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西醫療法和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治療慢性盆腔炎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病例中,選取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治療方式差異,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為6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西藥治療,觀察組在西藥治療基礎上,添加中醫藥治療療法,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90.0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中,中西醫結合療法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進行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婦產科;慢性盆腔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在婦產科臨床中,慢性盆腔炎經常出現,其癥狀的形成主要是指婦科炎癥尚未得到治愈所致,在臨床表現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下腹墜痛、月經紊亂等[1]。現階段,由于生活節奏比較迅速,女性壓力越來越大,所以該病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為此對慢性盆腔炎在婦產科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旨在將其治愈率提升上來。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患者為60例,最低年齡為22歲,最高年齡為55歲,平均年齡為(32.6±2.1)歲。觀察組患者為60例,最低年齡為22歲,最高年齡為58歲,平均年齡為(34.96±2.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采取西藥治療方式為對照組,首先,在抗生素方面,行藥敏試驗,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正確選擇抗生素藥物,在臨床上,聯合用藥得到了充分體現。如克林霉素、替硝唑。對于前者而言,一次使用2.4g克林霉素,一天兩次,將其放置于25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在患者病情好轉的情況下,可適度減少藥量,并且可以行肌肉注射。其次,如果患者酸堿失衡,應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采取補液治療,給予患者營養補充一定的保障。
在對照組基礎上,再行中西醫結合療法為觀察組,一次口服4片婦科千金片,一日兩次。一次口服4粒金雞膠囊[2],一日三次。抗生素使用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1.3 評價指標 在臨床治療效果中,主要包括治愈、好轉以及無好轉等,其中,如果患者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并且不良癥狀全部消失,則屬于治愈。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90.0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為15.0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對慢性盆腔炎的發病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免疫因素、病情因素以及性別和年齡等,其中,在病情因素方面,一些患者如果病情尚未得到好轉,極容易引發慢性盆腔炎。因此,務必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3]。在臨床上,首先,應加強心理干預的應用,將患者的治愈自信心提升上來,規范患者的飲食,確保患者抵抗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盆腔炎急性發作的情況下,可以加強抗菌藥物治療方式的應用,尤其針對多種抗菌藥物的聯合治療。最后,中醫治療,如口服中成藥和灌腸等,這也是治療的一大舉措。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療法干預,對于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極大的幫助,其治療效果顯著,而且還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的出現,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陳麗.觀察婦產科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具體治療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8):23-24.
何宵華.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期間的具體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3):64-65.
沙麗曼·卡斯令,王蕓.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