央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許多地方財政部門未對報廢資產管理做出統一、定點回收的要求,所以一般財政部門僅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報廢申請進行審核與批復,申報單位自行處置報廢資產并上繳凈殘值收入。這種分散管理模式存在3個問題:一是不利于保證國有資產利用質量、節約財政資金;二是資產價值的統計、保值和增值操作難度大,監管難度相對偏高,易發誤差風險,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三是各單位處理報廢資產的方式簡單粗暴,不利于環保、保密等工作的推進。
(二)定點回收管理的必要性及價值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報廢的原因通常是“現有資產無法充分滿足工作需求、無顯著的調劑與再利用價值”。實際上,這類資產還有一定價值,回收管理有利于資產保值,合理變賣后可以回收國庫并補充財政來源。所以,即便是報廢資產,也有必要妥善處理,以追求最大的保值、增值空間,這實際上也是集約型政府發展的基本要求。對報廢資產的定點回收管理則為國資集中管理提供了必要條件,有利于解決分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能提升國資管理效率,改進國資保值增值工作質量。
二、地方行政事業單位報廢資產定點回收管理制度建議
(一)建立資產報廢工作集中管理制度
以往我國許多地方財政部門在行政事業單位國資管理中未采用集中管理模式,自然也不具備報廢資產定點回收的基本條件。對此,建議地方財政部門先對資產報廢工作進行集中管理,建立配套管理制度。
改革的重點應該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建立統一的報廢資產處置標準,通過管理制度來指導和約束行政事業單位的處置方式,即在申報審批之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嚴格按照制度要求的標準、方式來設計報廢資產處置方案,并提高申報方案內容設計的明細度,方便財政部門分析和評價處置方案的合理性;同時在事中、事后上報處置的階段性結果和最終結果,方便財政部門對單位工作的監督和檢查。第二,在保留行政事業單位基本處置執行權的基礎上,取消報廢回收地點和方式的決策權,即所有報廢資產在確定回收后,應由財政部門指定單位統一、定點回收。
(二)建立樹形管理體系
考慮到地方財政部門人力資源規模和工作條件限制,地方財政資管部門無法全面包攬國資管理的所有工作。例如,在報廢資產處置中,只能負責對各單位處置工作的領導、指揮和監督,最終執行過程仍需各基層單位負責。而決策與執行的分離可能引發制度落實風險,因此地方財務部門有必要建立樹形管理體系,打通決策與執行間的溝通、監督渠道,有效規避制度落實的風險。
財政資管部門應通過監督責任來構建一套樹形管理體系。在資管部門內部,對資產報廢申請的評估、審批、監督進行分類管理,明確各工作團隊的責任,責任分配到崗;在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面向財務部門分配申報方案設計、執行和內部監督責任,同樣將責任分配到崗,均由財政資管部門負責指揮監督。由此實現處置責任的細化分配,便于后續的問題分析與追責。
(三)完善分類處理與涉密管理機制
報廢資產定點回收能夠較大程度上規避不環保的處理方式、行政事業單位涉密信息泄漏,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來徹底消除此類風險。第一,財政資管部門應對本地行政事業單位當年或近幾年可能報廢的資產進行預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分析可能由資產處置導致的環境污染、保密風險等,識別其對應的處置方式,并禁止各單位申請以此類方式處置報廢資產。第二,基于分類與涉密管理標準,建立區域內統一的資產報廢與更新管理,即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在提交申請前可先分享資源信息,由本地其他單位判斷是否有再利用價值,將部分報廢需求轉變為調劑需求,促進國有資產保值,減輕財政部門的工作壓力。
三、地方行政事業單位報廢資產集中管理中定點回收的注意事項
(一)應公示回收機構和責任范圍
報廢資產定點回收模式下,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處置權受限,需要按照地方財政部門制定的資產報廢工作集中管理制度來選擇處置方式,同時財政部門還會制定分類報廢指導方案,這可能給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報廢的方案選擇制造障礙。因此,建議財政部門在報廢資產定點回收的管理制度或指導方案中詳細說明各回收機構信息和責任范圍,準確指導各單位報廢資產處置方案設計。
(二)應公示回收標準與后續處置結果
在報廢資產集中管理體系下,地方財政部門只負責指導和監管,并不直接參與回收過程。這會降低各行政事業單位內的違規操作的可能性,但有可能出現行政事業單位和回收機構聯合違規的新風險。因此,建議財政部門加強回收標準、處置過程、處置結果上報和公示,在自主監督的同時引導本地各行政事業單位監督回收機構的工作,消除過程風險。
(三)以效率性服務承諾促進報廢更新的無縫銜接
定點回收雖然能夠抑制分散化管理中的風險,但有可能降低處置效率。為彌補該缺陷,財政部門應做好區域內各單位資產報廢、更新的聯動處理,減少兩類工作的交叉、重復,提高國資價值利用率;要求回收機構提供上門回收服務,進一步提高報廢處置效率,爭取國資調劑和增值處理的有利時間窗。
參考文獻
[1] 戚曉云.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8(19):184-185.
[2] 張峰.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優化對策[J].經濟,2019(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