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導學生學習運算律,可以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這對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就目前小學數學“運算律”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其本質的理解不夠全面,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算律的時候或是直接告知學生公式而忽視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或是僅僅側重于知識講解而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導致學生的運算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本文中,筆者以“運算律”教學為例,就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闡述自己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運算律
一、 前言
運算律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高效教學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運算律的學習上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讓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不僅僅止步于簡便運算層面,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基于此,本文基于“運算律”教學就如何實現對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培養展開論述。
二、 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內驅力,對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尤為突出。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對照著書本,按部就班地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很多學生無精打采,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在課堂上若是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聽課效率就會有所下降,對教師講解的數學知識難以做到全面掌握。所以,在筆者看來,數學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首先要喚醒學生的聽課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全身心投入。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具體來說,數學教師聯系實際生活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作為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加法結合律”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創設這樣一個生活情境:“老師早上來學校的路上買了一個茶葉蛋,花了2元,買了一個餅,花了3元,還買了一杯牛奶,花了4元。我現在需要計算一共要給售貨員多少錢。我先將茶葉蛋的錢和餅的錢加起來,然后再加上牛奶的錢,還是應該先將餅的錢和牛奶的錢加起來,然后再加上茶葉蛋的錢,這兩種計算方式是一樣的嗎?你從中發現了什么?”通過這樣一個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三、 設置探究性任務,激活學生的運算思維
在學生對運算產生興趣之后,數學教師接下來應當設置探究性任務。新課改反復強調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然而,在傳統的“運算律”教學中,數學教師往往“大包大攬”,直接將運算律公式告知學生,甚至讓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記憶。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消化和吸收。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教師應當立足實際,基于生本理念設置探究性任務,讓學生的運算思維在任務的驅動下被激活。例如,在講解“乘法分配律”這個知識點時,數學教師可以在激趣導入之后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探究任務:“學校門口的書店今天做活動,一本童話故事13元,一本科幻小說15元。現在你要去買3本科幻小說和童話故事,計算一下你應該付給書店老板多少錢,并寫下你的計算公式。”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樣的問題并不難。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列出相應的數學式子,或是13×3+15×3=84(元),或是(13+15)×3=84(元)。又如,在講解“乘法結合律”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探究任務:“學校現在要給每個班的學生定制校服,假設每個班級都有學生30人,每件校服價格在50元,如果按照全班20個班計算,學校這次在校服購買上應當投入多少錢,寫上計算方式。”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并不難,有的人先計全校學生人數,然后再根據數量、單價和總數之間的關系計算出所有校服的總價,即(20×30)×50=30000(元)。也有的學生先計算出購買每個班校服所需要花費的價格,然后再根據班級數量計算出購買全校學生的校服一共的花費,即20×(30×50)=30000(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運算思維以及運算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四、 展開小組合作活動,促進學生消化吸收
不同的學生生活環境不同,個性不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所站的角度不同,雖然在運算的時候計算出同樣的結果,但是使用的運算方法不一定相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掌握的運算方法越多,運算能力也就越強。掌握多種運算方法,學生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會主動換一條路去走。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之后應當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活動,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促進學生的消化吸收。以上文中提到的“書店促銷”為例,有的學生列出了13×3+15×3=84(元)這樣的式子,而有的學生則列出了(13+15)×3=84(元)這樣的式子。教師可以讓使用不同運算方法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讓學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說一說自己的運算方法和解題思維。不同的學生相互交流,思維相互碰撞,視野得到拓寬。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對比,說一說哪一種方法更簡便,不容易出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這兩種數學式子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適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經過這樣的交流、討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做到有效掌握,清楚地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律:兩個數分別乘以同一個數所形成的和,可以進行合并,先將這兩個數相加,然后用它們的和乘以這個共同的數,得到的結果不變。相對于教師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由學生掌握主動權,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掌握知識,這對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五、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優化學生學習效果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若是將數學知識比喻成“魚”,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視為“捕魚技術”。學生只有掌握“捕魚技術”,才能捕獲更多的“魚”。所以,數學教師在運算律教學中要積極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運算能力也會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加法交換律”為例,雖然大多數學生經過了自主探究以及小組合作認識到“加法交換律”的內涵,知道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如5+6=6+5,但是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中間標上一點,加上首尾兩端的兩個點,一共三個點。然后教師將這三個點分別比喻為學校的校門、教室和圖書館,中間的點視為圖書館,校門到圖書館的距離為500米,圖書館到教室的距離為600米。接著,教師指著圖形向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從教室走到圖書館再走到校門口與我從校門口走到圖書館再走到教室,這兩者之間的距離是否相等?”學生會根據圖形給出肯定的答案。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圍繞這個圖形進行講解:“無論是從教室走到圖書館再走到校門口還是從校門口走到圖書館再走到教室,這兩者之間的距離永遠都是相等的,永遠都是校門口到教室之間的距離,中間不管是食堂、宿舍樓等任何建筑物,都不會影響這兩者之間的距離。”通過圖形的輔導,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這一點。除了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數學教師在講解“運算律”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還可以滲透轉化思想方法、分類思想方法、符號化思想方法等。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越多,在今后遇到類似的運算題時也就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僅牢牢掌握運算律,而且運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六、 強化知識鞏固練習,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在學生基本掌握運算律知識之后,數學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鞏固練習,以此促進學生深化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為了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得到有效的鍛煉,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訓練方式,尤其是小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數學教師可以將游戲活動與鞏固練習結合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將全班學生按照四到五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課前已經準備好的問題,盡量保證題型的多樣化,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持續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一直集中注意力。如判斷題:①34+67=67+34(?)②23×21×32=21×23×32(?)③(43+16)×9=(43+9)×(16+9)(?)。如填空題:①(235+120)+503=235+(120+503)(?)②(31+18)×6=(31×6)+(18×6)(?)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搶答,規定最先回答正確的小組獲得1分,搶答卻錯誤的小組扣除1分,其他不回答的小組獲得0分。這樣的鞏固練習非常有趣,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還能提升學生的運算速度,從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數學教師應當對此予以重視并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運算律”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 結論
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圖形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是首要任務之一,數學教師應當予以重視并將其提上工作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去落實。其中,運算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成分。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這既需要時間,也需要技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同時要積極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使運算律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嚴育洪.從教師“說什么”看教學“缺什么”:關于運算律的內涵及其教學(上)[J].小學數學教育,2015(6):71-72.
[2]張平.關注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思想:以新加坡數學教材運算律的編排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16(8):13-14.
[3]王坤.運算律教學,不能止步于簡便運算:小學階段運算律的教學現狀、內涵及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8(12):18-19.
[4]霍艷.基于學習起點,建構整數的“運算律”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8(31):8-9.
[5]李軍.自主復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以《運算律》單元內容為例[J].教育視界,2019(12):15-16.
[6]丁銀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實踐:以“運算律”教學為例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106-109.
[7]李雪梅.多視角“回頭看”,讓復習課更有價值:北師大版四年級《運算律》整理和復習教學實踐與反思[J].教育科學論壇,2019(4):54-57.
作者簡介:吳啟要,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逍遙路小學。