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葵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體制的改革,我國檔案管理從一元主體向多元主體方向發展,檔案管理主體由政府擴展到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在檔案管理向多元主體趨勢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凝聚強大的力量,促進我國檔案管理進一步發展,是應重點思考的問題。研究在檔案管理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促進我國檔案管理發展。
關鍵詞:檔案管理;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27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6-0187-02
引言
我國檔案管理工作具有悠久歷史,從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在歷史進程中,打破了政府檔案管理工作服務政府部門局面,許多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加入到檔案管理行列,轉變了一元主體局面,促進我國檔案管理向多元主體方向發展。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改革開放重點建設目標,越來越多的政府領導形成社會共治、協同治理理念[1]。協同治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協調政府與社會群眾之間的管理,促進共同發展。因此,本文在協同治理理論基礎上,解決檔案管理實際存在的問題,分析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發展必然性。
一、檔案管理多元主體發展趨勢
在科學不斷發展進步時代,檔案由紙質檔向電子檔發展,檔案管理由實體向信息化方向發展,檔案管理主體由政府向多元主體方向發展。
(一)全國檔案建設情況
國家檔案局2019年9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3 044個。其中,中央級1個,省(區、市)級29個,副省級15個,地(市、州、盟)級406個,縣(區、旗、市)級2 593個。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檔案館4 136個。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館3 315個,國家專門檔案館211個,部門檔案館143個,企業檔案館158個,省、部屬事業單位檔案館309個。這些檔案館主要負責整理、收集、保管、統計檔案資料,方便政府、企業、個人等查閱信息。
(二)私營控股企業
新華網2019年9月報道,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單位數量迎來快速增長。1996年,全國共有法人單位440.2萬個。2017年,單位數量增加到2 200.9萬個,是1996年的5倍,21年間年均增長8%。其中,2012—2017年期間,單位數量從1 061.7萬個迅速增加到2 200.9萬個,年均增長15.7%。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各行業單位數量增速出現分化,現代服務單位數量迅速增長,占比顯著提高。1996—2017年期間,信息傳輸、信息服務業單位數量增長最快,從2.0萬個增加到71.9萬個,增長了34.3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數量總體上呈快速增長勢頭,在全部法人單位的占比不斷提高。2017年,企業數量達到1 809.8萬個,比1996年增長5.9倍,占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為82.2%。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企業數量進入爆發式增加階段,從2012年的828.7萬個增長到2017年的1 809.8萬個,5年增長了118.4%,年均增長16.9%。從控股情況來看,2017年,私人能控股企業162.4萬個,占全部企業的比重為89.5%。由此可見,由于企業數量眾多,在運行中將產生大量檔案信息,并且這些信息不屬于政府檔案局管理范疇,企業應自行管理。在企業運行中,檔案管理是重要組成部分,且數量極為龐大。
二、檔案管理多元主體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分配不均衡
我國檔案管理一直服務于政府,隨著時代發展,各行業都參與到檔案管理當中,但是各行業的管理制度,導致檔案管理存在較大問題。在近幾年發展中,我國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企業運行將產生大量資料,故其檔案管理需求逐漸增多。由于政府管理范圍存在局限性,無法顧及全國各大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所以企業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投入大量人力資源、財力、物力等進行檔案管理。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將檔案管理工作全權委托給中介機構、外包企業等,進而有效管理企業檔案[2]。我國經濟體系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政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將檔案管理管理權、使用權交給企業、個人或中介服務機構,但是在此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極易出現由于檔案管理不慎導致信息流失風險。特別是在科技信息發達時代,科技不斷創新,檔案管理向信息化發展。檔案管理人員直接通過網絡進行檔案有效管理,為確保檔案管理安全性,企業聘請專業的網絡工程師進行網絡設計及維修工作,防止檔案信息泄露或被盜風險。
(二)檔案管理機制不完善
檔案管理目的就是方便政府、企業、社會人士查閱。在我國檔案管理主要是為政府服務,其收集整理的資料大多是政府資料,其使用對象也是政府機關單位。隨著社會發展,政府意識到信息公開的重要性,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公共檔案信息的易用性。為滿足人們日常獲取公共檔案資源需求,政府從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完善檔案管理機制、建立資源共享平臺。但是由于政府部門檔案管理涉及部門較多,各領域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很多檔案管理主體各自為政,形成封閉的管理體系,進而阻礙了共享檔案資源發展。特別是在信息快速發展時代,人們追求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實性。但是,在檔案管理較為分散的狀態下,各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交流,導致人們難以獲得較為完整的有效信息。
三、檔案管理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困境
在檔案管理多元化協同治理中,其主要是指充分協調政府、企業、社會人士等多種主體關系,共同協商最佳檔案管理方法,解決現階段檔案管理存在問題,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一)實現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在檔案管理中主體是管理核心,在檔案管理中缺少主體難以開展管理活動。我國檔案管理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以政府、社會、市場為核心的三個體系。其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要是負責政府的檔案收集、整理,是面向政府部門的檔案管理活動,形成以政府為核心的體系;企業、檔案管理外包公司、中介等,形成以市場為核心的體系,其主要是提供檔案管理服務及需求;儲存公民信息、志愿者檔案等非橫幅組織,形成以社會為核心的體系。三個主體在檔案管理中發揮不同功能及職責,因此為實現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應先明確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優勢、作用等,充分挖掘主體優勢,促進檔案管理發展。但是在實際檔案管理過程中,各主體之間缺乏溝通,導致信息流通不對稱,進而無法滿足公民需求,政府也無法實現檔案管理有效監督,進而影響檔案管理協同治理。
(二)不平衡發展
在我國發展進程中,政府向服務型方向發展,同樣,檔案管理部門也從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向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方向發展。但是在實際管理中,現實與理想存在較大差異,政府檔案管理部門提供服務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其次,檔案行政部門提供的檔案服務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最后,政府部門無法實現全國檔案監督管理、指導[3]。
四、檔案管理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有效對策
(一)抓住實踐機會
檔案管理設涉及我國所有行業,其系統組成結構較為復雜。雖然我國檔案管理組成系統較多,但是各系統之間存在相關性。在實踐中,只有抓住機會,實現多元主體之間的局部協同,從小范圍擴大到大范圍,進一步推進深層次的協同治理。此外,切實加強工作對接與管理指導,進一步完善我國檔案工作制度,發揮檔案管理作用。
(二)完善法律條規
為有效實現檔案管理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必須在法律條規下進行,在協同治理過程中出現問題采用法律方式解決。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政府重視檔案管理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檔案法制度,有效解決在協同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促進我國檔案管理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復雜的社會體系中,實現檔案管理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是未來發展趨勢。但是在實踐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只有有效解決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才能有效促進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