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文 朱潔
摘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影響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當前,隨著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研究生承受著學習、經濟、就業、婚戀等諸多方面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及時的疏導。為構建新形勢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以“健全學生人格、服務學生成長”為目標,結合研究生實際表現,就進一步規范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排查、服務工作提出如下新模式。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研究生群體特點及心理健康問題表現
研究生群體在生理上處于青年晚期,是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成熟的階段,各方面發展不平衡;在心理上,受經濟發展、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學習就業壓力的影響,心理素質差異顯著。但作為具有較高智力、較高文化和較高自尊心的特殊群體,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的同時,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
研究生在面對壓力或遭遇挫折后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體體現在:產生強迫、抑郁、焦慮和恐懼等情緒或行為;做事低效、缺乏興趣、責任感不強、表現出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的行為;對待學習生活悲觀、失望、絕望等。從而在動力、學習、創造、人際關系、戀愛、情緒、挫折、擇業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甚至導致強迫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偏執、反社會人格障礙等心理健康疾病。
2 學院研究生心理健康三級工作機制
該機制通過研究生指導教師和輔導員談心了解學生心理需求,通過學生之間的朋輩互助舒緩學生心理困惑,通過“心理月排查制度”發現需要指導和干預的學生,爭取把心理危機化解在萌芽狀態。
2.1 研究生指導教師
研究生指導教師是研究生學習生活中接觸和聯系最密切的人,是研究生學習、科研的指路人,其一言一行對研究生影響深遠。
研究生指導教師在日常和學生接觸中應關心、關愛學生成長,定期與所培養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工作進展和學生思想動態,對出現情緒、行為異常或發生重大變故的學生予以重點關注,必要時報輔導員安排心理咨詢師介入。
研究生指導教師可以在實驗室安排學生及時發現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在朋輩之間給予心理安慰、鼓勵、勸導,許多學生在成長中的煩惱都可以在朋輩互助中得到較好解決,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到位置,增強自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同時,研究生導師應不斷提升自己育人能力和育人效果,需要掌握基本心理學知識技能,對于學生潛在的問題或已表現出的行為、情緒不良狀態,有敏銳的嗅覺,及時發現給予初步的指導幫扶。
2.2 學生聯絡員
考慮到研究生班級特點,輔導員以科研團隊、實驗室或導師為單位,在各班級設置學生聯絡員,覆蓋學院全體研究生。學生聯絡員與學生日常密切接觸,熟悉周圍學生的表現和學習生活情況,能夠最早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及時處理。
學生心理健康聯絡員負責指定范圍內的學生異常行為排查和上報工作,排查結果按月由班長收集并向輔導員進行匯報,實行零匯報制度。對出現異常的學生要做到立刻上報導師和輔導員。
學生心理健康聯絡員還應了解學生心理需求,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關心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同學,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充分發揮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并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知識的專題培訓。
2.3 研究生輔導員
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應該按照九大職責要求,做好每月學院心理健康排查工作,對研究生指導教師和學生聯絡員上報的信息進行處理,及時上報研工部和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并根據中心方案開展后續工作。對于排查出的學生,輔導員應填寫《學院研究生心理健康情況登記表》,及時和導師、家長進行溝通,采取必要的措施,談心談話,建立臺賬,按流程進行處理。
3 學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
學院應認真研究針對研究生群體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依托研究生會,采用講座、團體輔導、沙龍等多重形式,定期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相關培訓。幫助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體驗進一步豐富感受,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學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施流程如下:
根據學生在校時間及階段性生活特點,以學年為單位,劃分為三個階段。入校第一學年為適應養成期,開展入學適應教育、素質拓展訓練、同輩團體訓練,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環境,調整學習狀態;入校第二年為成長發展期,開展心理健康沙龍活動、愛心公益活動、心理趣味游戲、心理知識培訓,幫助學生豐富心理體驗;入校第三年為后續接力期,應該立足學生即將步入新階段、面臨新問題,對應開展一系列社會適應教育、擇業心理輔導、模擬面試活動,幫助學生提前調整心理狀態,處理潛在問題。
4 研究生心理問題處理流程
面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應當結合具體工作環節和處理流程,對應優化方案。本文設計通過在學生間關注、排查出重點關注名單,及時反饋至輔導員和研究生導師處,二者通過交換信息、協調配合、聯系家長,從而全面掌握學生情況和具體表現。將相關信息及時上報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研工部、學院進行統一報備。同時,經專業人員評估診斷,對于咨詢范疇內的學生,輔導員、導師、家長相互配合,根據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意見進行相關干預、輔導工作,并做好日常的關心關注和定期上報工作;對于轉診范疇的學生,則有輔導員、導師協助家長送醫就診、辦理相關手續,做好長期了解和關心工作。通過以上全面的排查范圍和完善的流程應對方案,幫助學生養成理性樂觀、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
參考文獻:
[1] 張叢鑠.基于大數據的研究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構建[J].中國新通信,2020(02).
[2] 張新穎,郭智芳,閆曉岑.“95后”研究生心理壓力狀況及對策建議[J].管理觀察,2019(36).
[3] 蔡爽,王維婷,王黎光,劉春松.當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
[4] 馬京帥.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23).
[5] 吳玉杰,柴春澤.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責任人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視角[J].教育現代化,2019(85).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