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花 方欣 譚藝峰
【摘 要】目的:探討了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對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行循證護理。結果:患者住院時間(21.6±6.2)d,發生心率失常患者為4例,發生率為16.67%,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的患者為22例,全部患者均痊愈。結論:把循證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顯著地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提高了病人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病情危重、變化快而且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其預后很大程度取決于及時正確的診斷、及時的治療和合理精心的護理。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模式,近年來在我國臨床護理領域迅速發展。循證護理強調以證據為基礎,更強調病人的參與意識,正逐步被用于護理實踐中。我院內一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實行循證護理方法,取得滿意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齡40~80歲,平均60歲。意識障礙10例,神志清醒14例,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檢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
1.2 循證護理
1.2.1 確立循證問題: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焦慮情緒,心理壓力大。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甚少。對治療缺乏信心,存在一定的不配合治療情緒。對該病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了解不夠。
1.2.2 循證支持:大量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發展與心理社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有關。當焦慮不安,憤怒和激動時常有心率、心律的改變,了解掌握AMI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護理,對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早日康復有著積極的意義。患者心律失常多發生于起病1-2周內,尤以24h內最多見,以5∶00至12∶00最多,密切觀察患者AMI后24h的生命體征及情緒變化,細心護理能顯著降低AMI后心律失常的發生。
1.2.3 循證應用:①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護理專業技能,全面了解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臨床護理技能。②了解患者基本情況,以及病情的發展情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護理措施。③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由責任護士采取一對一形式進行心理干預,以降低患者的應激水平。對疾病的治療言行上表現出信心,增加其安全感。細心觀察了解思想狀況,及時發現情緒變化,耐心勸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真誠的關心和愛護贏得患者的信任,同時取得家庭成員的支持。④密切觀察患者24h生命體征、心電圖、心肌酶的改變及情緒變化,在每天的5∶00~12∶00加強巡視或專人護理,每15~30min觀察并記錄1次。出現異常時及時處理。保持搶救儀器處于完好備用狀態,隨時準備搶救。⑤幫助和督促患者完成或協助完成日常活動。⑥病房應保持安靜、舒適、整齊、清潔、美觀、優雅、適宜的溫濕度,避免各種噪聲,使患者生活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
2 結果
患者住院時間(21.6±6.2)d,發生心率失常患者為4例,發生率為16.67%,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的患者為22例,全部患者均痊愈。
3 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壞死,絕大多數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逐漸加劇,冠脈由狹窄到閉塞,合并血栓形成,使管腔發生急性梗死。常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其發病急、病勢兇險、死亡率高。因此爭分奪秒有條不紊的護理,對患者搶救及患者的預后有很大的幫助,可減少死亡率,提高搶救效率。近年來,我國的護理實踐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實行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二是采用了臨床路徑這一全新的工作方式;三是實施了以實證為本的循證護理。循證護理是指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愿望與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訂出完整的護理方案。它是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并且運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護理。它既是服務對象的需求,又是護理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中也日趨增多。有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發現循證護理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發生,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研究發現,循證護理可幫助護理人員及時處理患者出現心前區疼痛、心悸、頭昏暈厥、氣促、乏力等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情況,使患者脫離危險,進而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突然發病,劇烈的心前區疼痛有瀕死感,使患者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而且因該病需長期臥床治療,短期內效果不明顯,而且會反復發作,患者對自己的病能否治愈失去信心,產生焦慮、悲觀心理,同時家庭經濟、事業問題也可加重其焦慮心理。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注重患者心理活動。積極主動進行心理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本研究發現,在精心護理下循證護理組無一例死亡病例。在心理疏導和心理護理情況下,患者對醫護工作人員的信任和滿意度顯著提高,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大增,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循證護理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把循證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顯著地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提高病人生存自理能力,從而達到有效的提高了病人滿意率的目的,值得臨床進一步重視并實施運用。
參考文獻
李玉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6,19(2):13
孫茂蓮,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2):197~198
周建菊,周建碧,周建飛,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09, 15(7):105-106
王慧娟,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14(2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