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欽玉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中央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是一項必須堅決完成的政治任務,而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血液,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農村信用社作為“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發揮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農信銀行業機構的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力度,讓金融“活水”更加精準地注入鄉村振興領域。
關鍵詞:“黨建+”;農信社;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832.3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8-0122-02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中央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此后,中央先后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將“鄉村振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血液,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農村信用社作為“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發揮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農信銀行業機構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力度,讓金融“活水”更加精準地注入鄉村振興領域。同時,“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中央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是一項必須堅決完成的政治任務,因此,農信社助力鄉村振興也離不開黨建的引領。
一、武夷山農商行“黨建+”服務“三農”的主要實踐
福建武夷山農村商業銀行于2016年由武夷山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而成,植根于福建省內的農業大市——南平市。截至2019年10月末,全行各項存款余額41.4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7.22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24.12億元,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88.61%。武夷山農商行認真落實中央工作部署和要求,牢記“根植農村,服務三農”的使命,強化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了黨建、業務經營與鄉村振興齊頭并進良性互動。
(一)黨建+機制
加強思想教育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堅持以“按需選派、人崗相適”的原則與地方黨政部門簽訂合作協議,選派基層網點負責人以及業務骨干等擔任各鄉鎮、行政村的金融助理,建立黨建共建機制。同時,加大對金融助理的黨建知識、“三農”政策和農村金融業務的培訓力度,提升金融助理政治素質與業務能力。
(二)黨建+服務
一是打造“紅色驛站”,依托“三有書屋”,配備黨建、政治、經濟、農業、科普等書籍,為鄉土人才“充電”、“加油”,打造家門口的黨建宣傳陣地和鄉村振興服務站點。二是推行“背包銀行”,主動扎下身子、深入農村,上門提供金融服務。三是推進“信用工程”,創建信用村、信用鄉鎮,并依托基礎黨組織優勢,農村金融助理聯合村兩委進村入戶,分類建立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各類城鄉居民普惠金融信息檔案。
(三)黨建+產品
一方面,緊密結合地方煙葉、蓮子、筍竹、茶業、稻花魚等“一鄉一品”特色農業,創新推出“速易貸”、“茶好貸”、“農E貸”、“惠營興”等特色金融產品,有效滿足農戶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立足武夷山國家“雙世遺”旅游景區的區位優勢,為鄉村民宿經濟提供金融支持,幫助農戶自主創業、脫貧致富;此外,以“普惠卡+借記卡”滿足民宿資金、結算需求,助力綠色生態鄉村旅游發展。
二、農信社“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
(一)堅持黨建引領發展,持續改進作風優化服務
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經營發展的“根”和“魂”,牢牢牽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注重黨建引領、文化熏陶、活動助力,將黨建責任化、黨建規范化、黨建品牌化和黨建人本化融入改革發展全過程,全力打造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樣板”,更好發揮農信社助力鄉村振興、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全面小康的作用。
(二)聚焦重點服務對象,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堅持靶向供給。農信社應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以支農支小為出發點,將信貸資源更多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領域和客戶群體傾斜,通過全面開展掃園、掃村、掃街、掃戶“四掃”活動,主動挖掘并對接“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二是推動融合發展。堅持與地方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農信社應積極對接落實國家、省市經濟發展戰略,不斷推出接地氣的金融便民利民惠民產品,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成長型小微企業發展,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充分發揮金融杠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持續推進機構改革,增強自身發展動能
一要持續改善公司治理。改革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農信社應繼續深化農信社銀行化改革,向改革要效益,向創新要動能,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服務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活力。二是推進金融科技發展。農信社應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大力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加快推動網點由人工操作向智慧服務轉型,將標準流程化的業務逐步向自助渠道、線上渠道遷移;細分客群,做好專業精準服務,按商區、園區、農區、社區分類對轄內零售客戶深度挖掘,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起完善的客戶生態系統,建立客戶、業務、產品的聯動機制,依托產業鏈發展上下游客戶,實現由單一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等向綜合營銷服務轉變。
參考文獻:
[1]? 張鎮雄.農信社要當好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J].福建金融,2019,(2).
[2]? 劉陽德,趙琨.農信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以四川威遠農商銀行為例[J].當代縣域經濟,2018,(12).
[3]? 福建農信:傳承紅色初心 黨建領航引路[N].中國經濟導報,2018-09-28(002).
[4]? 仇傅.福建農信:當好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訪福建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余軍[J].銀行家,2018,(10).
[5]? 王峰,董靜.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江蘇實踐”[J].中國金融家,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