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敬穩
摘 ? 要: 教育新常態背景下,教育部門針對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明確指出:為突破以往教學局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和活動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深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和交流,不斷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知水平,增強德育教育實踐中的探索和學習能力。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結合問題分析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意義,全面探索本科院校未來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推動德育教育工作創新發展,解決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問題。
關鍵詞: 本科院校 ? 德育教育模式 ? 創新
一、引言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普遍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困擾、道德問題等,需要發揮本科院校育人功能,增強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在提高學生和專業素養,強化專業技能的同時,培育學生思想道德意識,提升良好德育水平。當前,針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在全面實施和發展中仍然存在問題和困境。
二、一些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忽視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顯得至關重要,需要本科院校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良好教育。但從目前情況看,一些本科院校缺乏對德育教育首要地位的重視,過于重視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未能采用將德育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部分本科院校主要沿用其他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未能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教學需求構建相對獨立的德育教育體系。部分學生認為,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缺乏對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認同,未能看到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性。第二,缺少濃厚的德育教育文化氛圍。本科院校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須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解決學生各項思想問題。本科院校德育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向學生灌輸大量的德育教育理論知識,未能通過打造校園文化、營造濃厚文化氛圍的方式,將學校建筑、辦學發展與德育教育知識有機融合,在通過建筑物、標語、板報向學生宣傳德育教育知識方面存在不足,很難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未能將德育疏導與德育關懷相結合。為構建師生交融的新型關系,在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同時,要給予學生心靈方面的愛護,當前本科院校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未能通過建立校園德育工作站、師生交流室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方面的疏導及心靈關懷,注重對學生德育知識的講解,但是在與學生的互動延伸方面存在不足。不僅不利于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愛,而且不利于增強德育教育中以學生為本的工作效果,難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水平與質量,破壞德育教育持續性和系統性。第四,缺乏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應用。為促進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必須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優化德育教育內容,實現對學生優良品德、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目前教師未能結合現代化教育方式、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網絡德育陣地方面存在不足,將德育工作停留在課堂、傳統教學模式方面,在開展以德育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方面存在不足。在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公德意識等方面缺乏力度,未能合理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導致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德育意識,難以推動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三、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意義
在本科院校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是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德育教育的帶領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實現素質教育工作目標,在提高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的同時,強化道德行為和德育意識,幫助學生以職業為導向,確定奮斗目標,全面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自信心,推動學生未來健全發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是豐富本科院校教學內容和資源的有效途徑,本科院校可以采用將德育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規范與自我保護意識,了解更多與社會有關的德育教育知識。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結合德育教育知識,合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德育教育中包含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內容,也包含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內容,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提高學生中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素質,正確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四、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倡個性化德育教育
本科院校德育教育需要提倡個性化工作模式,明確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主體地位,全面促進學生主體性品質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在學生個體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個性化德育教育知識,面向全體學生,推動德育教育個性化和獨特化發展,加大德育教育工作的宣傳力度,全面發揮自我教育的功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教育的學習中。德育教育目標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注意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與德育教育結合,在師生交流和互動中,有效傳遞生命精神能量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意識。另一方面,加強對德育教育管理制度的創新,提倡個性化德育教育模式,轉變以往學生灌輸知識點的德育教育狀況,通過教師人格熏陶、影響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品質和能力,間接提高個性化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增強教育工作開展的時效性。
(二)優化濃厚的文化氛圍
本科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學生德育教育和文化品質的提高離不開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優化濃厚的文化氛圍,實現對學生良好的思想熏陶和德育引導,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主體性品質培育。首先,本科院校可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在教學樓、圖書館等地點宣傳德育教育知識、張貼德育教育標語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通過校園網站、交流平臺向學生宣傳德育教育知識,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文化氛圍。這有利于讓學生自由接受文化、感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其次,在營造文化氛圍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德育教育專題活動,全面引導學生參與德育教育活動,積極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通過對德育教育知識的探索,幫助學生增強德育學習意識和能力,讓德育教育專題活動內化為學生的精神支柱和認同理念。最后,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與德育教育工作有關的專題演講、講座等活動,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和能力,打破傳統德育教育課堂的局限,將德育教育工作延伸到教學的各個方面。
(三)將疏導與關懷相結合
新時期背景下,本科院校必須將德育教育疏導與德育教育關懷工作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知識的認同感,有效擺脫傳統德育教育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德育教育知識學習的主體性。為增強學生道德尊嚴感,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需要本科院校通過創建師生互動機制、開展師生互動課程等方式,合理了解和分析學生復雜的心理狀況,并通過交流和引導,解決復雜的心理問題,滿足學生對德育教育知識的心理需求。在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結合的基礎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多給予學生心理關懷與幫助,合理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發揮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質功能,緩解學生的思想壓力,提高心理素質,推動德育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四)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
本科院校需要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要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情感化教育模式,從學生的情感入手,提供咨詢、服務等工作,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合理加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同,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與網絡教育平臺、信息技術相結合,創建德育教育平臺,通過定期分享德育教育知識、組織德育教育活動等方式,加強學生對網絡化德育教育工作的認知,通過網絡咨詢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有機結合,合理引導學生,增強德育教育工作的整體性。構建以學校為主體、家庭為基礎、企業為延伸的德育教育模式,形成三方合力,實現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
五、結語
在知識新常態背景下,本科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主陣地,必須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服務生產、建設,提高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學校需要從提倡個性化德育教育、優化濃郁的文化氛圍、將疏導與關懷相結合、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出發,加強對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解決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質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理念。
參考文獻:
[1]楊立軍,劉榮強,王振龍.本科院校德育教育主體間性模式必要性和實效性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9):137-139.
[2]王艷.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體驗式教學內容整合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9):131-133.
[3]葉丹.論立德樹人理念對應用型本科教師職業操守的培育作用[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4):168-170.
[4]史云玲,彭秀艷,劉蘭波.地方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電路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03):19-21.
[5]王琳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德育工作的融合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6(0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