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馬廣奇

摘 要: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水污染制約其經濟發展。為研究紡織工業水污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水足跡理論和脫鉤理論為基礎,對我國紡織工業2008—2017年間灰水足跡與經濟產出之間的脫鉤狀態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灰水足跡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研究區間內有一半的年份兩者之間處于強脫鉤狀態。這說明紡織工業的治污減排效果顯著,經濟發展健康,應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技術創新,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關鍵詞:灰水足跡;水污染;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6-0020-02
引言
紡織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工業組成部分之一,其經濟發展狀況關系到我國的重大民生問題。而近些年來,隨著中央政府對環境問題的越來越重視,紡織工業作為水污染的重要產業,研究其水污染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水足跡中的灰水足跡可以用來衡量水污染情況,可以通過數學模型將其量化[1~2],并以此建立與經濟之間的聯系,深入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對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研究模型
水足跡可分為藍水足跡和灰水足跡,藍水足跡表示水資源消耗量,灰水足跡是以當前環境的水質為標準,對排放的污水進行稀釋,達到規定的可排放標準需要的水量。它可以用來評價水資源的污染程度,可表示為[3]:
式(1)中,WF為灰水足跡,Lori(k)是排放前后污染物k的濃度差值,Csta(k)是規定的污染物k可排放的最高值,Cnat(k)表示污染物k在自然環境中的原始濃度。
本文為了研究灰水足跡與經濟的關系,還需要引入脫鉤理論,該理論可用來描述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強脫鉤是最理想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經濟增長顯著,環境負荷降低。強負脫鉤是最差的經濟發展模式,剛好與強脫鉤相反,即這種類型下的經濟發展為下行,環境負荷增大。其模型可表示為[4]:
式(2)中,M指脫鉤彈性系數,EPt指第t年的灰水足跡,EPt-1指第t-1年的灰水足跡,DFt指第t年的紡織工業的主營業收入,DFt-1指第t-1年的主營業收入。
二、結果與分析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統計年報》,紡織工業的廢水污染物核算標準按照國標GB4287-2012。為了深入分析紡織工業內部的具體情況,將紡織工業劃分為化纖業、紡織業、服裝業和設備制造業4個子行業,并選取我國紡織工業2008—2017年十年間的紡織工業數據為樣本分析灰水足跡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通過式(1)和式(2)的計算,將結果列于下頁表中。從表中可以看出,整個研究區間內初始灰水足跡的變化量和紡織工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2008年和2011年為擴張負脫鉤,表明灰水足跡與GDP經濟產出同時增加,但水足跡的增速略大于經濟增速;2016年水足跡和經濟變化速率都呈現減小態勢,0.8<脫鉤彈性系數<1.2,為衰退耦合;其余年份均為脫鉤狀態,其中2009年和2010年兩年為弱脫鉤,也就是經濟產出量和灰水足跡數量均為呈現增加狀態,只是經濟增速大于水足跡消耗增速;2012—2015年的四年間,經濟和環境的關系表現為強脫鉤,也就是經濟產出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灰水足跡數量不斷減小,這是最優狀態,最有利于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整體來看,“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經濟產出和灰水足跡之間的關系經歷了負脫鉤—弱脫鉤—負脫鉤—強脫鉤的變化形式,甚至2012—2015年實現連續四年強脫鉤,表明我國大力促進紡織工業節能減排,實現清潔生產的政策成效顯著,由于經濟增長產生的污水數量大幅下降。
整個樣本研究期間,四個子行業脫鉤狀態由好到差依次為化纖業、紡織業、服裝業、設備業,服裝業和設備業脫鉤狀態相比其他兩個子行業相對較差的原因在于自身生產用水量以及產后的廢水排放量較小,然而經濟增長的速度又相對較快。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水足跡理論和脫鉤理論研究了紡織工業經濟發展與水污染之間的關系,主要結論有以下幾方面。
1.紡織工業的經濟發展與灰水足跡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相互促進的動態變化關系,二者之間的脫鉤狀態良好。
2.在研究區間內灰水足跡與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五年的強脫鉤,說明紡織工業領域治污減排效果顯著。而且從子行業的角度來看,服裝業和設備制造業水污染治理情況更好。
3.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應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