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芯懿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這種新型媒體傳播方式日趨普及,對于政府公信力而言,這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基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探討自媒體對政府公信力帶來的正反兩方面影響,進而對自媒體時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徑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自媒體;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6-0185-02
“自媒體”是一種新型交互式媒體傳播方式,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在2003年將其定義為普通公民經由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一種提供與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相較于傳統媒體,自媒體傳播速度快,互動范圍廣,實現了“人人皆記者”的模式。然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政府公信力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政府公信力,是指民眾對政府形式與行為的認可度和支持度。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一個國家政府執政力的基礎,是政權的生命力所在。
1.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夠強化政府的合法性與權威性,提升政府職能的執行力度。政府的產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必須具備合法性,合法性是權威性的前提。由此,政府的公信力越強,民眾對于各類政府職能的認可度與擁護度就會越高,執行力度也就越大。相反,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也必將導致政府職能的缺位與社會動蕩。
2.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夠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作為市場經濟規則的制定者與維護者,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夠有效調解和平衡各方利益,維護經濟穩定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3.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有助于提升國際地位,維護國際形象。一個國家想要在國際上獲得其他國家的尊重與認可,與他自身的強有力的執政權威和穩定的國內環境緊密相連。因此,良好的政府公信力對一個國家健康穩定發展與提升國際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自媒體對政府公信力的雙重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將對公民生活影響最廣泛和深刻的政府推向了輿論中心。公眾可以更快更多地獲取到信息,隨時隨地針對某一政治事件或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其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也要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自媒體對政府公信力的積極影響。第一,提升了民眾政治參與熱情,推進了社會民主化進程。傳統的民主政治參與方式費時費力,公民大多處于被動的狀態。自媒體的興起,讓普通民眾憑借一部手機或電腦就能獲取海量的信息,了解到政府部門的各項政策通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訴求,極大地提升了政治參與的熱情,培養了主人翁意識。同時,在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監督與反腐成為了對政府監督的有效形式之一,促使政府部門合理利用權力,規范自身言行,對構建廉潔高效的政府體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政府的形象,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第二,創新政府部門服務方式,提高辦事效率。近年來,政府部門依托政務軟件、門戶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開展辦事服務,通過網絡預約、上傳資料乃至平臺審核,極大地簡化了辦事流程,節省辦事人的時間。民眾通過網絡向地方政府部門進行咨詢或投訴,政府部門及相關負責人也可借助網絡平臺給予回復,形成了良性互動,大大拉近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提升了政府公共治理的能力,進而提升政府公信力。
2.自媒體對政府公信力的不利影響。第一,輿論環境復雜化,虛假信息大量傳播。自媒體環境下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傳播速度快,互動范圍廣,輿論環境變得更為復雜,任何人在任意時間地點可以傳播任意內容,且缺少監管與控制,這也導致網絡輿情的發展方向難以把控。一些自媒體人為了獲取關注和流量,片面或夸大新聞事件,甚至發表帶有煽動性的評論,極易引起事態失控。哪怕事后相關部門進行澄清與解釋,也有部分民眾會認為是政府在掩蓋實情,對政府形象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此外,自媒體的匿名形式也給了境外反動勢力可乘之機,他們借助網絡平臺發布大量反政府言論,一定程度上也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害。第二,政府部門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能力不足。盡管我國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但部分政府工作人員信息技術水平不夠,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意識與能力不足。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突發性事件易發多發,而政府的危機處理過程處于媒體與網民的圍觀下,更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提出了新要求。但一些政府部門出于維護形象考慮,在危機發生后還采取封堵策略,只公開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企圖掩蓋部分真相,往往等到引發熱議時才做出回應,使得民眾對政府產生質疑。有些部門危機應對機制不健全,在輿論爆發時不能做出及時回應,讓各種猜測綁架輿論導向,不僅使事件的影響范圍擴大,還讓政府陷入公信力危機。
三、自媒體時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徑
利用自媒體時代給予的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機遇,有效應對自媒體環境下新的挑戰,是政府公信力建設的必經之路。如何利用好自媒體,使自媒體在政府與公眾之間成為溝通兩者的新的有效渠道。筆者認為,政府應從內外兩方面做起。
1.外部建設:加大對自媒體的監管力度。第一,加快網絡立法工作。隨著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政府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缺乏針對自媒體網絡的監管法律,導致在打擊網絡違法行為上的力度不大,處理某些事件時也缺乏法律依據。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完善自媒體適用法,使其在法律的框架里健康良性運轉。第二,加大網絡監管力度。除了彌補立法上的缺失,政府還應加強網絡監管,建立網絡輿情監測與預警機制,包括對網絡輿情的事先收集、分類研判和危機應對。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分析轉發點贊評論數等指標,掌握網絡輿情動向,對不同事件制定相應的應對預案,在網絡輿情爆發后能第一時間搶占網絡輿論主導權,對不良揣測和惡意傳播做出相應的處置。第三,加強文明用網教育。從長遠上看,自媒體的健康發展需要每一位“網絡人”的自我約束。政府要加強對網民的文明用網教育,提高自媒體人的理論素養與道德水準,引導民眾在網絡上合理發表言論,積極培育理性網民。通過強化對自媒體的監管力度,有效利用自媒體為提升政府公信力服務。
2.內部建設:強化自身建設,維護公共形象。第一,提高網絡輿情危機治理能力。政府應轉變傳統管控型的輿情治理理念,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應對網絡上普通民眾的不同聲音,及時回應,正面引導。在危機發生后,第一時間落實責任并公布于眾,讓公眾了解情況,快速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積極聯合社會力量攜手進行危機治理。事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網絡輿情危機治理能力。第二,加強信息公開,打造誠信政府。自媒體時代,政務公開、權力運用透明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徑。政府要通過自媒體平臺,及時發布信息,主動與公眾溝通交流,回應公眾質疑,確保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度,滿足人民的知情權,并主動接受民眾的監督。構建一個透明誠信的政府,來提升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度。第三,打造政府與公眾網絡對話平臺。當前,網絡已成為民意的重要反映渠道,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也日益提升。對此,政府應以積極的姿態直面網絡民意,積極打造與公眾的網絡對話平臺,不但要熟練掌握自媒體技術,還要及時回應網絡民眾訴求,堅持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人民的理念,提供及時有效的網絡公共服務,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最終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與公信力。
四、結語
自媒體對政府公信力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政府需要轉變執政理念,積極利用好以網絡為核心的自媒體,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其優勢與作用,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