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宇
摘 要: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因此我國一直對鄉村建設和鄉村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必要保證。針對目前存在于鄉村治理中的問題,需要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對鄉村治理進行優化,使有效鄉村治理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力支撐。
關鍵詞:鄉村振興;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6-0043-02
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亦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新時期處理和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體方案?!爸卫碛行А笔青l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重要組成,實現鄉村有效治理,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其他要求實現的重要動力。
一、目前存在于我國鄉村治理中的問題分析
1.農村人口流失。人口城市化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必然趨勢,由于城市經濟發展程度高,擁有的發展資源多,因此對于農村人口的吸引力較農村本身而言要大許多,許多農村人口紛紛流入城市,或在城市求學,或在城市就業。這給鄉村治理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其一,農村優質勞動力及新興人才數量急劇下降,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難以進行;其二,造成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這兩大弱勢群體的擴大,且成為主要農村剩余人群,他們既無法從事強度較高的工作,也難以獨立自主地生活;其三,農村人群在公共服務方面的需求增多,治理過程中所需給予的社會關懷也更多,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使農村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得到保證。
2.自治難度較大。村民自治是我國基層民主自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鄉村治理體系的基礎構成。所謂村民自治,就是讓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行選舉村委會干部、自行決定重要村中事務、自行參與日常村務管理、自行監督村委會干部及村務工作各項情況。良好的村民自治能夠促進鄉村有效治理,然而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村民自治面臨不少挑戰,落實村民自治的難度較大。首先,人口城市化后,村民進行民主選舉時,由于高素質人才流失,可能無法選出符合農村要求的村委會干部,而在民主選舉村委會干部的過程中,甚至還存在以金錢賄賂選民等腐敗現象。其次,一些村委會干部仗勢欺人、蠻橫無理,導致基層民主遭到破壞,村民無法進行民主管理,既無法參與決定重要村務,也不敢通過建言獻策進行民主監督,更不能表達有關切身利益的真實訴求。以上兩點導致村民自治的難度較大,對鄉村治理的有效性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3.經濟發展單一。推動農村經濟多向發展,有利于農村實現產業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從而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現象及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不過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相對單一,尚且遠未實現農業產業化,因而多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村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依賴于農業本身,未能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再者,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極其敏感,很容易造成農村經濟發展不穩定,因而農民的生活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生活質量難以得到改善。
4.缺乏文明鄉風。“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的又一重要內容,建設文明鄉風,是推動鄉村實現有效治理重要動力之一。但是,當前許多農村都缺乏文明的鄉風,追根究底,可以得到三個主要原因:其一,市場經濟下,人們的逐利本性在許多時候沖破了道德制約,導致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中出現道德滑坡;其二,農村受傳統文化影響較重,尤其是受到傳統文化中消極落后成分的影響較重,諸如封建迷信、過度保守等;其三,農村未能健全自身鄉風文明建設,未能給村民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引。
二、黨建引領鄉村有效治理的具體路徑分析
1.突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保證治理前提穩固。基層黨建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2]。農村基層黨組織是促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只有注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工作中領導核心地位的突出和鞏固,“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才能擁有穩固的前提。為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認識到黨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提高工作的覆蓋范圍及組織能力,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將各項黨建工作責任落到實處。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要認真學習黨建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找到黨建與鄉村治理工作之間的結合點,著眼于鄉村治理中的現有問題,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為了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還需要重視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培養,一方面,對老干部進行培訓,并總結他們的工作經驗及優良工作作風,進行宣傳和發揚;另一方面,通過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待遇,吸引已經城市化的人才回流農村,成為基層干部的全新力量,實現黨組織力量的壯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工作中領導地位的發揮,需要通過提升黨在政治、思想、組織、服務上的引領來實現:提升黨的政治引領,就是突出黨的政治功能,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提升黨的思想引領,就是把黨的各項主張及決定傳達到農村基層;提升黨的組織引領,就是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力量及功能;提升黨的服務引領,就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使黨組織更符合服務群眾的需求。
2.引領鄉村經濟多向發展,夯實治理物質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鄉村有效治理離不開充分的物質保障。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單一,農村產業化水平偏低的情況,農村基層黨組織應促進農村產業布局優化,引領農村經濟實現多向發展。為了促進農村產業布局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加快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實行[3]。必須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綠色化程度、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必須推動農業現代化,構建包括生產、經營、產業體系在內的完整現代農業體系,使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由農產品數量轉為農產品質量,增強農業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功能。為了引領農村經濟實現多向發展,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合本村實際,選擇立體農業發展模式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從而促進農業與畜牧業、手工業等其他產業的結合,實現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多個產業共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農村基層黨組織還需要結合本村實際引入輕工業和現代企業形式,進一步引領農村經濟實現多向發展。
3.引領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治理文化保障。針對目前鄉村治理中文明鄉風缺乏這一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引領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應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農村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3]。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及樹立時代新風活動,促使農民實現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提升農民的創新意識,去除他們思想觀念中不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成分;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促進以德治鄉的實現,建設全新鄉村道德標準,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與此同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完善農村基礎文化設施,組織農村文化表演,從而進一步使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豐富,發展新時代的農村新文化,以具有時代氣息的農村新文化,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從而為鄉村有效治理提供文化保障。
4.引領村民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實現治理重心下移。針對當前村民自治落實程度不高的現狀,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注重引領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之中,提升農民群眾通過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務來進行村民自治的水平。要轉變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實現治理重心下移[4]。農村基層黨組織可以細化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各方面情況,建立群眾鄉村治理參與度管理系統,對于村民參與到鄉村經濟建設、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分,定期根據評分評選出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的個人,發揮個人的榜樣作用,形成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良好氛圍,激勵更多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各個方面中去。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實現村民自治的主要組織形式,因此,要加強對于村委會干部的培養,從民主選舉環節開始,嚴格保障村委會干部是符合村民民意的代表人、當家人;在村委會工作的過程中,加強村民對村委會干部的民主監督,讓村委會干部時刻為村民服務,提高工作水平。
5.引領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開展,實現治理環境改善。農村經濟的高速增長,往往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空氣質量下降等;過度放牧,造成農村水源水質惡化、動物糞便堆積等;亂扔垃圾,造成農村道路臭味彌漫等。生態環境破壞的直接影響,就是農村的面貌變得惡劣。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要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為群眾做出表率,提高村民的衛生和責任意識,讓村民意識到鄉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及人與自然在發展上的一體性,并對村民展開環境保護方面的思想教育,讓村民樹立起環保觀念,讓村民自覺遵守環保相關行為規范及法律法規,以實現鄉村環境的改善,促進鄉村有效治理。對于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有突出表現的村民,要及時提出表揚并給予獎勵;對于未能充分踐行環保要求的村民,則要展開批評和教育工作。
三、結語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通過實現鄉村有效治理,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振興。針對目前鄉村治理中的人口流失、自治難度大、經濟發展單一且產業化水平較低、文明鄉風缺乏等問題,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認識并強化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強黨的建設,引領鄉村經濟、文化、村民自治、生態發展,從而達成鄉村有效治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