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碩 王萍



摘 要:以1996—2018年的CNKI論文為數據源,以農戶行為和環境為主題進行檢索,從1 294篇文獻中篩選出相關性最強的438篇論文進行分析。利用共詞分析法,結合Cite Space和Excel軟件,多角度評析農戶親環境行為的研究熱點與重點,發現研究成果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與國外不同,近年來國內更關注于農戶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但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理論研究成果顯著少于實證研究成果。采用計量分析系統梳理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脈絡,揭示發展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研究發展提供基礎依據。
關鍵詞:親環境行為;農戶;文獻計量
中圖分類號:F32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6-0035-06
鄉村文明建設離不開農戶的日常行為,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農戶的生產行為密切相關。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戶的環境意識與行為,也就決定了當地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環境的發展方向[1]。分散性、隱蔽性和滯后性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因此,單純運用法律法規或者先污染后治理,以及治“點”不治“面”,往往使得污染不得根治[2]。農戶親環境行為,是指農戶在生產生活中,在受外在因素影響和內在需求的作用下,采取有利于生態環境發展的行為[3~6]。由20世紀30年代起,環境問題引起世界范圍內的重視,親環境行為成為各界的研究熱點。
由于我國農地環境問題的日益顯現,部分學者結合西方農戶行為理論,將親環境行為研究主題擴展到農戶,提出農戶親環境行為,特指農戶為了降低污染,自覺減少生產投入并且循環利用的生產經營模式[7]。引導農戶進行親環境生產行為,是協調農業生產和保護農業環境的關鍵,能夠從源頭上解決我國農業環境污染的問題。目前,國內對農戶親環境行為的研究綜述都是定性論述,缺乏定量分析。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法和圖譜法,基于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近30年來收錄的有關農戶生產過程中的親環境行為研究的中文文獻,對農戶親環境行為研究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研究其發展特點并尋找其存在的問題,探索其未來的研究方向,為農戶親環境行為提供更加科學與合理的決策依據。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資源總庫,其中包括中國期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和中國優秀碩士畢業論文。具體的搜索方法為以“主題”=“農戶行為”,并在結果中檢索“主題”=“環境”,得到1 294篇文獻;然后人工甄別“篇名”“關鍵詞”“摘要”等其他檢索項,最終獲得相關性強的論文438篇,其中期刊論文204篇,博碩士學位論文234篇。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法和知識圖譜法定量描述、評價學術現狀并預測發展趨勢。通過文獻計量法、Excel軟件實現歸類、加總、排序和圖表制作等功能,宏觀上分析文獻數量的變化,揭示研究熱度;微觀上,分析其核心期刊、作者發文情況以及發文機構特點等方面。通過知識圖譜法,利用CiteSpace軟件可以直觀反映作者合作網絡和發文量;通過主題、關鍵詞共線分析,可以直觀、準確地定量分析研究內容的重點、熱點和演變,刻畫不同時期研究重心的轉移。
二、結果分析
1.文獻數量統計分析。由下頁圖1可以看出,我國農戶親環境行為研究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萌芽發育期(1996—2005年)。1996年出現第一篇相關學術論文,此后每年論文發表數量保持在3篇左右;以土地利用行為可持續性的理論研究為主,主要內容包括農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與約束機制、農業技術采用行為的初探等。第二階段,高速增長期(2006—2015年)。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論文數量高速增長,平均每年增幅4篇左右,至2016年,平均每年論文發表數量水平達到55篇;學位論文數量明顯多于期刊論文,說明該研究已經逐漸成為高校的研究熱點問題;研究內容多為區域尺度下農戶對某一親環境行為的采用研究,以實證研究占主,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第三階段,穩定發展期(2016年至今)。年均論文數量49篇左右,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發表數量基本持恒;學者更多從農戶認知的視角研究親環境行為的采納和影響。
2.核心期刊研究。論文發表呈現大集聚、小分散的狀態,86種學術期刊共刊登相關論文204篇;其中,發文量排名前14位的期刊總共載文84篇,占期刊文獻總數的41%。《農業技術經濟》載文量最多,載文11篇;其次是《生態經濟》載文10篇;居第3位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均載文9篇。此外,從學科的角度對期刊進行分類,發表在農業基礎科學類期刊的論文有40篇,占比20%;農業經濟與管理類論文55篇,占比27%;資源環境科學類論文54篇,占比26%;地理學等其他社會科學類論文55篇,占比27%。總體上看來,農戶親環境行為主題偏向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方向。
3.作者分布研究。核心作者群是否形成,反映了該領域研究的成熟情況。普萊斯定律認為,核心作者群取決于核心作者的發文量達到該領域文章總數的一半[8]。核心作者判定公式為M=0.749(Nmax)1/2,其中Nmax是統計年段內發文量最多的作者發文數量,算得論文篇數M(取最大整數),當該領域作者發文量大于M時,即可認其為核心作者[9]。在本文研究領域最高產作者發文量為5篇,則Nmax=5,算得M=1.873,取最大整數為2。因此,有2篇及以上文章的作者即為農戶親環境行為研究的核心作者。經統計,核心作者撰寫論文數量為94,占總文獻量438篇的21.5%,遠遠不足總論數的一半,所以農戶親環境行為研究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體。同時,利用CiteSpace制作研究學者可視化圖譜,發現大多數學者呈獨立狀態,合作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