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婧 趙娟霞

摘 要:環保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中堅力量,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但是對于我國環保企業而言,目前亟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環保企業應積極研發核心技術,構建支持綠色制造產業發展的技術體系,增加綠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同時,政府應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環保企業;產業結構;核心技術;制度保障
中圖分類號:F1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8-0048-02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綜合性產業。環保產業主要目的是為防治環境污染、生態保護與恢復、有效利用資源、滿足人民對環境的需求并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未來共同的發展戰略,環保產業應運而生。環保產業不僅拉動各個產業可持續發展,增加大量就業機會,而且還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6年3月我國發改委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將環境保護作為“十三五”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關注領域,要求發展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和生態治理修復成套技術,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一、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較晚。數據顯示,我國環保企業中能獨立研發環保產品的大企業還很少,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多數企業核心生產技術能力差,生產設備沒有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自動化,專業人才少,產品結構單一,差異化程度不大。且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產品結構、功能、性質大多相似并處于低級水平,缺乏創新性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與支持,環保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業績高速增長,產業整體營收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復合增長率達到22.92%。2017年,我國環保產業60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 649億元,同比增長25.24%;實現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21.52%。凈利潤增速雖不及營收增速,但2011年以來六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6.70%,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但與此同時,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
首先,多數環保企業只注重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往往忽視了發展與產品相輔相成的其他方面工作。在企業的核心技術發展、環保思想的宣傳、環保和環境信息咨詢和服務、環保運營服務、環保技術服務等方面,多數環保企業尚未形成一支有規模的、專業化的資源服務團隊,缺乏多功能、全方位的市場服務。
其次,環保企業的產品開發不均衡,產品相似度高、差異性低。當前多數企業的產品主要有水污染治理產品、大氣污染治理產品、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產品、噪聲與振動控制產品、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設備等。以2017年為例,我國環保產品的收入數據報告如下圖1。
由圖1可知,我國環保企業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水污染治理產品和大氣污染治理產品,兩項占比之和高達80%,固體廢物處理裝置產品僅占比1%,也折射出我國環保產品的結構不均衡問題,產品主要集中于水污染治理產品和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并未形成產品種類均衡、差異性高的產品體系。
二、我國環保企業亟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一)國際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
國際上,一些國家尤其發達國家環保產業起步較早,早已經歷了環保產業興起和發展的階段。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后工業體系經歷了產業升級及產業轉型的過程,環保需求也逐漸發生結構上的變化。當前,發達國家的環保產業規模普遍較大,產業發展重點在于再生資源產業方面,大力發展環保服務、環保設備以及環境資源等。憑借綠色生產技術的開發、廢物再利用生產技術的開發,發達國家再次走到了環保產業調整的前列。在各個國家都在進行環保產業調整的國際大環境下,我國的環保產業進行結構調整是必然的。
(二)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所致
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是距離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產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科技儲備能力缺乏、商業化模式不完善、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深化發展動力不足等,為克服這些短板,必須對環保產業進行深層次的改革,通過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完善商業發展模式、進行環境科技創新等,實現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三)民眾對良好環境需求的助推
民眾對良好環境需求是最大的一種消費潛力,民眾對環境需求的提升將進一步拉動環保產業的投資。隨著人們對于環保的意識不斷增加,對于環保產品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其基本使用價值的發揮,而是對環保產品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更高品質、更多樣化的用途。環保企業產業結構不應再是從廣度上(產品的個數和產品的產額)進行調整,而是對深度上(產品的品質、性能、用途)進行深度技術化,多樣化的調整,對產品設備成套化,體系化,系統化,自動化、科技化的調整。環保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應是各企業對市場的判斷,根據市場供求的關系以及市場需求者的要求,而不是政府下達指令以及在政府的指導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三、環保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
(一)政府方面:為環保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對政府而言,對環保企業研發、生產環保產品時產生的經濟損失給予補償,當環保企業研發并生產出新型的、高技術含量、多樣化的環保產品時,應給予實質性的減免優惠。同時,政府應增加對環保產業、環保科學技術創新和培養技術創新型人才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可從融資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對環保企業給予最大的支持,使環保業形成完整的環保產業市場體系。
同時,政府應為環保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服務。資金短缺會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環保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出面為環保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來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可通過降低對企業固定資產的要求、提供無息貸款或者為環保企業擔保,解決對環保企業從銀行融資難和成本高的問題;還可支持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通過國家注資和持股開增加外界對于環保企業的信心度,促使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向新型環保產業發展。
(二)企業方面:努力構建體系化、技術化、創新化的產業結構
對于環保企業而言,應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尤其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能在市場競爭中把握市場機會,獲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其次,環保企業應具備創新的能力。隨著政府對環保要求以及環保標準的提高和趨嚴,企業應能夠及時應對和研發新技術,構建支持綠色制造產業發展的技術體系,積極將先進產品投向市場。環保企業通過大力發展知識性環保企業,加強環保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把環保服務(環境和環保的信息咨詢,環保思想,環保技術服務的宣傳)與新型環保產品進行有效結合,形成一個系統化、完整化、科技化、先進化的環保產業,增加綠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發揮科技創新在工業綠色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美艷,王晉剛.淺談我國環保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綠色環保建材,2018,(10).
[2]? 邵永富.芻議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師,2017,(5).
[3]? 曾賢剛.我國環保產業的市場結構分析[J].中國環保產業,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