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偉 蔣琴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法治是黨治國理政之利器。各級領導干部作為國家公權力的掌控者和行使者,是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少數”,其依法執政本領的高低決定著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決定著“中國夢”的實現進度。但是,現實中,部分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與其擔當的新使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探索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有效路徑,進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路徑
中圖分類號:D912.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8-0195-03
新時代,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作為引領中國發展的“關鍵少數”——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同時,它還沒有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找到其影響因素,并據此探索提高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現實路徑,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提供堅強的領導保障,從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一、新時代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緊迫性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1]新時代,法治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而領導干部作為掌握國家公權力的“關鍵少數”,其依法執政水平代表著全黨依法執政水平,決定著法治的實現程度和國家治理能力的高低,故而,全面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已勢在必行。
(一)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關鍵一招
“領導干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盵2]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深刻影響著我黨依法執政水平,關系著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個全面依法治國環節的協同推進,關系著國家和社會的有序運行,關系著人民的幸福安康。只有領導干部堅持依法執政、提高依法執政能力,方能提高立法質量、保證國家機關嚴格依法履行職權、推進司法公正、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環境,進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因此,領導干部需要不斷增強依法執政本領,確保依法治國方略的順利實施。
(二)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是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的本質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促進我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不竭動力。如今,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難啃的“硬骨頭”較多,一些既得利益集團、既有利益格局亟待調整,同時,發展中的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改革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要實現改革預期目標,就需要將法治納入改革的各個領域,充分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領、規范、保障等作用。而領導干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堅力量,其依法執政本領的高低必然影響著改革的廣度和深度。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2]在改革關鍵期,我國發展面臨著眾多機遇和挑戰,需要領導干部繼續提高依法執政能力,運用法治手段沖破阻礙、解決問題,保證改革沿著法治軌道不斷前進。
(三)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的重要一環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面對新的環境和任務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顯示著黨敢于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氣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等各方面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的質量,全面從嚴管黨治黨,使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顯著提高。而領導干部作為全黨的骨干力量,其依法執政能力建設必然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點和難點。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越高,就越能帶動廣大黨員崇尚法治、遵守黨紀國法、依法辦事,就越能推動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完善,使依規治黨貫穿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過程。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不斷提高領導干部依法執政能力。顯然,增強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具有現實必然性,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課題。
二、新時代影響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提高的主要因素
增強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既是新時代黨建的主要方向,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內在需要。我們要深挖出妨礙領導干部提高執政本領的關鍵因素,為探求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路徑找準路徑。在諸多影響因素中,以下幾個方面比較突出地阻礙著領導干部依法執政能力的提高。
(一)從主觀意識上說,有的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比較淡薄
法治意識是一個人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與敬畏。法治意識是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的“根”,法治意識越強,越能夠尊崇法治,從而時刻把法律作為自己分析判斷、處理問題的準繩,善于運用法治手段處理問題,而不被人情、金錢等因素影響。但目前,有的領導干部“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漠視法律的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法治意識較弱,依法執政本領較低。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了這一現狀及其危害:“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等問題,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和威信,損害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的正常秩序?!盵3]因而,領導干部需要增強法治意識,將其內化為心中的戒條,外化為法治行為,模范踐行法治,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
(二)從個人能力上說,部分領導干部依法辦事能力不強
依法辦事能力是一個人運用法治手段處理事務、解決矛盾所表現出來的本領和素質,體現著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法治思維水平的高低、法治實踐經驗的多少等。而領導干部作為國家事業的管理者,其依法辦事能力尤其關系著各個領域法治化的推進。目前,某些領導干部雖擁護法治,但往往因為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夠、認識不透徹,未形成邏輯化的法治思維方式,或者依法辦事經驗缺乏,導致處事效果不佳,法治作用難以發揮。比如,某些領導干部在制定制度時,僅僅局限于法律條文的字眼上,沒有結合自身情況,真正學懂弄通法律,建立適合該治理領域的制度,使得新制度無法滿足現實需要;某些領導干部在處理一些復雜問題時,不能以法律眼光深入剖析問題,認清事物的本質,導致一些深層次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某些領導干部法治實踐經驗少,對一些自己未觸及的新問題不知如何運用法治解決,造成一些新領域無法開拓。可見,領導干部亟須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三)從客觀的制度建設上說,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成效考核體系有待健全和完善
法治建設成效是衡量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高低的尺度。對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成效進行考核,一方面有助于選用提拔那些法治素養高、依法執政能力強的干部,使其帶頭依法履職,開創法治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有助于發現那些“人治”思想嚴重、依法執政能力差的干部,以便對其加強法治教育,督促其轉變思想,增強法治自覺。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盵4]但目前,對于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成效的考核體系還未完善,一些考核制度和標準還未明確,對于考核結果的相應措施還未制定,這就使考核體系無法發揮它的真實作用。故此,需要健全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成效考核體系,激勵領導干部不斷增強依法執政本領,警示領導干部遵守黨紀國法。
三、新時代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有效路徑
目前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正處于“進行時”,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推進的過程。新時代,黨所處的環境對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提出了更高的、更具體的要求。但從當前影響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提高的關鍵因素來看,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能力依然欠缺,需要以這些因素為著力點,探索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現實路徑,從而全面建設現代法治國家。
(一)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憲法和法律的本質,尊崇敬畏法治
社會主義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維護人民利益的重要武器。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和權威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和權威。領導干部作為依法執政的具體實踐者,首先需要明白法的本質,認識到依法執政是依據人民意志執政,而不是依據個人意志執政,依法執政的目的是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個人私利。其次要在深刻理解法的本質的基礎上堅定對法治的信仰。領導干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者,是人民的“公仆”,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彰顯,兩者內含之義高度契合,這就決定了領導干部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筑牢法治信仰之基。最后,要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謹記“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這一警示語。領導干部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權由法定、權依法使,堅持做到法律紅線不觸碰、法律底線不逾越。
(二)深入學習憲法和法律,高懸法律明鏡
憲法和法律知識是領導干部依法執政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領導干部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準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盵5]因此,領導首先需要加強憲法學習。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根基和靈魂,依憲執政是依法執政的前提和應有之義。領導干部需要主動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了解憲法修訂的歷史,知曉憲法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帶頭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為依法執政奠定堅實基礎。其次,要在熟練運用憲法的基礎上深入學習與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這些法律法規內化于心,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堅持學用結合,進而鞏固知識,強化認識。再次,要健全領導干部學法制度,通過定期舉辦法治講座、集中自學等方式,讓領導干部在法治教育中深入理解、體悟與自身相關聯的法律知識,廣泛涉獵更多的法律知識,全面提升領導干部的法律素質。
(三)自覺培育法治思維,強化運用法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法治思維是法治方式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行動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領導干部的依法執政本領,是影響領導干部依法執政本領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領導干部需要以這兩個因素為著力點,在其上多下工夫。首先要嚴守程序規定,時刻謹記職權法定,根除特權思想,為法治思維的形成和法治方式的運用創造先決條件;其次,在決策或執行前,要以縝密的法治邏輯思維剖析問題,真正實現法的指引、評價、懲罰等功能。再次,要善于將法治思維轉化為具體行動,強化法治方式,以便更好的開展法治工作。最后,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刻的。優良的法治環境會促使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帶頭依法辦事,提高依法執政本領。
(四)加強法治實績考核體系建設,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制
科學合理的法治實績考核體系是領導干部不斷增強依法執政本領的主驅動力和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緊對領導干部推進法治建設實績的考核制度進行設計,對考核結果運用作出規定?!盵6]為了貫徹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建立健全法治實績考核體系。首先,全方位考量,明確和細化考核指標,研究和制定考核標準、考核辦法、落實措施等,明晰考核主體,并針對不斷變化的情況及時進行修正,保證這一考核體系真正發揮作用。其次,注重規劃考核時間和次數。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對領導干部的法治實績進行全面測評,保證考核體系能準確地反映一段時間內領導干部法治建設的情況。最后,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優先提拔和重用那些法治能力強的干部,對那些搞“一言堂”、不能依法履職盡責的干部進行問責,全面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1.
[2]? 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J].前線,2019,(3):9.
[3]?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N].人民日報,2015-02-03(01).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78-179.
[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98.
[6]?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N].人民日報,2015-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