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芬
摘 要:我國文物管理保護工作逐步科學化、規范化,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我們需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文物保護工作的問題,針對文物保護經費短缺、專業性人才匱乏、文物保護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低的問題做出相應整改措施。文章以沁縣文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為例,展開文物館保護工作存在問題的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文物保護;問題;建議
1 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文化的傳承由文物承載著。文物是極其珍貴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凝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系著民族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做出巨大貢獻。我國文物管理保護工作逐步科學化、規范化,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保護文物就是在保護我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傳承歷史記憶,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1.1 文物保護為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創新提供條件
文物是我國古代先祖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了解認識歷史的一大方式。歷史研究需要文物與文字的互證。文物使我們能夠更生動鮮活地掌握古代的技藝,這是單憑史料記載所無法達到的。文物資料與文字共同記載下,傳統工藝才得以保存和發展。博物館被當作第二課堂,使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知識,深刻體會中華燦爛的文明,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成為教育的補充。
1.2 文物保護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
悠悠五千年歷史為我國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絢麗多彩的藝術珍品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各處文化遺跡和博物館以及名人故居等成為旅游者的聚集地,如西安兵馬俑,北京故宮、長城,甘肅敦煌莫高窟等,文物景點占旅游業的很大比重。絢麗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旅游業的發展添磚加瓦,使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先人的智慧。
1.3 文物保護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文化交流
豐富絢麗的文物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做出巨大貢獻,也促進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我國各處文化遺址都吸引著外國友人的目光,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觀。同時,國際間博物館的交流也大大加強,優秀的文物走出國門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有利于傳播中華文化,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對內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彰顯我中華民族悠悠歷史文化成就。
2 縣級文物保護的現狀
2.1 文化管理機構設置不甚合理,經費不足
文化管理機構通常隸屬于其他事業單位,沒專職的管理部門,經常與旅游、僑務、文化合并一處,級別較低。通常是集行政管理、服務職能和具體管理于一身的事業單位。這使其話語權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無法與其他部門相比,管理上并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機制。文物的日常管理與修繕都需要經費的支持,而縣級及以下的文物保護單位經費缺乏財政支持,大部分文物保護沒有納入財政預算中。沁縣的財政收入本就有限,想要靠縣級的財政收入支持特別高科技的設施是不現實的。經費短缺對我縣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2.2 文博專業人才缺乏
基層文物管理人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文博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由于經費等原因,有文博知識的人才調不進來,也不愿到基層文物管理部門工作。我縣文物館效能較低,編制數量少,為了節約開支常招收對工資水平要求較低的年齡大的員工,但這些非專業的人員不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其業務能力很難達到所需要的水平,出現突發情況時,抵御能力也很微弱。
2.3 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不協調
在當今社會,文物資源也可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影響力。我縣文物館設有多功能活動廳、哈哈鏡室、非遺展覽廳、培訓室等門類,非常有利于開展社會宣傳教育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但現階段我縣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之間的關系缺乏合理性,許多文物資源的價值還是沒有被體現出來,對文物的價值和內涵挖掘得不充分。古建筑、古遺跡深刻內涵沒有在文物管理工作中體現。
2.4 文物保護管理機制不健全,建設性破壞現象仍有發生
基層文物管理與保護工作具有任務繁多的特點,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想要按時保質地完成龐大的工作量是非常有難度的。以長治市沁縣文物館為例,需要做好資料完善、文物安全保護等一系列工作。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古城、古村落在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文物的保護,沒有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盲目改造與開發工程,對古建筑進行拆除,建設性現象仍有發生。這種現象屬于破壞文物的違法違規行為,各地領導都應該將發展與文物保護一并重視起來,創新安全監管模式,杜絕建設性文物破壞,實現經濟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雙贏。
3 加強文物保護的建議
我國文物保護的機制與工作在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縣級文物保護力量更是薄弱,文物保護資金缺乏,專業的文博人才極其匱乏。修復力量和技術水平低下,修復方案不夠科學,往往在操作中對文物產生二次傷害。文物保護和修復作為一門科學,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通力合作,并且進行細致的觀察、分析與實驗,不斷地探索正確的方式。3.1 提高文物保護的意識,加強交流與合作
文物保護意識淡薄是我國文物保護現狀的重大問題之一。在沁縣文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首先要提高領導干部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水平,積極開展文物保護主題的學習和討論,全面提高全體工作者的認識水平。其次,在沁縣人民群眾中進行深入的宣傳工作也是做好文物保護的關鍵,重視端午民俗文化節這樣的活動,多開展歷史文化巡游活動,與群眾聯系起來,設立沁縣文物館保護咨詢電話等,讓群眾能直接表達自己的建議與想法。在《沁州書會》這樣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全省資源,邀請各地有特色的曲藝演出隊進行交流,讓群眾感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對于秧歌文化,組織社區開展秧歌舞比賽等活動,將秧歌加入全民健身的活動中去,并給予優勝者一定獎勵來激發和鼓勵人民群眾對秧歌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3.2 培養專業人才,拓寬經費來源
專業性人才匱乏是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現階段的問題之一。針對這個問題,要從多渠道培養專業人才。我縣文物館可以采取以老帶新、專業培訓等方式,使人才快速成長起來。并且積極參加全省或全國交流研討會,全面提高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針對經費缺乏的問題,文物工作者要利用新觀念、新思想,面向社會進行籌款活動,積極鼓勵群眾熱心文物保護工作,通過必要的報酬和社會榮譽贈予等手段激發群眾捐款捐物的積極性。我縣文物館可以通過制作一些紀念品進行售賣以及開辦一些文物知識的歷史講座等形式拓寬資金來源,也可以結合我縣實際,適當引入私人經營政府管理的模式,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憑票參觀也可以成為文物館資金的一大來源。對于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要將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開發,統籌規劃。
3.3 改革管理機制,激活發展動力
堅持文物工作的社會公益性,探索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合理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加強學習、交流力度,不斷創新完善文物管理保護機制。積極鼓勵收藏者將珍貴藏品進行展覽,保持文物展覽的新鮮感,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目光。將文物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結合起來,利用文物的豐富內涵吸引人們參觀,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化,使文物實現其經濟價值。并且充分發揮文物的教育補充作用,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以通過巡回演出的方式進行展示,如秧歌演出和三弦書演出。還可以建立相關網站,方便群眾隨時學習、觀賞文物,觀看演出,感受文物的魅力,拉近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和人民群眾的距離。
4 結束語
基層的文物保護工作是我國文物保護管理事業的基礎,我縣需正確認識縣級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針對文物保護經費短缺、專業性人才匱乏、文物保護意識淡薄以及技術水平低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積極拓寬文物保護資金來源,設置良好的管理機制并且致力于建設專業水平高的文博人才隊伍。將我縣的秧歌、三弦等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宣傳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加強文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為全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肖仁杰.文物博物館管理中的問題及措施研究[J].大眾文藝,2019(10)
[2]梁巖妍,薛晉錫.文物法律保護的困境及其解決途徑——以公民對文物的文化權利需求為視角[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3]牛明.論我國當前文物保護的困境與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